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目的是对雷达探测体系干扰效能进行评估.文中研究了压制式干扰的干扰效能,并分别对无人机假目标和迷惑式假目标的干扰效能进行分析,给出了压制干扰站的干扰效能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对雷达网的干扰效能,构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定量计算,得出了主要结论,即对整个雷达探测体系的干扰效能主要取决于对预警机的干扰效能,为今后评估具体作战任务的效能影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机协同雷达支援式干扰作战能力的评估问题,建立了雷达探测距离模型和舰/机载协同支援式干扰模型;分析了雷达探测距离与干扰机增益、干扰机功率之间的关系,雷达与被掩护目标的不同位置关系下的压制干扰能力;分别提出了基于战场态势下的干扰机和被掩护目标的配置和部署的计算方法;对舰/机协同对多部雷达进行支援式干扰的有效压制区域的计算进行仿真.对干扰作战的组织指挥、兵力配置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文建立了雷达模型、雷达检测模型和雷达威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无人机与敌方雷达的交互系统,最后设定具体作战背景,完成了无人机干扰雷达作战系统仿真,为部队使用无人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压制系数依据雷达信号检测原理,建立压制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评估模型,并通过计算仿真得出不同压制干扰样式下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为雷达反干扰操作提供依据,为雷达反干扰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曾鹏  胡国方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4):91-92,116
通过对通信对抗无人机对海上目标的超短波通信的干扰效能分析,得知在一般情况下,无人机的干扰功率只要大于0.416W就能进行有效干扰。通过与无人机对陆地目标的超短波通信干扰效能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电台通信距离,相同的干扰效果的情况下,无人机对海上舰舰超短波通信电台实施有效干扰的距离小于对陆地上车车超短波通信电台实施有效干扰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宙斯盾"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干扰对策,从而形成了对抗"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的无人机"蜂群"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雷达网系统的特点,在单部干扰机对雷达压制干扰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点源雷达压制式干扰时的雷达网探测距离模型;以雷达受干扰前后有效探测距离的变化为指标进行干扰作战能力评估;为了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多部干扰机对雷达网进行干扰时的干扰效果做出评估,设计了带有操作界面的仿真程序.研究的结果对雷达网的多点源雷达有源压制式干扰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雷达工作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雷达探测海上目标时,海杂波是影响雷达的主要因素,所以对海杂波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对有用信号的干扰。论文利用分形模型建立随机海面,根据成熟的基尔霍夫近似法的计算公式与标准大气情况下的 GIT 经验模型,实现了在不同海况下散射系数的曲线图。  相似文献   

9.
组网雷达系统因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何对组网雷达实施有效的干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多无人机对组网雷达进行协同干扰的问题。结合计算机软件,利用动态规划和遗传算法对"确定无人机总数-虚假航迹最多化"的无人机协同问题进行了探究;结合实例进行仿真计算并最终给出了合理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船舶雷达系统是进行目标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单雷达探测技术在海上移动目标、多个目标探测时存在精度降低、噪声干扰量大等问题,此时,通过接收本船和其他船舶的雷达信息,并进行信息融合可以提高目标探测的精度。本文首先对船舶雷达的信号滤波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船舶雷达信息的航迹融合算法,从时间配准和空间配准两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1.
谭宏  戴志平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4):18-20,130
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成像原理,将量子探测方法与技术,用于雷达探测,提出了量子雷达的概念。特别是提出利用激光的原理,用于雷达信号的接收与识别。量子雷达不仅克服了现有雷达功耗大,抗干扰性能差的弱点,而且探测距离更大,分辨率高且便于成像。  相似文献   

12.
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FMCW SAR)是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分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的成像雷达,能装载于无人机和导弹等小型飞行器上。根据巡航导弹的特点,研究了装载于巡航导弹的FMCW SAR成像的空间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的特点,详细推导了FMCW SAR的信号处理过程,仿真结果表明FMCW SAR能实现高精度成像。  相似文献   

13.
舰船电磁环境对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黄暄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3):87-90,93
舰船是电磁环境复杂的武器平台,电子对抗系统在此平台中,其作战性能会因各种电磁干扰而受到影响和危害.分析了大功率雷达、脉冲雷达、高重频雷达和大工作比发射设备对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探讨了解决方案.最后阐述了实施舰船电磁兼容管理控制对提高全舰电磁兼容性和舰船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编队在海上遂行任务时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峻,对空防御作战是海上编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这对编队对空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研究美军CEC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编队对空防御作战的军事需求,阐述了编队对空防御作战体系,并研究了编队舰载雷达组网和舰载预警机参与下编队的对空防御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雷达方程,分析了海洋环境因素对机载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建立了雷达探测距离误差模型,为机载雷达性能的判断和目标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应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宏涛  吴峻 《舰船科学技术》2010,32(3):78-80,88
在预研阶段对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的应用能力进行分析,有利于研制重点的确定和关键部件的选型。建立了应用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应用能力的幂指数模型,并利用幂指数模型确定了舰载无人机电磁弹射器的研究重点和直线电机、储能装置这两类关键部件的选型。  相似文献   

17.
雷达网优化配置是防空作战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网优化配置模型存在诸多问题,其评价模型的优劣对结论起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GIG的预警雷达网探测体系结构.该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信息作战中雷达网预警情报信息支援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观测性技术制造的攻击武器,是未来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它对雷达的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迫使雷达等探测设备加速发展反隐身技术,提高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对抗隐身技术。主要阐述了反隐身雷达的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并对利用电子战手段对付隐身目标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9.
搜索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有源压制噪声干扰对搜索雷达的影响和评估搜索雷达抗干扰效果的常用指标,提出了一种战术条件下搜索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空情报雷达网阵地配置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达阵地配置是防空兵战前决策的重要内容。首先分析了影响和决定雷达阵地配置的战术因素、生存因素和地形因素,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的离散化模型。雷达阵地配置方案、雷达网对责任区的覆盖能力以及雷达布站的约束条件都分别通过网格和矩阵进行了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雷达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