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结构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基础生活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地面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产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海南三亚市近日出台《三亚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开发。近年来,三亚掀起城市地上建筑建设热潮的同时,很多开发商也纷纷前来三亚咨询地下空间的开发事宜。三亚市政府从去年4月着手制定相关法规,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包瑨  薛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6):327-329,336
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地下空间项目的落地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业界愈发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炼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各种模式及其特点,同时结合杭州大城北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实际需求,为其提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开发和运营管理模式,对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超大型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界面复杂、涉及专业及管理部门多,传统的规划及设计分工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本文结合广州南沙横沥岛尖地下公共空间综合体的开发实践,探讨了复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管理问题,涉及管理机制、开发模式、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基于片区开发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期为类似片区开发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无锡市城市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无锡高铁商务区结合京沪高铁无锡站、轨道交通2号线,以及远期区域内地块筹划,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环路,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实现区域综合服务能力的升级,并为未来地区性地下空间开发打好基础。项目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无锡站的建设因素,通过合理的工程筹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多个项目协调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商务区功能的升级,实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孙钧 《隧道建设》2019,39(5):699-7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廷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09-111,172,18
该文介绍了无锡高铁站商务区地下环路的开发建设情况。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结合京沪高铁无锡站、轨道交通2号线,以及远期区域内地块筹划,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环路,将周边地上、地下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了区域地上、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形成完整连续的空间系统,实现区域综合服务能力的升级,并为未来地区性地下空间开发打好基础。项目的实施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2号线、高铁无锡站的建设因素,通过合理的工程筹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多个项目协调开发建设。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力促进了商务区功能的升级,实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论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对建设立体化生态城市,解决环境、资源、人口危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以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为例,从总体设计、线形设计、交通导引、坡道防滑、视觉诱导等多角度人手,分析和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0.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9,39(11):1737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是解决现今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其对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作用。结合重庆市解放碑CBD交通现状评价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定位等因素,提出解放碑CBD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地下车行道路网络、地下快速人行系统。该方案对改善解放碑CBD现状交通和城市环境、提升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它城市发展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是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的客观需要。重庆市建筑用地相对较少城市建筑空间拥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重庆市中心区改造的唯一途径。文章结合重庆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以及矿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开发大深度地下空间优越性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娄中波  王海燕  朱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25-128,383,384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又一途径。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对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总体设计进行论述,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总体设计进行检验,给同行提供一种地下交通空间工程的设计思路,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设计出更多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保护城市地下空间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保护现状,揭示城市地下空间保护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基于BIM和GIS等虚拟映射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解决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地下空间信息整体性和精确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映射技术的城市地下空间保护方法,明确了地下空间保护方法的实施细节。研究成果在惠民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和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也将为城市地下空间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计划开发地下空间500万m^2,其中新开工300万m^2、完工200万m^2,同时,建成地下停车位3.5万个,其中主城区建设3万个。在这些地下停车位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房屋项目的配建车位。去年实施的《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公共租赁住房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至少一层地下车库作为公共停车库,公共停车位数量不少于总户数的20%;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面临着新的机遇,现阶段的“平战结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面向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系统地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JP+1〗分析其演进历程与逻辑内涵,并构建涵盖政治经济条件、军事国防资源、地下轨道交通、地下人防工程利用等要素的融合发展潜力量化评估模型。根据公开获取的有关数据,对中国12座典型城市进行融合发展潜力评估与分类。该研究旨在推进新时代下融合发展型的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建设,文中构建的评估模型可有效辅助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决策,同时亦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易荣  贾开国 《隧道建设》2022,42(12):1977-198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科学系统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为碳源减排与碳汇增容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基于地下空间的自然资源属性和人工建筑属性,提出地下空间2种减排增汇方式: 其一是利用地下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其二是利用地下空间置换地表土地增加城市生态绿地。然后,以具体实例和数据支撑,多角度分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双碳”战略目标关系,即: 提升碳吸收能力;降低能耗、储碳固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即: 工程建设转向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平面扩张转向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工程施工转向低碳生态技术、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统筹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现提出GIS技术在优化山地城市地表及地下空间开发土石方的应用方法。GIS技术不但可以直观展现城市地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衔接,还能实现不同设计曲面的土石方测算,结合地下空间土石方计算,得出城市立体空间土石方开发量并以此指导路网和用地竖向优化设计。以龙兴RS标准分区路网及用地土石方优化为例,经优化,为城市开发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雷升祥  黄明利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22,42(10):1663-1676
为探究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规律和演变条件,采用工程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地下大空间建设风险特征与分类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城市地下大空间的定义,将其分为新建明挖单体地下大空间、新建暗挖地下大空间及网络化拓建地下大空间; 将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源分为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因素等,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施工风险源识别方法; 揭示了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独有的特征: 动态演变性、耦合放大性和高风险性;按照风险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进行系统分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法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