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船舶起火、人员落水、施救、溢油泄漏、清污…… 9月2日上午的青岛团岛附近水域,十几艘船舶、两架飞机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海上救援和溢油清污行动,海事巡逻艇在周围警戒巡航。  相似文献   

2.
董艳 《中国海事》2011,(9):13-14
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主要包括监视预警、应急监测和清污技术三个方面,在任何一起事故中,都可能用到这三种技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一、监视预警目前,对海上溢油的监视手段主要有卫星遥感监视、航空监视、船舶监视、雷达监视、浮标监视、港口CCTV等,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各种手段相结合。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卫星、飞机和船舶监视的立体监视体系,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自己比较成熟的溢油遥感  相似文献   

3.
围绕挪威溢油应急体系,探讨了挪威NCA、NOFO协会、石油公司或运油船东在水上溢油应急中所承担的责任,掌握了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衔接程序和具体任务,并鉴于挪威溢油应急体系,提出了我国溢油应急体制应从应急机构设置、区域应急资源优化、水上溢油应急相关协会协调、船舶、石油企业与清污公司联盟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海域的溢油污染源是多方面的,包括陆源、船舶、钻井平台、飞行器等等。本文仅从应急清污的角度出发,以船舶溢油污染为模型,简要介绍影响海上溢油处理的3个因素:溢油特性,溢油数量,海况。并概要地提出较为实用的船舶溢油应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圳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是介于海区(省级)和港口之间的一层应急体系。完整的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包括法律框架、组织机构、作业单元和资源储备。人员和资源是体系建设的基础。为了打好应急反应体系的基础,我们引进市场机制,着重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市场管理,培育市场中的主体即清污公司,使其成为应急反应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杨楠 《珠江水运》2007,(2):36-38
目前学术界对于船舶溢油污染的清除费用的性质仍存在争论,但大都未能从不同情况下的清污行为性质出发来分析清污费用的性质,而只是笼统的认为其性质为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本文拟在对清污行为法律特征及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不同情况下的清污费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钱缘  黄志球  陈伟建 《水运管理》2011,33(4):22-23,27
为完善深圳海域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增强海事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分析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溢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估深圳海域溢油风险及应急体系能力,认为深圳海域溢油污染风险较高,溢油应急体系缺乏人才和设备,难以满足深圳高溢油污染风险的应对要求,并提出完善深圳海域溢油应急体系建议:推动建立区域应急联运机制,实现协同发展;建立清污协会会员制,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设备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运》2013,(23):51-51
近日,2013年珠中江内河取水口溢油应急联合桌面演习在珠海海事局成功举行,来自中山海事局、江门海事局及珠中江清污公司的代表3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海上油污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正加快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不断完善船舶防污体系,并从“防、治、赔”三个方面开展船舶溢油防治工作。在事后索赔中.清污费用是否可得到优先赔偿.污染责任人是否可因此享受责任限制.也被诉讼双方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船舶数量的增多和船舶大型化,使海上因船舶交通事故引发的船舶溢油风险概率大增。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滞后,有效应对海上溢油尤其是突发性重大溢油事故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尽快提高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中从提高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出发。科学分析了造成应急处置能力低的根源,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具体提出了有效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桂山 《中国海事》2011,(10):59-60
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是我国首例以陆海联运方式实现的国际汽车货物运输便捷通道。去年9月中韩双方签署协议,确定山东省为我国首个试点省份,并选择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市6个口岸作为先期试点。山东海事局全力支持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的实施,为中韩陆海联运提供科学监管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三国造船业的新比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洁琼 《水运管理》2005,27(11):20-23
阐述中日韩三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对我国造船业作SWOT分析,并提出加速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兆民  钟铭 《水运管理》2005,27(11):33-35
分析中日韩三国政治、经济和贸易等各方面情况,提出目前中国对日韩开放沿海运输权限制的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韩三国造船业比较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志  孙雷 《水运管理》2006,28(1):9-11,39
对中日韩三国造船工业现状进行比较,介绍韩日造船业发展战略,重点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应该坚持“做大、做强、集约、外向”的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船厂在2010年共交付6100万载重吨的船舶,并且第一次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船厂的交付量无论以艘数,载重吨,总吨还是修正总吨来说,都全面超过韩国.中国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以载重吨计)突破40%,第一次超过韩国.  相似文献   

17.
1968年1月8日,新华社报道的一条消息让全中国人民为之振奋,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经国家船舶检验局技术鉴定验收合格.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8月间和1997年6、7月间,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与韩国有关方面组织了两次中韩跨海竹筏漂流探险,以验证中国江南与韩国的海上交往到底始于何时。1996年的竹筏漂流遇台风未达预定目的,但考察了一千年前韩国张保皋的海上古道。1997年的竹筏漂流获得成功,从中国浙江舟山胜利到达韩国仁川,从而证明中国江南与韩国的海上交往应该始于四千年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日韩航运市场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建立中日韩共同航运市场中对中国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日韩多边航运合作的新模式,即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组成多边贸易的东北亚航运共同市场,本着开放,公平、透明的原则,实现资金、贸易,人员在共同市场中自由流动,在航运领域以公正,透明的方式制定,采用和实施法规及政策,加强航运合作,使中国,韩国和日本航运从全球化和新经济中受益,以促进东北亚航运共同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