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像特斯拉一样成功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并非我们的技术达不到,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理念上的创新。也许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料汽车,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快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其中当属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受关注,当日本政府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的时候,当各国还在苦思如何量产电动汽车的时候,特斯拉已经绕开了充电网的完善、电池技术的突破等一系列问题。当初特斯拉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焦虑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兼容性的发展,试验室制定了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实地测试项目,组织了国内主流品牌的电动汽车在京津冀、上海、深圳等地的充电站进行了充电兼容测试。由于直流充电电流大,危险系数高,本次测试主要围绕直流充电匹配性展开。本文综合各个地区的测试情况,将测试结果汇总,从现场充电环境、充电接口以及绝缘检测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国内车桩充电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     
<正>新政将出新能源汽车有望再加速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透露,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正式具备了出台条件,目前正在走程序,规划名称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预计于近期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加上各地推动充电桩建设新政实施的热情、企业的积极布局,利好因素颇多。一旦充电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从而解决电动汽车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焦虑。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公司旗下的纯电动汽车品牌腾势在北京开设了第二家4S店,该店名称为天利翔源,位于朝阳区来广营西路路北,介于来广营西桥和顾家庄桥之间。腾势天利翔源店是大型汽腾势在京第二家店开业  相似文献   

4.
耗时仅90s的换电技术 近日,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的设计室,特斯拉CEO艾伦·马斯克公开演示了耗时仅90s的换电技术.这种"换电模式",有望于今年年底推出.目前普及电动汽车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低成本、高效率的蓄电池技术.当前各类电动汽车充电后的续驶里程较短,充电时间则较长.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创建于美国旧金山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电动汽车明星企业,塑造了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从去年特斯拉公司宣布进军中国,更是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中国政府部门、业界、公众的热议。本文试图以个人的一孔之见,就特斯拉和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做一些粗略的对比分析。?美国的汽车业态和市场、投资环境造就了特斯拉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充分的市场竞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是可以翻转的开启机构,用于充电口的保护,并提供充电设备接口的通道。充电口盖外表面需要与前格栅外表曲面匹配。文章针对在前格栅上设计开发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系统,采用拉线和双铰链的方式有效的控制了开启机构的成本,解决开启格栅过程中的平度、间隙面差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一条新闻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国广州一位特斯拉车主宗先生自建充电网络,将他的特斯拉一路从北京开往广州。这位宗先生可谓"中国自建充电网络第一人",除此以外,国家电网已放开充换电网络建设。但仅仅放开建设私营充电网络并不是在中国推广电动车的有效解决方案,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加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充电站。不过首先,政府必须先完善相关充电标准。这才是重中之重。缺乏统一的充电标准将阻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增长。而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至今仍未落实——直流充电标准,规定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固定式充电站移动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光伏-储能一体式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车。结果表明:该电源车具有为市场主流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功能;光伏-储能系统为电源车辅助设备:电源车照明、水套加热器、浮充电器、插座提供电源。  相似文献   

9.
姚颖杰 《汽车与配件》2014,(40):105-107
<正>—直以来特斯拉独步电动汽车市场,如今,宝马、凯迪拉克等豪车品牌也加入了这个市场的竞争。为了不落后于特斯拉,宝马新增试点,计划用i3电动汽车代替ActiveE电动汽车来扩张汽车共享计划。凯迪拉克则致力于推动升级经销商店的展示厅,与现代化接轨。豪车品牌谁能逐鹿电动汽车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正三年前,伴随着特斯拉北京侨福芳草地体验中心——特斯拉在华的第一家直营体验店的揭幕,标志着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三年来,特斯拉以其独有的特斯拉速度,将先进、成熟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和高质量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带到中国,并快速搭建了完善的门店销售网络和便捷的充电设施网络。如今,中国已成为特斯拉在全球快速增长的重要市场之一。特斯拉在将旗下轿跑车型Model S和SUV车型Model X带入中国的同时,向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提到车辆技术公开,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去年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公开其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的新闻了。特斯拉为了履行"在全球普及电动汽车"的承诺,对全世界任何公司公开其专利技术,并认为此举可以刺激电动车市场更为广泛的发展。对于专利技术的公开,特斯拉的勇气和对社会的承担值得我们佩服。在我国的专用汽车领域,是否也有企业能像特斯拉那样公开  相似文献   

12.
无线充电系统测试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品质的保证,测试技术的研究有助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无线充电标准设备现状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系统地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分类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阶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1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基础知识1.1常见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备基本参数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是指通过便携式连接装置、壁挂式充电盒、三相交流充电桩等充电设备,将交流电接入车辆接口(充电口),对车辆进行充电。交流充电设备基本参数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14.
<正>纯电动汽车之所以不能像传统汽车那样迅速普及,原因是纯电动汽车在使用上还不如传统汽车方便。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能量的续充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纯电动汽车能跑到哪里,完全取决于充电桩的分布。而目前,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普及仍尚需时日,这让很多人对纯电动汽车依然抱着观望态度。此外,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依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时间远不及液体汽油的流动速度快,十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对于急着赶路的人来说就是灾难。如果说充电桩和充电时间对于有钱又  相似文献   

15.
<正>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需通过电线的连接,可以将电力传送给电动汽车给电池充电,这叫无线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试想一想,未来只要将电动汽车停在埋设有无线充电设备的停车场与路旁停车位上,打开车上充电开关,电动汽车就能自动完成充电,看不到一排排充电桩,也不需要从车上拉扯下粘着灰尘的充电电缆,该是什么情景!电动公交车还可以一边行驶一边进行无线充电,公交汽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活在风尖浪口的特斯拉,在节前又闹出了大动静:建成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充电网络。然而,可能是过年的气氛实在太浓,抑或是整日拆拆建建没完的中国人,对盖几个电站这样的小事实在难提兴趣,国内对这件或将成为美国电动汽车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人们的眼睛,依然盯着"售价高昂"、"极寒地区充电不灵"、"拉动锂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的能源是电能,电动汽车的电能是通过充电设备向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设备的故障意味着电动汽车无法加注能源。笔者在使用北汽EV160慢充充电设备中修复了充电桩启动失败、充电宝或充电桩故障灯闪烁、充电桩人机对话界面显示本机暂停服务、充电枪故障。  相似文献   

18.
正特斯拉发布了最新iOS应用程序,细心的人们发现特斯拉把Siri集成到这款移动应用程序中。借助苹果的人工智能助手Siri,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访问移动应用程序,实现遥控电动汽车和iOS应用的功能。科技界知名人士克里斯·丹克斯(Chris Danks)表示,Siri与特斯拉的整合似乎是打造本土化的功能。其在上周发布的3.2.1版本中得以实现,但是特斯拉只将其称为"小补丁和小改进"。在3.2.1版本中,当你启动Siri并要求其运行一个车内功能,Siri会要求访问特斯拉移动应用的数据。现在看来,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交通工具,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能源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受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和充电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并未被广泛使用,为此设计了循环电池系统和智能充电桩。本系统在较低成本状况下,既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又方便可行,为推广电动汽车,实现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换过渡,提出了一个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直流充电是电动汽车实现能量补给的一种重要形式,而直流充电接口作为连接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桥梁,其卓越的性能表现是保证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现有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基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了不同品牌直流充电接口互相配合时的性能表现,并通过进一步的尺寸精度测试探讨了性能差异成因。以期相关研究结论能服务于产业研究、产品设计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