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郑州地铁二七广场站客流量、客流分布、车站容纳能力、出站闸机通行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客运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因车站初期规划客流容纳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乘客出行需求,需对现有出站闸机通道区域进行技术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最大限度提升车站运营效率。主要措施为闸机通道数量的增加、迁移,并迁移客服中心,实现换乘区域空间、闸机通过能力的增加,满足近、远期客流出行需求,提升乘客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站闸机使用不均衡对闸机通过能力的影响,以西安地铁2号线刷卡数据与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对地铁车站乘客的闸机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闸机通过能力的因素.结果显示,闸机布置方向、用户数量、闸机编组数量、车站周边用地属性对闸机通过能力有显著影响.平均修正系数,平行式闸机组比垂直式闸...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提升地铁站台乘客输送效率,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检票闸机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为此,首先在甄别影响通行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将乘客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其次,在考虑超高峰小时系数以及乘客进站过程中存在的队列选择偏好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动检票闸机实际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最后,对南昌市地铁1号线的3种不同类型的车站进行实例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对上述车站自动检票闸机的每人次服务时间进行拟合,得到其分布规律及其实际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闸机检票效率影响地铁车站的整体通行能力,且作用于乘客等待时间来影响社会效益。为此,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以稳态条件下单位时间总费用为目标函数,通过研究北京西直门地铁枢纽A口客流出入站的过程,分析影响闸机设置的因素,以客流需求、空间限制、成本投入、疏散要求等为约束条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闸机设置进行优化研究,分别确定普通闸机与加宽闸机的个数。根据优化结果,为科学组织高峰小时客流出入车站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检验实设闸机的合理程度。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闸机通过能力和配置数量对提高车站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针对两类客流性质不同的地铁车站,以西安地铁2号线两个车站为例,实地调查车站的客流结构比例及不同乘客通过闸机的平均时间,计算出两类车站闸机的实际通过能力,验证了《地铁设计规范》中通过能力参考值的使用范围,进而提出对两类车站闸机配备数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毅 《中国铁路》2014,(6):106-1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运输需求激增,大客流状态及伴随的客流潮汐现象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态化现象,目前根据经验判断并制定车站闸机运用方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控制滞后性。以车站客票数据为基础,分析车站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的典型特征、客流潮汐特性和闸机运用的不均衡性特性。提出利用出站高峰时段客票数据来计算车站闸机实际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考虑闸机运用均衡性和客流控制需要构建数学模型,通过C#编程进行局部枚举获得闸机运用的优化方案,并通过以H站某节假日闸机运用优化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和方法能够提升车站闸机运用的均衡性和客流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自动检票闸机评价指标涉及因素多、范围广,以交通供求关系为出发点,构建闸机通行能力评价指标集。采用Delphi法和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集成的方法,筛选出闸机自身性能、数量、闸机位置、客流特征4个一级指标中的13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闸机通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闸机组为例,计算影响闸机通行能力的多项指标,并重点分析闸机数量、乘客熟知程度和闸机故障率3个指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地铁火灾乘客疏散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火灾事故是地铁危害损失最大的事故之一.从火灾情况下乘客行为规律分析入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了基于乘客疏散的仿真模型.应用研发的乘客疏散仿真程序(SUBFE),对案例车站乘客疏散的时间影响进行了仿真定量分析.给出疏散2 500名乘客相关的楼梯宽度、闸机和出口条件布设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地铁1号线为例,介绍其车站闸机传感器的分布位置。结合人体尺寸数据,采用事件及区域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乘客的不同行为对传感器状态的影响。通过采用传感器设计、事件的处理及识别技术,以及与数据库的对比分析,使闸机系统能智能识别逃票尾随现象,减小了票务损失。通过在特定通道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可实现有效分流,并提高闸机工作效率;通过ARIMA模型分析预测乘客高峰期,可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建筑物的人员疏散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的乘客在疏散过程中会受到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瓶颈约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问题,以实际车站为背景开展列车发生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试验,比较了步梯和自动扶梯在垂直方向的疏散效率,以及三杆式闸机与双开门式闸机在水平方向上乘客疏散的瓶颈作用状态。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自动扶梯在垂直方向上的疏散效率高于步梯;双开门式闸机较三杆式闸机在水平方向上的瓶颈作用较弱,通过能力更稳定。相关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旅客疏散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可为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外市域快轨交通线网形态、衔接模式、运行模式等。结合合肥经济圈市域线规划,以合六市域线为代表对市域快轨交通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衔接进行研究,从线网形态选择、衔接车站设置、客流适应性、运行速度适应性、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市域快线接入城市轨道线网外围的线网形态,小庙站换乘加贯通运行、长宁大道站换乘的多点衔接模式,以及开行本线列车和跨线快车相结合的运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2.
独轨交通的发展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独轨交通发展历史和特点,阐述了其在我国的运用情况,重点分析说明了独轨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缺少定量最优换乘距离的问题,基于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构建考虑换乘形式及公交站性质的换乘距离与满意度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推导及求解。以重庆市119个轨道站及周边换乘公交站为例,利用SPSS软件对换乘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分别求解两类换乘距离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换乘距离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乘客对通道式换乘和一体化换乘可忍受距离较长,且分离式换乘难以通过缩短换乘距离来提高乘客满意度。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采用一体化模式,换乘距离在48.6 m以内乘客满意度可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研究了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性的影响.通过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此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可以用来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先天不足(比如投资大、密度低等).以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对比分析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网络系统和在常规道路公交大背景环境下的关联网络系统所呈现出的不同网络特性.研究表明,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平均最短路径、网络效率、网络费用等网络特性有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换乘时间衔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特点的基础上,以缩短出站乘客换乘时间为目的,重点研究利用快速公交疏散城市重点区域轨道交通站点产生的大量出站客流的协调条件。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出站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将出站乘客换乘时间细分为四部分,建立乘客换乘总等待时间最短宏观模型,并分析造成乘客候车时间长的原因;运用时空图对两者换乘过程、换乘状态进行描述,探讨总结两者协调调度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对快速道路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间、基建费用和运营成本、票费收支比、补贴和投融资、载客量、速度和灵活性、能源消耗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快速道路公交在费用、灵活性和建设周期上具有较大优势,轨道交通系统在载客能力、环境景观和服务水平上更有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层次分析法框架下讨论了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的决策准则.提出了快速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两种组合模式:快速道路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快速道路公交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的过渡阶段,先发展快速道路公交,培育客流,待轨道交通建成后再将快速道路公交路权返还给社会车辆.  相似文献   

17.
香港轨道交通发展对东莞轨道交通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港地铁和铁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经验。将东莞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与香港进行对比,找出发展轨道交通的差异,提出了发展东莞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些设想。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接驳,做好站点周边交通设施规划,实现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并重发展;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实施土地开发建设集约化;构建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庞巴迪运输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自动化捷运系统,随后在世界许多城市修建并成功投入运营。这种新交通系统可应用于区域城市大运能快运、市区以及机场与市区的连接。自动化捷运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移动闭塞控制、无人驾驶技术,并可采用线性感应电机牵引。系统可修建成地下、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第一条高架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探讨故障导致列车被迫停在区间时乘客的疏散和救援问题.介绍不同情况、不同区间乘客疏散救援的各种方法,以及列车区间救援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IC卡在轨道交通及城市交通一卡通中系统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沈阳市轨道交通项目 ,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IC卡对轨道交通及城市交通实施一卡通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适合沈阳市轨道交通及城市交通的一卡通系统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