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为了辅助驾驶员安全行驶,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信号提示的碰撞预警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HMI),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的危险方位和程度的信息。用STISIM软件,把视频采集到的实际交通场景,转化为虚拟场景,设计了一种固定式驾驶模拟器,在该模拟器的试验平台上,由25名驾驶员进行测试,用问卷统计判断主观感受,用STISIM软件测量碰撞次数、速度、纵向加速度、侧向位移、即碰时间(TTC)等数据,来评价该HMI的有效性和用户接受度。结果表明:参试者对该人机交互界面具有积极的主观感受,该系统工作时,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更为平稳,碰撞次数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2.
TCU换挡策略对汽车驾驶性影响多通过主观评价来测试验证和标定,针对软件在环、硬件在环等仿真方法不能实现对TCU换挡策略的主观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驾驶性评价方法。本文中首先搭建了驾驶模拟器驱动AutoBox嵌入的人-车-环境闭环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建立能识别驾驶意图和道路环境的TCU换挡策略模型,总结出了TCU换挡策略相关的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表。然后利用搭建的平台对建立的TCU换挡策略进行了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获得了主观评分结果和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评价,验证了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的平台和方法可用于TCU换挡策略驾驶性快速主客观评价,有效减少实车测试评价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行业内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用户驾驶体验测试评价指标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驾驶体验主客观测评指标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及相关性分析。基于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的功能逻辑,构建了智能泊车辅助系统驾驶体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闭环系统,采用体验阶梯金字塔模型构建主观评价指标体系,还采用GSM模型进行了客观指标构建。针对7款车型进行了实车测试,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可适用于测试对象的驾驶体验测评,且主客观相关性系数全部>0.5,能为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的设计和测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现状,其无法满足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研发的不同阶段的特殊测试评价需求。然后,依据研发阶段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评价关注要素,提出1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评价模型。包含1种测试评价方法,测试评价的各功能和评价要素权重的设定,以及整个系统测试评价模型的搭建。最后,将此模型采用到1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开发阶段的测试评价过程,依据其开发阶段的测试目的,引入目标识别、规控设计和执行机构作为评价要素并给予不同的权重,验证测试评价模型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采用该测试评价模型,依据项目特点,定制化的设计测试评价功能及评价要素,能很好的从系统整体和局部(各评价要素)展现其开发的成熟程度,为后续工程师对系统进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是缓解汽车安全问题,方便人们智能出行的有效途径。ADAS系统的开发涉及到复杂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如何开展以及建立测试评价体系等是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模型的测试开发(Model Based Design,MBD)理念,在NI实时仿真系统的环境中,通过PreScan建立的仿真场景和虚拟传感器模型以及CarSim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硬件在环测试平台的搭建方案,并进行了仿真测试,对解决ADAS系统的开发测试等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评价与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评价为目的,利用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ADSL驾驶拟器)进行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闭环试验研究。提出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应是包含驾驶员在内的闭环系统评价,并建立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模拟器闭环试验方法,利用模拟器试验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设计了基于转鼓试验台的排气辅助制动装置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并用于对其性能进行评价。首先,分析了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排气辅助制动性能测试的可行性,并构建了以cRIO控制器及其C模块为核心的测试系统。接着,基于Lab VIEW对数据采集器和上位机进行编程,实时可靠地实现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和人机交互等功能。然后,进行了测试与评价方法的分析,提出以排气辅助制动系统对缓速效果的贡献度、制动功率和下长坡稳定行驶里程3个指标对排气辅助制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进行了系统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试系统工作可靠,满足既定要求,所提出的测试与评价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近期,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和AVL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人员通过将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雷达测试系统集成到AVL DRIVINGCUBETM驾驶模拟器中,为基于雷达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在环仿真测试创造了全新的可能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成并测试各种复杂的驾驶场景。  相似文献   

9.
