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文明 《路基工程》2013,(4):120-124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上方建筑物的安全,基于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至津湾广场站区间平行盾构穿越3座砌体建筑物的全过程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平行盾构隧道以先行隧道下穿、后行隧道侧穿和先行隧道侧穿、后行隧道下穿2种不同的穿越形式掘进通过砌体建筑物时,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先下穿后侧穿时可对建筑物下伏地层产生二次损伤,这种穿越形式会加重影响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使其墙体的沉降曲线分布趋于“单斜状”,墙体的倾斜率为先侧穿后下穿时的2倍; 2)2种穿越形式对与隧道走向呈大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地道桥施工过程中,对地道桥、地面、隧道沉降控制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该文依托长沙市地铁1号线黄兴广场站~南门口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人民路地道桥工程,采用FLAC3D构建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盾构下穿地道桥施工过程中地表、地道桥及隧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地道桥呈整体向下沉降趋势,隧道双洞贯通后,最大沉降值达到5.26 mm;隧道拱顶和拱底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和隆起,最大变形量分别为6.24、8.65mm。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盾构下穿地道桥的施工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深圳某住宅小区老旧砖混民居建筑为依托,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设计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方案下隧道下穿施工对砖混建筑结构受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盾构隧道正穿对建筑物的影响明显大于侧穿方式;下穿施工对脆性材料结构影响大于对延性材料的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可有效控制建筑物拉应力发展,保证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4月8上午10时许,正在施工的长沙地铁3号线湘星区间迎来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先锋号"盾构顺利下穿京港高铁浏阳河隧道,国内首次地铁盾构下穿运营中的高铁隧道施工宣告成功。此次长沙地铁3号线湘星区间双线盾构隧道下穿位置距离浏阳河高铁隧道底部约11 m,下穿隧道正线宽度15.3 m,红线控制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穿越南水北调干渠施工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喜  邹琦  王庆 《隧道建设》2013,33(7):562-566
以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向阳路站-南四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工程为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在未通水及通水2种工况下进行对比模拟分析,通过现行沉降控制标准,得出以下结论: 1)左右线之间间距在2倍洞径以上,可有效减少左右线隧道对干渠的叠加影响; 2)在干渠未通水的情况下,隧道在渠底覆土8 m可满足沉降要求,在干渠通水之后,下穿隧道在渠底覆土厚度建议大于12 m。从地铁隧道施工方面考虑盾构施工对南水北调干渠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铁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明渠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线间距、覆土厚度选择、下穿时序及盾构掘进参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是南昌市首个下穿赣江工程。该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层透水性强,且与赣江水系连通,水压大,隧道覆土厚度最浅仅5.4 m(小于1倍隧道洞径)。覆土层主要为透水砂层,地层渗透系数为10-1级别。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层粘性土体颗粒含量高,盾构机刀盘易结泥饼。该隧道泥水盾构穿越赣江的风险主要包括:1)强透水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始发;2)泥水盾构穿越浅覆盖透水层,掌子面可能出现塌方、冒顶、涌水等;3)泥水盾构穿越泥质粉砂岩地层刀盘结泥饼;4)强透水复合地层带压换刀作业。为此,针对泥水盾构穿越赣江施工过程,深入系统地分析以上4方面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4项风险控制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风险控制措施合理可行,其可为泥水盾构成功穿越赣江提供保障,并创造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掌握地铁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时管片、岩土体的变形,以深圳地铁9号线梅村站-上梅林站区间下穿既有4号线莲花北站-上梅林站区间工程为背景,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对下穿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穿时岩土体与既有线隧道管片的变形,对两条线设计竖向距离的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得出两隧道竖向最小距离在2.0~2.5 m范围是安全的。同时提出一些技术措施,如对既有隧道进行自动化监测,从既有隧道内注浆,信息化施工等。  相似文献   

