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计算模型,在深入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针对目前汽车防撞报警系统计算模型的不足,分析实际交通情况,经过归纳总结提出了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测距过程中的相对运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安全车距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是当今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文中以汽车安全车距模型为基础,应用VB软件开发了高速公路追尾可视化仿真系统;根据高速公路两车的运行状态、路面情况、天气情况等影响汽车追尾的因素,系统模拟两车在高速公路上跟车行驶和可能发生追尾的各种情况,然后进行仿真实验,对高速公路临界安全车距和追尾概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19日,"汽车驾驶安全论坛暨泰远汽车自动防撞器全球上市新闻发布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泰远汽车自动防撞器发明人刘泰远院长亲临现场,对泰远牌汽车自动防撞器的研发、性能、原理做了详细阐述。泰远牌汽车自动防撞器是集声、光、电、机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当车探测到危险障碍物时,它能够自动报警、自动减速、自动制动,能有效地保护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安全,是能够集汽车、人、防撞器系统为一体的智能主动安全的高科技技术,从根本上区别于被动型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等减害装置。在事故即将发生时,提前采取主动安全智能制动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事故的发生,防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追尾碰撞事故频发和事故中驾乘人员头颈部易受损伤等问题,利用激光雷达测距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系统,对高位制动灯和主动式头枕进行控制。首先利用激光雷达和本车状态信息对行车环境进行预测;接着对后车分液压和气压两种制动形式进行行车安全车距的分析,推导出临界安全车距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AT89C51单片机系统预设的程序,将实际行车间距与临界安全车距进行比较,并据此控制高位制动灯的开闭和主动式头枕控制系统的执行。所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汽车跟车行驶的安全性,从驾驶员特性、汽车特性、道路特性及交通流特性的角度,以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制动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分别建立了9种状态下的临界安全车距模型、基本安全车距模型和充分安全车距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驾驶员跟车行驶安全度评价模型,并利用驾驶模拟系统,对追尾预警模型及驾驶员跟车行驶安全性评价模型应用于仿真平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驾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预警模型有效、可靠,可用于驾驶员跟车安全性检验,为提高驾驶员高速跟车行驶的安全性及速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汽车防撞系统中目标跟踪与防撞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中的目标跟踪与防撞,提出了混合式汽车防撞系统信息融合结构模型,采用分级信息融合实现目标跟踪,推导出了基于跟踪残留误差和预测残留误差共同校正的融合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结构;提出了基于局部分析的映射变换方法,实现驾驶模型特征向量连续、实时的修正,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模糊积分方法融合多种相关信息,确定汽车应采用的安全运行模式,实现主动安全防撞决策。经过大量试验证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弥补传统防追尾预警算法在兼顾虚警率与及时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防追尾预警算法。利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安全车距预警模型计算临界安全车距,自车车载单元(OBU)利用自适应广播算法将安全情况信息发送给前车OBU;通过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 Mobi 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以及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 Scan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预警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预警算法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这对发展与完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鉴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碰撞事故比例日渐增的状况,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针对追尾交通事故分析,主要涵盖由于驾驶员未能专心或疲劳驾驶导致不能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两种主要原因。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定点检测技术的发展,设计出了基于环形线圈检测的汽车防撞系统,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置若干检测线圈,线圈检测出来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设备上传至数据库,导入安全距离公式后,当得到的数据小于安全距离的时候,路旁红色闪灯打开对驾驶员予以警告。随着环形线圈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记录在数据库的数据可广泛用于交通调查,事故判断等。  相似文献   

9.
正10.规避辅助Audi pre sense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规避辅助Audi pre sense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可在本车驶向另一辆车时帮助司机实施避让。规避辅助Audi pre sense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会执行下述行动:转向力矩(转向介入)对各个车轮实施制动在组合仪表上显示Audi pre sense的介入(视觉和声音)要想实现规避辅助奥迪预防式安全系统的功能,要用到元件(如图84所示):自适应驾驶辅助系统连同右侧车距调节传感器G259和车距调节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汽车防撞系统的构成,以及汽车防撞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一汽车雷达的种类与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毫米波汽车雷达的原理、特点、和现在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从事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与试验。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开发了若干新产品,为保障汽车行驶安全、降低肇事率作出了贡献。汽车防撞系统是一种可向司机预先发出视听警告信号的探测装置。它安装在汽车上,能探测企图接近车身的行人、车辆或周围障碍物;能向司机及乘员提前发出即将发生撞车危险的信号,促使司  相似文献   

12.
汽车自动防撞是防止汽车发生碰撞的一种智能装置.它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规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发生.汽车自动防撞系统主要分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执行机构3部分,分别起到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和方案执行的作用.自动防撞预警系统是自动防撞系统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自动防撞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3.