姚朝华  张伟 《北京汽车》2022,(1):9-11,36,46
随着智能驾驶汽车研发的快速发展与迭代,需要不断研究更高效的测试评价方法.按照驾驶汽车闭环控制系统中人、车、路三者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智能驾驶测试评价方法总体上分为仿真测试、驾驶模拟器测试、受控场地测试、实车测试4类.阐述现有的测评方法,并基于现状,提出测试与评价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动驾驶汽车已开始在部分开放道路进行测试,其与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共享混行道路,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技术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行人快捷、高效地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确保混合交通场景通行安全并提高通行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的重要意义,并从行人检测与跟踪、行人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前期支撑技术研究概况,着眼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意图的表达,对交互需求和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及质量评估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车外人机交互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开发型驾驶模拟器体感模拟算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小波  宗昌富等 《汽车工程》1994,16(6):321-328,339
运用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可在模拟的汽车驾驶环境中,研究人-车-环境闭环系统特性,从而研制出高主动安全性汽车,驾驶员的视觉,听觉,触觉及体感是模拟器的四大模拟要素,直接影响模拟器逼真度,本文提出一种驾驶员体感模拟滤波算法,并建立驾驶员体感评价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算法既可充分发挥体感模拟系统硬件的模拟能力,并获得满意的体感模拟逼真度,又可为研制汽车驾驶模拟器需体感模拟软件的逼真度评价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山区公路路段进行安全评价,以运行车速和行车轨迹偏移量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安全评价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山区路段进行了实测实验,与基于驾驶模拟器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种情况下运行车速和行车轨迹偏移量差异性不显著,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且评价得出的危险路段一致,表明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对危险驾驶工况场景数据的采集和复杂度评估的方法。与大型实车路试中自然驾驶数据的采集方法不同的是,本文中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采集其报警前后数据,并将其作为危险驾驶工况数据进行研究;在分析危险驾驶工况场景数据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不同环境、交通流和车辆相关因素的危险驾驶工况场景的复杂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专家评分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了对危险驾驶工况场景进行复杂度评价的模型与方法,可用于智能汽车的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5.
<正>汽车互联化、智能化趋势对人机界面(HMI)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汽车互联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可以接收并发送更多信息,这同时也给HMI设计带来了挑战。尤其是,随着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更多环境信息需要人机界面与驾驶员进行互动,对人机交互界面也将提出全新要求。如何以更加智能、直观的方式进行信息展示,同时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与电动助力转向功能的集成问题,设计了一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架构。车道保持辅助力矩与电动助力转向力矩相叠加,经EPS电机输出;电动助力转向功能始终开启,保证驾驶员可以随时介入转向。综合考虑车道线检测置信度、跨道时间以及驾驶员操作状态等信息,设计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介入和退出策略。利用驾驶模拟器对该策略进行了测试,并通过道路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徐飞 《世界汽车》2022,(2):76-85
<正>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引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这些最新主动安全技术的引入,除了让行车更加轻松、安全外,也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铺平了道路。但在市场上,厂家对于驾驶辅助的宣传过于激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甚至造成安全事故。除了政府出台的规范,权威机构对于驾驶辅助的测试评价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概念和等级水平,介绍了驾驶模拟器的分类,梳理了国内外高等级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运动系统和视景系统的特点,并介绍了中低等级驾驶模拟器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结合汽车智能技术和交通安全等领域对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需求,探讨了驾驶模拟器技术最新应用和发展不足,为驾驶模拟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解决与验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主被动式网络化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主、被动式网络化的汽车驾驶模拟器。该模拟器除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汽车动力学模型外,还具有模拟器间的网络交互、主被动驾驶模式、运动约束、语音提示、驾驶评价等方面的特点,在应用上具有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玉  王俊骅  刘阳 《上海公路》2015,(1):60-65,12
针对在道路施工之前很难有效地对道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道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方法,即在驾驶模拟器上构建待建道路的场景,通过提取并分析驾驶员操纵驾驶模拟器汽车在虚拟道路上行驶的客观反应指标,对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进行驾驶安全性、舒适性评价,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对安全有不利影响的设计,减少由于设计不当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及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