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目前高速铁路18#道岔布置方式较多。本文旨在满足高速铁路弓网配合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内高速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交叉布置方式由于动车组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会接触到站线接触线,接触网线岔为硬点,影响正线弓网受流质量;(2)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动车组由正线高速通过时,受电弓不接触侧线接触线,但动车组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受电弓弓角部分挤入正线接触线,同时侧线和正线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的不同侧;(3)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减小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的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好,弓网受流性能佳,接触线始终在滑板范围内接触,且无线岔的硬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某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中,由于地形以及投资等限制,咽喉区的道岔组合采取特殊形式,在42号道岔与18号道岔之间仅有117 m的距离,需要在不改动既有站场布置的前提下,接触网专业根据受电弓型号及其动态包络线、定位柱处接触线拉出值、定位柱支持装置的几何尺寸、道岔型号等资料对咽喉区的道岔接触网进行精确的布置研究,通过明确的几何关系研究进行接触网线岔布置,从而保证受电弓高速、安全、平滑通过线岔区,避免土建工程的改造。研究结论:(1)未改变既有站场布置,采用带辅助导向锚段的三支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与简单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结合,利用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之间的辅助导线锚段悬挂转换,合理布置几组接触悬挂的空间位置;(2)该研究成果既做到结构简单、便于检调、维护工作量少,又能够满足接触网系统硬点、弹性等指标,从而保证受电弓从正线高速通过、从正线进入侧线、从侧线进入正线等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和供电质量;(3)该研究成果适应于高速铁路特殊复杂咽喉区接触网的布置,可结合站场方案灵活组合,对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线土建受限条件下的接触网布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客运专线道岔侧向及正向通过速度的提高,高速接触网设计对道岔处的定位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运专线采用的无交叉线岔设计,不但要保证列车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而且还要确保从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地过渡.因此不能简单的利用"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的方式对道岔支柱和悬挂进行布置,而应通过一些明确的概念进行精确布置.研究结论:在客运专线车站设计中采用MATLAB结合AutoCAD方法指导无交叉线岔设计,明确接触线、悬挂支持装置与受电弓的几何位置,使得设计形象化、简单化、合理化.所以该方法能够保证受电弓在道岔区段安全、平滑、无障碍的通过,实现300 km/h以上速度的安全行车和接触网受电弓的良好受流.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42#道岔处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案,分析了接触网平面布置和安装设计技术。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的辅助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之间平稳过渡,减少了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辅助接触线也不会出现非正常磨损,该布置方式速度适应性好,弓网性能更佳,建议在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接触网布置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配合新建铁路石太客运专线工程实施,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接触网道岔布置技术的基础上,对客运专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为石太客运专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简单无交叉布置方式正线接触网与侧线接触网无交叉,易于布置及安装;带导向悬挂的无交叉布置方式导向接触网位于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在道岔岔心附近区域导向接触网始终与受电弓接触,使得受电弓平稳地从侧线过渡到正线或从正线过渡到侧线,从而减小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导向接触线亦不会出现非正常磨损,该布置方式对速度适应性更好,弓网受流性能更佳.国内首次在石太客运专线中采用.建议在客运专线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正线与侧线、侧线与侧线交叉岔发生弓网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交叉线岔发生弓网故障的预防措施;始触区内不可安装任何线夹,采用双腕臂,采用交叉吊弦;确保导线相对高度;防止电力机车钻弓,进行包括线检查,防止防串中锚发生串动等。  相似文献   

7.
