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上海—昆山—苏州—无锡"有望依靠地铁连接起来。随着苏南硕放机场开始运营,无锡将向东建设轨交3号线,苏州则向西建设机场轨道专线。此前,苏州已规划市区轻轨3号线和昆山轻轨S1线,与上海11号、20号线连接。最快"十二五"期内,无锡、苏州、上海有望地铁连通。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8月6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沈梅路站至工作井区间入场线贯通,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正式采用"新型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连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隧道管片拼装环节对工程质量及后续运营影响重大。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普遍采用螺栓拼装方式,密闭性、牢固性均有待提高。为提升工程质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2017年携手中铁一局、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院、同济大学等,共同研发"新型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9):100-100
<正>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形成,"一环七射"的轨道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上海地铁监护部门的地铁远程监护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8条线路,监护项目达200多项,对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进行实时信息化监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地铁隧道在其正常运营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新建工程活动的影响,其中包括基坑工程。文中以上海地铁二号线南侧越洋广场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围土体变形以竖向位移为主,地铁隧道的变形以水平位移为主。同时,对基坑底部土体进行预加固措施,可明显减小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当无人驾驶对于汽车、公交、飞机这些交通工具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时,"无人驾驶"地铁已可成熟运营。继北京燕房线和上海10号线后,成都也迎来了首条无人驾驶线路——9号线。2019年2月19日上午,成都地铁9号线全自动无人驾驶首列列车在成都新津中车亮相,并正式启动了动态调试!成都地铁9号线位于成都市三、四环之间,这是成都第2条地铁环线,同时也是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最高运营速度将达到100 km/h。根据规划,9号线将由3期工程组合成环,其中1期工程已在建,2、3期工程尚  相似文献   

6.
杜宇 《隧道建设》2020,40(7):1017-1028
为解决已建成运营的地铁与外部环境不协调和不能满足新的运营功能需求的问题,必要时需对运营地铁工程进行改扩建。以西安地铁已实施的几种土建相关改扩建工程(包括车站主体、车站出入口、车站风亭、车站小型附属构筑物)为例,对改扩建工程的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效果、风险源及技术措施、运营保障措施、实施管理机制、投资及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认为: 1)对地铁进行改扩建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应通过多角度比选出最佳改扩建方案; 2)实施前应充分论证和验算,将不利影响、实施风险、工程投资降到最低; 3)在乘客密集的公共区域施工作业,需加强运营管理,制定专项紧急保障方案,避免发生运营事故; 4)现缺少针对改扩建工程的施工及设计规范、标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及机制,建议尽早形成地铁改扩建完善的建设程序、合理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01武汉地铁有望年底通Wi-Fi1月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地铁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预计最快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据悉,获得广州地铁Wi-Fi运营权的深圳南方银谷公司也获得了武汉地铁Wi-Fi的独家运营权,将独立投资建设、运营,目前正在进行试点阶段,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由于地铁内信号复杂,人流量和人口密度都非常大,且列车持续处于高速运行状态,地铁内实现Wi-Fi覆盖是一道技术难题,而目前南方银谷已成功在上海地铁和深圳地铁建设并运营Wi-Fi。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23日上午,甘肃省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兰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是目前国内首条下穿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标志着兰州正式进入"地铁时代"。兰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于2014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线路东起城关区东岗,西至西固区陈官营,由东向西依次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4大主城区串联。1期工程线路正线全长25.9 km,总投资198.16亿元,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0座车站,目前19座车站全部建成,具备运营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9,(7)
<正>2019年6月15日,地铁新机场线进行空载试运行。线路最高运行时速达160公里,行程时速117公里。线路一期工程将开通草桥、大兴新城、大兴机场3座车站,全长41.36公里,计划于今年9月与大兴国际机场同步投入运营。地铁新机场线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是大兴国际机场配套交通工程之一,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至机场"五纵两横"外围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  相似文献   

10.
