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尺寸工程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全过程,在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工程更改所产生的不增值成本支出,提高车辆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整车内饰匹配效果对顾客体验影响度很高。优秀的内饰匹配设计结构能有效降低尺寸制造难度、减少工厂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容错性不佳的内饰匹配结构则对制造系统是个很大的挑战,有时工厂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不能使尺寸配合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从而造成品质车问题,影响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仪表板系统是汽车内饰系统中最关键的系统,因为仪表板是驾驶员和用户最直观、最近距离接触的零部件,其造型风格、外观质量以及功能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驾乘人员对车辆的品质感受。集舒适性、美观性、功能性、装饰性、安全性于一身的特质也决定了仪表板在设计开发中涉及到的工艺更广泛、更复杂。为了使仪表板能够在驾驶舱内呈现良好的效果,汽车工程师们从成型工艺、加工工艺、表面装饰工艺3个维度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级别、不同配置、不同功能定义的车型的工艺,使得开发人员在设计开发过程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仪表板横梁的分析方法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表板横梁总成是仪表板系统内部骨架,起到支撑仪表板系统,提供仪表板系统中部件的安装,对增加整个车身的强度也有一定作用,是仪表板系统与白车身总成的连接支架。本文以对某车型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分析为例,概述了仪表板横梁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并因此而获得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相关信息,为后续仪表板横梁及仪表板总成的正向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传统座舱向智能座舱转变,相应的电气功能件也越来越多。5G天线、HUD等占据了较大的仪表板内空间,对前除霜格栅的性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目前常规的前除霜格栅的Y向尺寸基本大于600 mm,但是一方面为了增强造型的可观性,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化座舱的普及,前除霜格栅Y向尺寸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此,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研究在智能座舱极限空间下的仪表板前除霜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以实现高性能除霜的效果。改进后的仪表板前除霜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超过了国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钢铁仪表板横梁结构开发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建立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静态分析模型。为验证镁合金仪表板横梁振动特性,对比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和钢铁仪表板横梁模态,得出镁合金CCB一阶频率高于钢铁仪表板横梁;为验证仪表板横梁刚度,进行了二者垂直方向2g重力加速度分析;基于灵敏度理论提出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尺寸继续优化方案;针对镁合金仪表板横梁主管梁进行弯曲模拟和工艺研究,根据指导工艺完成了样件的试制,样件比原件减重60%,且NVH性能优于原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客户对车辆视觉感知质量要求的提升,汽车前大灯周圈尺寸匹配感知质量越来越受客户关注。文章主要从客户感知角度出发,结合整车匹配常见问题,对前大灯周圈DTS、造型分缝、定位方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此来改善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各种尺寸匹配问题,提升整车尺寸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某乘用车型仪表板和中控箱系统的碰撞吸能性,搭建了适用于LS-DYNA求解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达朗贝尔动力学原理推导了碰撞加速度计算公式,分别从金属支架结构形式、内饰造型以及内饰零件刚度角度进行碰撞加速度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仪表板和中控箱系统碰撞加速度明显降低,吸能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仪表板结构复杂,是汽车的集成操纵中心,既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又要满足安全法规的要求。文章分别建立了A级车仪表板总成的静态和动态有限元模型,对仪表板总成进行了NVH分析并参考GB11552-1999进行了头部碰撞分析。结果表明该仪表板总成满足NVH性能要求,仪表板及乘客区气囊盖板边缘处的头部撞击性能不满足法规要求。基于静态模型,采用尺寸优化方法对仪表板头部碰撞性能进行优化,优化后仪表板头部碰撞性能满足了法规要求,这对仪表板总成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实物匹配过程中,为了提高外观品质,在零件尺寸匹配方面往往花费较长时间。文章以某车型尾饰灯与背门的匹配为例,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通过3DCS软件对零件模型进行模拟抽样尺寸仿真分析,模拟实物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依据仿真分析结果,优化零部件设计结构、GDT,减少了实车匹配阶段的重复工作,从而缩短匹配周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显,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对汽车的节能降耗、性能提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某款电动车的副仪表板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弱化以及零件集成的方法对该款车型的副仪表板系统进行轻量化优化,优化完成后通过CAE仿真技术来验证本次轻量设计的可行性,并最终实现了该款车型的副仪表板轻量化。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今先进的CAE技术整合车身数字模型、测点及工装信息,运用相关性分析对车身进行区域划分,同时辅助以PLP为核心的工装数据记录以精确诊断车身尺寸问题,快速、全面、精确地分析白车身尺寸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掌握白车身尺寸质量状态。最终为白车身复杂匹配区域的尺寸调整提供依据,有效提高白车身尺寸合格率的提升速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仪表板系统水管理的概念,指出了仪表板系统进水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详细分析了贴膜进水的路径,通过分类对水管理的方法进行详细地分析说明,也对仪表板系统水管理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对于合理设计仪表板系统导水、电器零件防水提供了详细的结构优化方案和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本文以某MPV车型仪表板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仪表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仪表板简介仪表板位于驾驶员正前方,上面一般配有行驶里程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燃油表以及警告灯等灯光信号等。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仪表板组成1.仪表板本体:它是坐舱系统的载体和框架;2.各种电器仪表、开关及音响娱乐系统;3.通风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空调控制器、各种  相似文献   

14.
仪表板作为商用车内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导和引领内饰的整体风格,外观品质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文章对商用车仪表板的成型工艺、表面装饰、材质、纹理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帕萨特B5轿车(装配1.8T发动机),在因故换上了新仪表板(具有新防盗系统,如第3代防盗系统)后,要使发动机能正常工作,必须进行防盗钥匙与仪表防盗控制单元的匹配和发动机防盗控制单元与仪表防盗控制单元的匹配,方法如下。(1)用"设置大师"编程器(下称编程器)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防盗密码,具体步骤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性能进行研究,在TNGA框架下提升各构成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通过应用不同量产车型仪表板横梁的经验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和整理,统合驾驶员坐姿布置、仪表板横梁的刚性目标,对其结构刚性、吸能效果进行优化,为公司今后仪表板横梁的设计开发及优化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液压成型技术的优点、现状及其工艺特点,以某汽车仪表板梁液压成型为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针对内压加载和轴向进给的匹配关系,设计了4组仿真试验方案,给出了模拟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与试验分析表明,内压加载和轴向进给匹配关系的优劣是零件液压成型的关键;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采用仿真方法进行仪表板梁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艺参数制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IMG阴模真空成型软质仪表板的常见外观缺陷进行分析和对策讨论,从设备、模具、材料、工艺等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综合考虑阴模真空成型各工艺过程的特点,为解决软质化仪表板的外观品质缺陷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思路和具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给定的某款车型数据,利用MSC.ADAMS/Car平台建立包括仪表板和转向系在内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对转向系和仪表板进行典型工况下NVH特性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仪表板、转向系总成建模并求解模态参数,有效预测可能出现的NVH问题,为提升整车NVH性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车型仪表板与前门护板缝线配合性偏差问题,采用3DCS软件进行装配仿真分析,对管梁、车门铰链、车门总成与白车身的装配采用基准转换和功能尺寸的方法进行计算,即铰链工装定位转化为铰链自定位,将工装定位孔与工装公差累积计算,得出定位孔公差是基于管梁主定位的功能尺寸,并且白车身总成、铰链、车门装配中定位面均采用平行差控制。通过3DCS建模仿真计算,测点的超差率均小于5.0%,符合将缝线的配合偏差控制在±1.5 mm之内的目标要求,减少了实车匹配阶段的重复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