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路状况复杂多变,车载摄像机外参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采用传统的基于预先标定外参数的方法进行车辆位姿计算会带来较大误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实时三线标定的车辆视觉定位方法.基于三线标定法实时标定车载摄像机外参数,降低了其受到车辆震荡和路面环境的影响.然后利用外参数的实时标定结果,结合射影几何和消失点原理对车辆进行位姿计算,获取车道偏离距离和车辆偏转角度信息,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定位.通过在不同的路段架设不同高度的车载摄像机进行真实道路实验,计算车辆的位姿.结果表明,在不同路况下,车辆偏离车道线距离的平均误差为7.3cm,偏转角度平均误差为1.5°.该算法通过实时标定车载摄像机外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车辆位姿计算的精准性与适应性,对车载摄像机外参数的标定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预先标定法.   相似文献   

2.
无人驾驶汽车主要依靠车载摄像头拍摄视频,通过计算机对该视频进行分析,综合道路信息、汽车位置和障碍物等对汽车车辆进行控制,实现对车辆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确保车辆可以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车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是车辆系统作出判断的前提输入,通过对车载摄像头所获取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研究目标与目标物阴影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图像阴影部分的基本特征,提出图像边界差的阴影检测方法。通过准确检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去除阴影获取目标。  相似文献   

3.
无人驾驶汽车路径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采用机器视觉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路径识别方面采用的一种新的路径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摄像头标定、车辆位置和道路位置标定、图像预处理等一系列预先处理方式,结合图像识别中的启发式搜索算法达到准确识别路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车载全景360影像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实时获取周边环境信息,该系统需要在一个特定区域做标定,车辆需要精确无偏斜地停靠在场地中央.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制于现场操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及现场车辆限位装置的精度,经常出现车辆停靠歪斜的问题,对于最终标定后的成像质量影响很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方法,通过摄像头光轴线与基准线的比...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运行中的节油减排潜力,需要根据车辆实际使用环境特点对其整车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标定。开发了一种稳定可靠的车辆远程优化标定系统,该系统包含车载控制优化单元(RCOU)、远程通讯网络和控制中心服务器及远程用户软件端等部分。依据车载CAN网络和GPRS通讯技术,并基于CCP协议的远程标定控制软件及通讯协议,制定了远程通信质量控制策略和车载标定安全控制策略。应用于某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的远程优化标定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远程监测和标定优化。  相似文献   

6.
ADAS功能的实现基于摄像头或雷达的探测,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头或雷达,因安装过程、车辆个体差异等原因,其安装角度会存在误差,需要在车辆下线前,对摄像头或雷达的安装角度进行标定计算,并在软件中对误差进行补偿,以保证摄像头或雷达探测目标及距离的准确性。本文阐述一种通过标定设备设计,使下线标定设备适配多种车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两种轻卡前视摄像头的售后标定实现方法: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详细阐述静态标定的场地、车辆及标定板要求,标定流程、影响标定因素和动态标定的标定场景和流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速公路场景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正确描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空间位置问题,通过引入Frenet坐标系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相机自动标定的道路坐标系模型。在相机自动标定阶段,利用线分段拟合方法从曲线车辆轨迹中提取平行于直线路段的轨迹点,并通过级联霍夫变换精确估计道路方向的消失点。然后,根据多车辆三维模型约束,对相机参数进行迭代优化。基于标定结果,将车辆轨迹映射到世界坐标系平面上,并用3次样条插值进行拟合。根据大量运动车辆在道路平面内形成的轨迹域分布特征,综合边界约束估计道路中心点。最后,结合道路中心线在各点处的法线向量与车道宽度信息确定平移量,并利用点平移运动拟合车道线,实现道路坐标系的自动建立。使用真实高速公路视频数据,在多种道路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定阶段,构建方法对不同高速公路场景的最大标定误差不超过11.55%;与最新的方法相比,直线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6.68%和3.58%,弯曲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7.43%和2.61%;在道路坐标系构建阶段,构建方法的平均投影距离为0.077 m,接近最新方法的0.069 5 m;而其平均精度为0.916,显著优于最新方法的0.663;所提道路坐标系能够自适应道路形态的变化,有效解决了从监控视频中描述车辆与道路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提出了一种安全车辆间距测量方案.该系统根据目标车辆在左右摄像头所获得的立体图像对应的不同坐标,计算出目标车辆到摄像头的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距方案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能满足智能交通中车辆安全距离测量的实际需要,是一种有效的前方车距测量方案.本文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对车辆前方其他目标物的距离测量.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实用技术》2014,(1):25-25
<正>慕尼黑理工大学近日基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并结合协作转换器(cooperative transponder)开发出一种精确测量车距的方法新的测距方案即便在车载摄像头的视野被挡住时也能够起作用。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行人与骑车音的手机将作为转换应答器。车载定位系统计算这些"应答器"的移动轨迹,系统在检测到"应答器"处于车辆该科研项目为慕尼黑理工大学Ko—TAG项目中的一部分,项目负责人Erwin Biebl教授指出,系统目前的水平是能够在几微秒内实现精确到厘米的定位装载与车内的定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车辆排放测试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春市部分主干道为试验研究路段,采用一种车载排放测量仪器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单车排放试验,运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整合车辆运行状况和排放数据,建立了单车实际道路微观排放模型。利用合作开发的基于路径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与单车微观排放模型的有机结合,开发了一种可预测不同交通状况下交通干道排放的有效系统,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可估算并预测车辆在某一路段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还可评价交通管理改进措施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理论,提出了一种车间距离测试的方法,介绍了边缘增强与形态学处理相结合的图像预处理算法、阈值分割与判定树结合的障碍物检测方法以及反转透视测距计算模型,利用VC 平台编写了测距实验程序并组织了测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距方法简洁有效,能满足智能车辆测距工程需要,是一种可行的前方车辆距离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简化车辆制动减速过程,对车辆制动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车辆制动减速模型,通过传感器及车载摄像头获取车辆实时车速及制动最大距离,将其作为信号输入到车辆控制模块,基于Simulink对车辆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得出车辆制动数据。  相似文献   