9.
周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4):189-191,19
以长沙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下穿建筑物施工为实例,介绍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时控制地层沉降的主要措施及掘进参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隧道近接既有建筑物的施工会引发复杂的地层效应。对于首次采用盾构工法的乌市地铁建设来说,合理地对盾构施工引起路面和近接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安全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乌市地铁1号线16标段大地窝堡站—国际机场站区间隧道,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路面沉降和近接建筑物变形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1.
《驾驶园》2020,(1)
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适用于对已有线路的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整个工程对施工环境的要求较高。本文主要讨论南宁地铁三号线中的金湖广场站至埌西站区间的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工程,其中,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参数问题做了基本的讨论,对具体参数的调整和修正进行了分析。此外,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工程中的监测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工程满足运营要求,完工后对已有线路影响较小,希望本文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的问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盾构下穿建筑物和切削桩基技术的基础上,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工程为例,根据地层及既有建筑物情况,对现有盾构下穿方案进行改进。首先理论分析验证方案可行性,然后确定具体施工措施,并在实施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总结了盾构法施工下穿桩基建筑群的施工技术:1)提前加固下穿区土体;2)设置盾构推进试验段;3)盾构改造;4)地面二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盾构的顺利下穿,确保了既有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盾构下穿既有运营线路一直是地铁施工的重、难点,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此类工程的施工风险将大大增加。针对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在圆砾层、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成功下穿既有1号线的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盾构隧道依次下穿双线隧道过程中两条既有隧道结构竖向位移与盾构掘进各阶段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当盾构刀盘下穿既有线路时,既有线断面产生的沉降较小,而盾尾下穿既有线路时,既有线断面累计沉降量发展迅速;盾构后下穿下行线时累计变化量及影响范围均小于先下穿的既有线上行阶段;盾构机在刀盘距离既有线路水平距离约1D(洞径)左右开始影响既有线路。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强 《路基工程》2019,(1):168-171
杭州富水粉砂地层粉土粉砂含水量丰富,且易产生流砂,在土仓内建立并保持稳定的换刀环境特别困难。以杭州地铁1号线秋涛路站至城站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股道带压换刀施工为例,从地面加固、换刀前掘进控制措施、气压值确定、膨润土泥浆压注、土仓清仓建压等多种措施综合应用,确保了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股道带压换刀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时难以合理经济地估算交叉段加固范围的问题,依托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槎路隧道工程,提出基于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加固范围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特征点突变作为实际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判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采用满足变形控制标准下的最大折减系数作为综合安全系数; 2)加固圈厚度系数和长度系数与铁路隧道系统综合安全系数呈幂函数关系; 3)所拟定的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既有上伏铁路隧道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6.
《隧道建设》2014,(4):338-338
<正>天津地铁5号线第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1 337 m将建成重叠隧道,盾构预计2014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2016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试运行。据介绍,地铁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15合同段包括津塘路站、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津塘路站至大直沽西路站区间,共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南宁地铁1号线火车站—朝阳广场盾构区间右线第304环管片安装完成,标志着由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南宁地铁1,2号线火朝区间盾构第4次成功穿越重大危险源——朝阳溪桥,同时是最后一次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次穿越。朝阳溪桥修建于1951年,历经3次维修加固,承担朝阳路繁重的交通任务。南宁地铁1,2号线区间盾构隧道先后4次斜交和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2日,深圳地铁三期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全长5.5 km、直径6.98 m的盾构区间提前4个月胜利贯通,标志着地铁11号线全线控制工期关键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为11号线全线的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下盾构施工难点多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隧道地跨福田、南山2区,为全盾构施工区间隧道,主要位于深南大道、白石路等城市主干道下,由4台大直径盾构从区间内专设始发井往车公庙枢纽站、红树湾站2个方向施工。  相似文献   

19.
<正>(通讯员侯建国)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再传捷报,4月24日上午10:30,随着“雄师号”盾构在宝山南陈路站西端头井下行线出洞,标志着由上海城建集团市政一公司承建的轨道交通7号线宝山段区间隧道开始掘进,国产盾构批量生产正式投入使用。由上海市政一公司承建的轨道交通7号线宝山段区间隧道,共有四个区间隧道,即锦秋路站~上海  相似文献   

20.
盾构接收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点,也是盾构隧道施工中极易出现事故的阶段。文中以长沙市地铁1号线黄兴广场站—南门口站区间隧道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接收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钢套筒接收施工方案;采用FLAC~(3D)构建钢套筒模拟原始地层进行盾构机接收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盾构接收过程中土层、钢套筒及加固区的变形规律,结合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盾构接收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