潘南红  张翔鸥  倪俊琪  李军 《中国铁路》2023,(1):110-116+139
无交叉线岔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关键设备,是受电弓在正、侧线之间转换的纽带,其运行安全对弓网匹配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沪昆高铁贵州段18号无交叉线岔在运行中出现的刮擦受电弓弓角、接触线磨损等问题隐患进行剖析,对接触线的空间位置建立几何模型,推导正、侧线之间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分析研究始触区侧线跨中偏移对弓网过渡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案,以提高18号无交叉线岔弓网过渡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彭道文  邵华平 《西铁科技》2005,(1):10-11,14
本文作者简述了京广线接触网正线无交叉线岔的原理与特征,结合现场的测试与检调,掌握了大量无交叉线岔检调的技术标准与其运行状态,通过不断的探讨,归纳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检调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接触网交叉式线岔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飞雄 《电气化铁道》2002,(1):12-13,15
结合哈大线介绍了德国交叉式高速线岔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原则、原理及德国语列车受电弓以线路最高速度从正线通过交叉式线岔时既不会出现接触力峰值和电弧,也不会加重接触线磨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外高速铁路常用的3种接触网线岔形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线岔形式的选用提出了建议:高速客运专线线岔应采用无交叉式,侧线线岔应采用锚段关节式,时速小于80km的侧线线岔,困难时可采用2支无交叉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200km/h条件下接触网线岔施工检调的薄弱环节,通过对线岔柱的定位、定位点拉出值、交叉点投影、始触区等几何参数的分析与探讨,对200km/h条件下接触网线岔施工检调标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速站场内存在部分非标准无交叉线岔,结合受电弓通过无交叉线岔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指出常规检调方法存在的问题,根据非标准无交叉线岔的工作特性和标准无交叉线岔的检调原理,提出非标准无交叉线岔检调步骤及方法,便于对高速铁路站场无交叉线岔的监测维护。  相似文献   

13.
<正> 线岔是为了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能由一支悬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支悬挂,从而使电力机车由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而采取的一种架空转辙装置,它的标准位置和道岔型号、相邻跨距道岔柱的位置和拉出值的大小等均有关系。线岔与道岔相对应,电力机车通过道岔转线时,其受电弓就通过线岔转线,在站场咽喉区保证线岔与道岔的良好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运行经验,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从支柱定位、线岔交叉点、始触区、接触线高度、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方面,对柔性接触网线岔的检调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加以明确。将所定标准实际应用在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接触网的建设中,顺利通过了接触网的冷滑、热滑试验及实际运行的考验。同时,将所定部分标准与国铁普速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进行对比,以供有关接触网生产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喜敏 《电气化铁道》2013,(2):30-31,36
分析了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和安装技术。42#道岔带辅助悬挂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是介于正线与侧线之间再引入一条辅助线,实现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接触网之间的平稳过渡。该布置可以提高列车在高速道岔上的运行速度,性能良好,建议在高速铁路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执行塞尔维亚本国及欧盟相关标准,本文从接触网结构设计方法、弓网相互作用仿真、正线接触线最小张力、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摆动量及抬升量、接触线拉出值、接触线高度和最大横向偏差、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等多个方面对中塞接触网技术标准进行差异化分析,研究中国标准在塞尔维亚境内的工程适用性,为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宁 《中国铁路》2010,(3):53-54,60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布置方式、调整技术一直是接触网系统中影响弓网关系的一个关键技术,确定受电弓始触区的位置取决受电弓的宽度和道岔岔心角及导曲线半径,通过计算得到机车受电弓从正线进入侧线始触区的始点和终点,以此保证道岔上方接触网的精确调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在大西高铁线中的使用,如何正确地对无交叉线岔的参数进行测量,以便为无交叉线岔的及时检修提供重要依据,成为在接触网日常维护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本文通过对大西高铁线使用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介绍,提出了一种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测量方法,通过现场实践,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无交叉线岔的参数变化,为大西高铁线接触网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电气化准高速铁路无交叉线岔受电弓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6年来在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运行实际情况及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技术理论,分析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运行机理,提出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下的机车受电弓几何尺寸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接触网线岔的使用情况,通过郑州铁路局既有交叉线岔与德国Re200C交叉线岔标准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既有电气化区段列车提速接触网线岔维持既有交叉形式的可行性。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既有交叉线岔实施无交叉线岔改造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提速区段维持既有交叉形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