车联网V2V环境下能实时获取自车和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驾驶工况和道路环境,为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为消除自动驾驶汽车(AV)和人工驾驶汽车(MV)混合行驶工况下的车头时距干扰对汽车纵向巡航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V2V的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车联网V2V实时采集车辆跟驰过程中车辆基本安全信息(basic safety message,BSM),进而获得车辆相对运动状态和驾驶行为序列;应用线性最优二次型方法建立驾驶操纵序贯链优化目标函数,再对扰动作用下的汽车运动状态改变量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以混合车流车头时距的最优均衡状态为目标,构建了车辆跟驰间距的滚动优化模型和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头车加/减速行驶工况下,改进后的车辆控制器能更快响应前车运动状态的变化量,并在保证车辆安全跟驰间距的情况下,降低了车头时距,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风-车-桥耦合系统中车-桥系统的振动特性及车辆行车安全特性,得到车辆在大跨度桥梁上行驶时车辆的安全行驶临界风速,对车辆通过大跨斜拉桥时车辆的气动特性、车-桥系统的振动特性及车辆的行车安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车辆在大跨度桥上行驶时车辆的行车安全临界风速,分析车辆行驶速度、路面状况及风偏角对车辆行驶安全临界风速的影响。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会导致车-桥系统周围风场的特性发生变化,风场的变化会导致下一时刻车-桥系统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考虑车辆运动及车-桥系统的振动与车-桥周围风场的相互影响,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建立风-汽车-桥梁空间耦合振动数值分析模型。通过风-车-桥耦合系统三维数值分析,得到了风荷载作用下车辆在大跨度桥上行驶时不同状况下车辆的倾覆及侧滑临界风速。结果表明: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能够较精确地模拟风-车-桥耦合振动系统;风荷载作用下车辆在桥上行驶时,车辆的振动特性主要由汽车-桥梁系统决定,车-桥系统的振动特性受自然风荷载影响;侧向风荷载作用下车辆的倾覆力矩系数及侧向力系数并不一定为最大值,车辆在大跨径桥上行驶受侧向风荷载作用并不一定为行车安全分析的最不利状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模糊控制理论在汽车防撞中的应用.利用毫米波雷达,霍尔传感器等测得本车与前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并经模糊算法模糊化处理后作为输入,对节气门和刹车的控制量(即后车的加速度)作为输出量进行模糊控制研究,本文通过对汽车纵向行驶控制行为的模糊集定义,在安全距离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车辆跟驰情况下的汽车防撞模糊智能控制器。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控制系统能达到防撞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汽车多普勒测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普勒雷达检测车速、车距的系统方案。对系统主要参数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主要电路的设计方法。本系统可安装于汽车上,用于雾天或夜间监测前方汽车,并在车速、车距达到安全边界时给出报警信号,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从车辆行驶安全的角度出发,揭示紧急避让情况下驾驶员心理负荷的变化,利用动态心电分析仪、Frecord数据采集系统和动态GPS,进行紧急避让情况下驾驶员生理反应的试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同一车道上汽车距前方障碍物距离、汽车行驶速度、紧急制动时最大制动踏板速度、为避障而突然转向时最大转向盘角速度和驾驶员心率变化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诸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距障碍物距离对最大转向盘角速度和最大制动踏板速度的影响大于汽车行驶速度的影响,且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和车距障碍物距离的减小,驾驶员心理负荷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款车在开发过程中前防撞梁结构的改进设计及有限元分析,阐述了防撞梁在汽车安全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防撞横梁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出口小净距路段在不同交通流状况下的车辆驶出概率,提出了基于交通仿真的安全换道概率模型。首先,采用VISSIM标定仿真模型并进行正交试验,获取小净距路段在不同净距长度、交通量、驶出比例、大型车比例下的交通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瞬时交通流密度及相应车流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构建相应的分布模型,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研究不同速度下的瞬时交通流密度大小和出现概率;同时引入可靠度方法并利用微分法来构建车辆安全换道概率模型,综合考虑车速、车流密度、目标车道临界可插入间隙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应用蒙特卡罗仿真法搭建求解概率模型的算法,并通过MATLAB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分流车初始位置的不同,分别得到了不同交通量、大型车比例、净距长度下的换道驶出成功率,进而研究不同交通流状况组合下的净距长度。结果表明:交通量、大型车比例、净距长度对净距路段内侧车道车辆换道驶出成功率有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车路集成环境下车辆防撞预警安全状态判别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安全状态判别模型未能兼顾行车安全与道路空间资源利用率,且忽略了实际行驶环境下动态制动减速度信息的问题,提出了车路集成条件下车辆防撞预警安全状态判别模型。通过车-路通信协作实现对路面类型等实际行驶环境因素的动态识别,并确定车辆采取制动措施时所能获得的动态制动减速度;通过分析前车与自车的有效制动时间和车辆制动全过程,建立了新型临界跟车距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判别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贴近车辆实际行驶环境下的制动过程,有利于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