14.
鲁光泉  李一兵  黄山 《汽车工程》2007,29(2):128-131
变形车辆测量是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事故变形车辆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可以避免在现场设置标定物,有利于提高变形车辆的勘测效率和三维重建设备的使用方便性。研究了基于基础矩阵估计的事故变形车辆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模型,并分析了其实现过程。实验表明,自标定三维重建能为事故再现提供详细的车辆变形描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高清相机和激光雷达外部参数手动或半自动化标定程序繁琐和耗时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面无人平台车载激光雷达和相机在线自动标定的方法,以安装标记板(Marker)的移动车辆为标定目标,实现车辆的快速识别和位姿估计。同时获取在两种传感器中得到的位姿估计结果,利用经典的定向求解方法计算得到相机与激光雷达之间的刚性转换关系,并在真实城区环境中利用最优评估优化减小标定误差,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行人的安全问题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交通环境使用了一种融合了车载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的行人检测方法,将雷达和摄像头联合标定,将由雷达数据聚类得到的目标区域投影到图像中获取兴趣区域,然后根据行人对称度分析,腿部垂直边缘统计和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模板匹配的结果,分辨行人与非行人区域.并在交通仿真软件PRESCAN中把该车载的行人检测系统建模仿真,并添加该文的行人检测算法模块,论证了该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研究车辆跟驰特性,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在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影响的基础上,将单车道道路虚拟为一维管道,道路上的跟驰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考虑需求安全距离和期望速度2个影响因素,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车辆相互作用势和分子壁面势函数,并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给出跟驰车辆的加速度模型。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建立视频采集试验路段,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模型所需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参数标定,其余用来模型验证。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分别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经典GM模型和分子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选取3种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试验数据各3组,代入标定后的分子跟驰模型与经典GM模型计算模型输出加速度,并与实测加速度进行误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分子跟驰模型输出加速度与实测加速度之间的误差,总体上比经典GM模型要小,而且根据绝对误差方差显示,分子跟驰模型较经典GM模型稳定性更高。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跟驰过程进行数据绘图,对比可以看出分子跟驰模型输出加速度与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其拟合效果比经典GM模型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ECU电子数据的构成、ECU电子数据匹配标定的原理着手,阐述了一种针对商用车车载ECU电子数据标定的设计、生产、售后智能化集成以及一套在生产线上实现工业化的方法。对ECU电子数据进行模块化拆分,对模块化数据与整车配置建立关联关系的从而配置化车辆ECU电子数据文件;采用EPI标定硬件完成总成及整车在生产环节ECU电子数据标定的过程自动化;搭建企业内部的车辆EOL电子数据平台实现ECU电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具有条码扫描、输入和测试等功能确保ECU电子数据批量标定过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9.
针对需设置限高交通标志的路段,限高交通标志缺失、不显眼、被遮挡以及地面沉降等造成限高交通标志失效,容易导致大货车卡在限高交通设施内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限高交通设施高度自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摄像头采集车辆前方的道路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器的图像识别程序识别出车辆前方是否有限高交通设施,并识别出此限高交通设施的高度,同时与车辆自身高度对比,得到通过性安全性分析,通过LED灯将分析结果向驾驶员反馈。该系统可有效的避免大型车辆卡在限高交通设施下。  相似文献   

20.
王玉珏  崔艳  李强 《公路》2023,(6):324-328
车辆编队是通过网络技术,使车辆彼此之间紧跟在一起行驶。设计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理论的货车编队系统的框架,利用路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路侧智能设备、车载OBU智能终端获取道路及车辆信息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并通过V2X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车、路、云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