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铭  马兴华  张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6,(11):114-120
连云港港深水航道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航道回淤规律和实践表明,连云港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中风天回淤量为航道回淤的主体,占年回淤总量的60%左右。由于中风天频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航道年际回淤水平变幅较大。现有设计回淤量计算模式均未考虑风天分级。提出了“按小、中、大3个概化波浪动力计算回淤强度、再组合各自波浪频率得到设计回淤量”的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设计年回淤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体现全年波浪水平和波浪频率年际间差异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了设计年回淤量预报精度,为合理确定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设计年回淤量水平和变化范围、正确评价航道的稳定性和技术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经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实践检验,预报回淤量与实际回淤量偏差不超过25%。  相似文献   

2.
淤泥质海岸大尺度进港航道回淤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云港海区为例,应用经过验证的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悬沙运动数学模型,模拟淤泥质海岸进港航道的回淤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尺度深水进港航道的回淤特性进行详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外海进港航道回淤强度沿航道里程主要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航道宽度和航槽挖深均对断面平均回淤强度及其分布形式存在影响:同时研究也表明,航道的南侧回淤强度大于北侧,横断面回淤强度多呈两边高、中间低的“U”形分布形式,并且随着航道里程的增加,回淤强度在横断面方向逐渐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3.
淤泥质海岸航道悬沙回淤计算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淤泥质海岸航道悬沙回淤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对各公式在各港口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的回淤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祖德  孔令双 《水道港口》2004,25(2):59-63,68
分析了水流越过航道的变化,考虑了航道深度、宽度、水流与航道交角等因素对航道回淤的影响,提出了开敞航道回淤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模和物模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5.
淤泥质海岸航道建设期泥沙回淤特征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淤泥质海岸航道建设期的泥沙回淤监测内容和常用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方法以及成果校核验证方法等.以天津大沽沙5万吨级航道为例,给出了其建设期的泥沙回淤监测分析成果,主要包括泥沙回淤厚度和淤积量的计算及成果校核、回淤时空分布规律、开挖前后回淤泥沙的物质组成变化情况、淤泥层厚度及密度垂向分布状况现场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窦国仁 《水运工程》1999,(10):36-39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二、三期工程有待继续。该项宏伟工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泥沙回淤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以泥沙数学模型为主,以泥沙物理模型为辅的研究手段和对泥沙数模的验证;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原则和治理工程的作用; 对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淤泥质海岸航道回淤预报相关问题.系统总结了其研究方法,着重对经验公式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淤泥质航道回淤公式与淤泥质海岸典型含沙量公式进行了追共性分析与展开探讨.展望了未来研究相关问题的主要预报方法,认为数值模拟凭借其成本低、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会成为常用手段.对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的运用提出了思考,认为综合考虑理论与...  相似文献   

8.
刘猛 《水运工程》2016,(2):104-113
从滩槽泥沙交换角度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对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而言,温度、盐度以及上游来水来沙均是独立存在的因素,但都不能独立起作用或作用很弱,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影响也非常有限;2)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中,拦门沙浑浊带、近底高含沙水体、南导堤越堤输沙、坝田淤积、边滩坡度及河床密实度变化以及层化和制紊效应等均是伴随而生的过程,这些现象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均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独立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产生影响;3)波浪作用是引起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往“冲滩淤槽”方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原因分析及减淤研究中应抓住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进港航道回淤强度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连云港进港航道为例,应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淤泥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及航道回淤问题。鉴于进港航道回淤量是当地海域潮流、波浪、泥沙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采用年平均含沙量场进行回淤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连云港7万吨级进港航道的年回淤强度,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可以合理地描述含沙量场特性以及计算进港航道回淤量。  相似文献   

10.
丁琦  谢军  应铭 《水运工程》2018,(1):106-111
开敞淤泥质海岸深水航道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航道的基建及维护费用,是航道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以连云港港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连云港海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波要素成果,研究中浪、大浪对徐圩10万吨级航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边坡实测地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波浪动力的角度来看,徐圩10万吨级航道设计边坡的坡度取值是合理的,本海域的波浪动力不会对航道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淤泥质海岸外航道淤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流泥沙榆移方程和淤积公式建立了淤泥质海岸上外航道淤积计算公式,通过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公式中的参教作了修订,公式计算结果与物模、数模、现场的资料及规范推荐的公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介绍粉沙质海岸界定标准中的泥沙中值粒径参数值,以及粉沙质海岸不同类型划分。结合港口航道淤积特点,提出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泥沙骤淤防治设计标准问题;将重现期概念应用于骤淤统计,以此衡量骤淤的强弱;同时,对骤淤重现期的合理防治标准进行论证,给出建议标准值。  相似文献   

13.
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粉沙质海岸的港口工程实践和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粉沙质海岸港口发生淤积的原因,指出了波浪掀沙是港口回淤的主要诱因,沿堤水流运动对航道淤积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减小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推荐了粉沙质海岸修建港口的合理平面型式,即栈桥与双堤环抱式布置,同时讨论了已建港口减淤的合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海  郭豫鹏 《水运工程》2002,(10):65-69
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治理原则,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采用控制进尺速度利用原壁造浆避免扩孔超浇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景明 《水运工程》2006,(Z1):20-23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采用新型软体排护底的结构型式、设计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整治效果,结合工程进展情况,研究分析北槽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河床冲淤调整过程及北槽新河势产生的原因;从河势的角度总结一期治理效果及经验认识,为二,三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设计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整治建筑物结构型式,论述其整治建筑物结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治为检验和深化潮汐河口汊道整治理论及方法提供了依据。河势的宏观控制要求北槽维持落潮流输沙优势。分析表明,工程后北槽分流比下降,已接近河槽性质转变的阈值。一、二期整治工程使河槽断面由宽浅向相对窄深转变,形成了覆盖航槽的连续深泓,为航道维护提供了重要保证,但三期减淤工程使-8 m以下河槽断面向相对宽浅逆转,加上北槽中段过高的流速造成该河段的高含沙量和高输沙率以及该河段近底净输沙方向指向航槽内,使回淤量进一步增大。通过现场观测进一步揭示了近底高含沙量及浮泥形成的机制。进一步的减淤措施应注意恢复合理的导治线放宽率以使输沙率的沿程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