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学勤 《隧道建设》2004,24(3):57-61
介绍了赣龙铁路蛟洋隧道斜井工区施工机械配套技术和井底车场的改进,解决了斜井出碴能力的关键性难题,实现了斜井井身与井下正洞的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2.
沈碧辉  杨其新 《隧道建设》2008,28(2):170-172
施工通风是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特长隧道能否顺利建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吕梁山特长铁路隧道5号斜井工区为例,根据长大斜井与正洞多工作面施工的特点,提出设计方案,并据此推算出施工风量布置风机,以选择合理通风方案,并针对该工区施工通风特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角隧道     
《隧道建设》2008,28(1)
青藏铁路西段增建二线关角隧道全长32.605km,穿越青海南山,沿肯德仑沟接入察汗诺,洞口高程3324.10m。是高原严寒地区国内最长的双洞单线特长铁路隧道。中铁隧道承建出口端XGZHQ5-2标,全长15.253km,包括关角隧道Ⅰ线、Ⅱ线正洞工程、7~10。斜井工程及与正洞连接的泄水洞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Ⅰ线、Ⅱ线正洞长度均为15253m,斜井全长5520m,泄水洞全长482m。  相似文献   

4.
包家山隧道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千祥  曹支才  肖元平 《隧道建设》2010,30(3):336-338,343
针对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3#斜井工区钻爆法开挖、斜井有轨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多作业面同时施工的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施工通风方案。现场应用测试证明,通风效果良好,通风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学文  王猛  赵旭鹏 《隧道建设》2011,31(6):728-732
针对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3号斜井进主洞施工段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和质量标准要求高等要求,结合工程地质特点,分别采取从斜井正交水平穿过正洞施工、交叉过渡段辅助导洞施工、正洞仰拱、二次衬砌施工、注浆及降水等施工方法,解决了斜井进主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以期为同类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10,30(2):190-194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坪有轨斜井,穿越地质为炭质板岩和炭质页岩,且存在高地应力,由于主要受地质因素影响,施工中出现较大收敛变形,通过介绍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坪有轨斜井施工遇到的炭质板岩高地应力段大变形的处理,简要分析变形的原因、变形段的施工原则及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徐志平 《隧道建设》2015,35(5):428-434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7号竖井工区通过的第三系含水弱胶结粉细砂岩具有异常复杂的水稳性特征,掌子面自稳性差,施工进度极其缓慢,采用洞内降水措施,效果很难保证,施工风险大。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对胡麻岭隧道7号竖井工区开展地表降水试验研究,对试验成果进行计算分析,了解和掌握该第三系含水砂岩的水文地质特性,确定地表降水井的设计参数。通过对降水前后围岩、施工进度的比较,验证了降水井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8.
关角隧道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罗占夫  职常应  乐晟 《隧道建设》2009,29(4):411-414
关角隧道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共设10座辅助斜井,无轨运输系统组织施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难度大。介绍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方案的设备布置、能耗分析、中隔板结构形式、防漏风措施等技术,通过斜井分隔方案在关角隧道10号斜井的现场应用和通风效果测试,表明斜井分隔方案可以在无轨运输斜井的施工通风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客运专线隧道由于速度高,曲线半径大产生了很多长大隧道,部分长度在7 km以上的隧道普遍设计有斜井,实现了"长隧短打"的目的.往往一些长度在5~7 km左右的隧道,由于考虑地形、投资等因素大量采用双向独头掘进的办法,导致独头掘进的长度在3 km以上,通风难度较大.结合理论与实践论述通风理论设计和实际施工方法,希望对其他隧道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阳 《公路与汽运》2020,(1):121-123
结合华丽(华坪—丽江)高速公路营盘山隧道1号斜井转正洞工程实例,介绍在斜井转正洞处设置渐变段和加强段,利用门架结构作为永久性支撑结构与正洞型钢钢架形成稳定受力单元的施工方案,说明该方案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
乌鞘岭隧道11#斜井运输方案分析与检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永红 《隧道建设》2003,23(5):52-54,56
对乌鞘岭隧道11#斜井绞车提升运输及正洞施工运输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检算,并对该斜井的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截至11月8日,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施工的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XQLS2标,在隧道地质复杂多变,第2掘进工序转换难度大、转换时间长及施工运输距离长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隧道出口TBM掘进6 534.8 m,正洞掘进达到20 767.8 m,拱墙衬砌完成12 075.4 m,突破万m大关,施工总产值达到11.42亿元。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12,(4):501-501
2012年8月8日10时许,由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承建的兰渝铁路5 214 m龙凤隧道胜利贯通,至此,兰渝铁路重庆境内101 km正线施工的31座隧道全部贯通。全长818.71 km的兰渝铁路,穿越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增1 000亿拉动内需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条铁路设计时速为160 km,有条件路段预留时速为200 km。兰渝铁路开通后,将承担疆煤入渝的主要运输任务,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西北西南地区文化物资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兰渝铁路开通后,"渝新欧"通道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将比以前缩短1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张学文 《隧道建设》2018,38(2):308-315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为Ⅰ级铁路双线隧道,穿越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由于粉细砂层成岩作用差,遇水呈流塑状自稳性变差,隧道施工困难,极易发生塌方,塌方处治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为解决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后砂层松散、流动性强、无自稳、塌方处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安全快速通过塌方段,以桃树坪隧道3#斜井正洞塌方处治为工程实例,就如何采用 “真空降水+双层大管棚+小管棚+双侧壁法”有效处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进行详细论述与总结,成功案例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江  刘泽 《路基工程》2015,(6):156-162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引水隧道工程,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各斜井的坡度大,开挖断面小,施工中的难题较多。采用扒渣机装渣,洞口设置绞车提升;正洞无轨运输到大坡度斜井运输转换是难点。通过对交叉口扩挖,正洞小型运输车开至板车上,洞口绞车提升板车等措施,解决了难题,实现了安全快速的掘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全长3630m,其中由盾构施工的长度为2538m,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承包,并于2006年9月开始从武昌向汉口掘进。目前隧道东线盾构已顺利到达江北竖井,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的大断面水下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特点可载人我国隧道史册:一是世界上水压最大的隧道;二是穿越长江的首座公路隧道;三是国内采用大断面复合式泥水盾构首次修建长江交通隧道。  相似文献   

17.
特长隧道往往是整个道路工程工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石鼓隧道位于银屏山自然保护区内,为特长隧道,左右线分别长4 011、3 880 m,在没有竖井、斜井需增加工作面的情况下,被迫采用单向掘进开挖,工期压力非常大。通过采取科学的施工管控和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石鼓隧道左右洞分别在1 062 d、933d内完成了开挖,且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此掘进速度在国内隧道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方法,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通过对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了2种施工方法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总结了三台阶法施工各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主要结论为: 1)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施工,隧道中台阶是变形控制的重点; 2)2种方法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总体控制效果相近,应结合其施工效率进行比选;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早施作仰拱,这对控制隧道变形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长大陡坡有轨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包家山特长隧道3号长大陡坡有轨斜井快速施工正洞的工程实践,着重介绍长大有轨斜井隧道的现场施工组织,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隧道建设》2011,(3):344-344
5月8日,中铁隧道二处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出口TBM项目部,创造了隧道连续皮带机出渣距离突破7 000 m和隧道内掘进同步衬砌超3 000 m两项全国纪录。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全长28.236 km,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今年二季度以来,TBM项目部围绕TBM掘进同步衬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