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小兵 《铁道勘察》2006,32(4):8-9,15
介绍GPS—RTK技术在桩基础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情况,与静态GPS测量成果、一级导线测设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合理位置、一定数量的流动站控制点设置,动态GPS—RTK测量平面精度完全满足桩基础施工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山区铁路勘测GPS控制点的加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中密集的障碍物影响了GPS观测 ,使其可选点位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本文研究用无定向导线完成对控制点的进一步加密 ,增强了GPS选点的灵活性 ,可以在多障碍地区大大提高GPS测量的应用比重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联系方向角的概念,可将地下工程测量中的支导线转化为附合导线,进而通过严密平差增强测量成果的可靠性,提高贯通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小于20km基线的快速准确相对定位可用双频GPS接收机完成。使用不同的水准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出若干GPS站点的正高,可模拟出大地水准面的起伏,从而使GPS技术成为比地面测量更快、更经济的测量正高方法。大地水准面异常对于研究地壳构造非常有用。在平均海拔4000m喜玛拉雅山脉西北部的印度Ladak地区,地形起伏非常大,我们联合GPS、水准和重力测量,完成了一段长达200km的测量工作。在28个GPS水准测站和67个GPS重力测站上测量大地水准面起伏与重力异常。局部区域的大地水准面下陷将近4m,这与一个陡降的地球重力阶梯相对应;新近来自地球物理研究的成果发现,印度—西藏板块边缘以北,西藏板块一侧有一块厚20~30km的低流速层,这两个发现完全吻合。地形、重力和大地水准面数据表明,很可能实际的板块分界线应该比地理上惯用的传统雅努藏布江缝合带板块分界线更靠北边。比较实测大地水准面与由OSU91和EGM96重力位模型计算出的数据,说明单独使用GPS来测量喜玛拉雅地区的正高,可以达到1~2m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赞比亚当地UTM坐标系统投影变形大、已知点精度低、兼容性差等问题,以当地某高速公路控制测量项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斯投影的任意带抵偿坐标系,其工程区域内投影长度变形最大值小于25 mm/km,满足《公路勘测规范》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分级布网、分区段控制和相邻区段之间搭接联测的公路GPS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已知点坐标兼容性差的问题;利用GPS控制测量获得的大地高数据,对单程水准测量高差进行检核,解决了已知水准点精度低的问题;一级导线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提高了外业测量效率。利用当地高速公路工程控制测量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供其它类似海外公路工程测量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鹏 《铁道勘察》2009,35(6):11-13
简要介绍了当前采用的高程系统,结合客运专线精密工程测量网施测的二、三等水准成果和GPS测量数据,通过高程拟合得出水准点高程,并将GPS拟合高差与水准实测高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铁路勘测的定测阶段,采用精度较高的拟合算法所得到的拟合高程可靠,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GPS拟合高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滕建萍 《铁道勘察》2007,33(4):18-20,23
对比GPS测量和传统铁路测量在布网、精度和可靠性三方面的差别。纠正对GPS测量的错误认识。指出在布网、精度和可靠性三方面正确评价GPS测量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宇 《铁道勘察》2007,33(6):42-44
因GPS测量的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但其测量误差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至今尚无规范性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依据GPS测量贯通误差影响因素,推导出GPS洞外控制测量贯通误差估算公式,并以经典导线测量估算公式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杭州湾跨海大桥水上桩基定位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并分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水上桩基础施工定位测量技术,比较了利用全站仪和GPS打桩测量系统进行桩基础定位测量的方法,讨论了桩基定位的远程监控问题。GPS可实现全天候施工,减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为沉桩定位提供精确的数据,将GPS定位的现场数据发送到授权的计算机上,能够精确再现打桩定位现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复杂环境下由于卫星信号质量差等原因,常规地区的测量技术标准不具有适用性。为研究复杂环境下快速静态测量的技术方案,利用某铁路带状稀疏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CORS)综合服务系统,开展一系列快速静态测量实验,通过箱形图等方式,分析不同星座、不同观测时长下的测量精度。与铁路控制网的成果比较后发现,观测时长为5~25min且解算成功的前提下,基于CORS的GPS+BDS、单GPS与单BDS的快速静态测量成果计算的外符合精度差异较小,平面和高程中误差整体优于16 mm和45 mm,均可满足像控点测量精度要求;存在解算失败的情况,解算失败的像控点与其距CORS站的距离无显著联系,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解算失败的时段数明显减少。此外,在相同观测时长下,基于CORS的GPS+BDS与单BDS模式测量精度较高,单GPS相对较差。对于复杂环境,北斗CORS系统在铁路快速静态测量方面替代GPS是可行的,建议快速静态测量时长在25 min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