廖政权 《路基工程》2015,(3):172-176
针对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2标——盾构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在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以及既有地铁2号线保护要求等因素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控制对策、技术措施、施工要求等,完成下穿施工,保证了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很好地控制安全质量风险,为工程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清菲 《隧道建设》2015,35(12):1275-1280
以青岛某即将修建的线路下穿既有车站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在硬岩地区,新建线路采用型钢格栅密贴下穿及采用CRD法近距离下穿2种方案引起的既有站底板位移变化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下穿线路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既有线中柱下方。2)随着2条线路轨面标高距离的增加,开挖引起的既有线底板沉降及最大、最小主应力逐渐减小,当2条线路之间的净距达到3 m左右时,引起的底板沉降仅0.9 m左右,为密贴下穿的14.5%;最大、最小主应力为密贴下穿的75%左右。3)施工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进行换撑施工线路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2.
李刚 《隧道建设》2013,33(11):908-913
2条平行暗挖输水隧道从北京地铁五棵松站下方穿过,2条隧道中心间距为94 m,隧道毛洞顶部距离车站底板仅3717 m,属于近接施工问题。为了确保输水隧道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安全,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输水隧道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地表位移和车站顶、底板位移随开挖过程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需要对输水隧道扩大段、注浆通道和下穿隧道周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才能确保地表和轨道位移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并提出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两侧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扭矩,需要在车站两侧采用对称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建设  陈慧超  李政 《隧道建设》2014,34(4):374-379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区间为例,采用既有线上方地层加固技术、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和既有结构监测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下穿施工必然会对地上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上部结构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践,以及基于云平台的预警体系建设,实时获得地铁施工对地上结构的影响规律,从而在施工工艺选择及其施工工艺参数设计等环节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铁施工对结构物的不利影响。观测数据表明: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铁施工对地上结构的影响,并指导地铁施工,以保证地上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昆明地铁首期工程一号线临近昆明火车站区间采用近距离重叠隧道方案通过,其上下垂直净距仅1.8~4.0 m,盾构施工期间的地表位移对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将会造成影响,是地铁施工中应重点控制的关键。因此,运用PLAXIS数值软件,对设计盾构方案施工条件下的地表沉降及上下隧道关键部位的位移,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上下隧道的洞顶、洞底及隧道中心线所对应地表的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监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既有设计方案条件下,各处位移均小于昆明地铁监测项目控制值,可以采用设计方案中的盾构参数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6.
董道海 《隧道建设》2014,34(10):967-974
将既有人防洞改扩建成地铁区间是地下工程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哈尔滨地铁项目进场后就遇到了一段已经改建成地下四层沉箱结构的既有人防隧道。如何在确保安全,又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该段隧道进行改造托换,是哈尔滨地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哈尔滨地铁项目开展了科技攻关。首先针对地下商场改造托换过程中的荷载分布、结构受力及变形等特点建立数据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模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及地下商场托换改造结构分析,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结构托换改造方案和监控量测方案,并付之实施,验证了地下商场托换改造结构分析的准确性和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确保了该托换改造施工的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地铁5号线下穿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合理的影响分区,并论证CRD工法在下穿既有隧道时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与埋深呈正相关,与净距呈负相关;影响分区揭示了大部分在成都砂卵石地层进行的既有隧道近接施工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CRD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成都砂卵石地层强影响区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弱影响区可采用注浆加固以及超前支护等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徐涛  王凯 《路基工程》2021,(2):166-170
以武汉金地中核凤凰商业城项目的大面积深基坑施工近邻运营的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为背景,对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施工对运营的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施工保护和控制措施建议,确保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近接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的沉降趋势较为吻合;在现有保护控制措施下,大面积深基坑施工对地铁车站及区间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小,车站和区间结构安全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铁侧坡出入段线上跨既有隧道施工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淼 《隧道建设》2016,36(7):826-831
地铁近接施工安全影响是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与分析对于现场施工及既有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铁6号线侧坡出入段线明挖上跨既有区间隧道为背景,通过对出入段线分块、分层开挖以及结构回填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出明挖施工卸载再加载过程对下卧隧道的影响程度。计算表明,周边地层受明挖施工卸载再加载效应影响较为明显,总体变形表现为隆起抬升,最大隆起量出现在基坑底部,约为48.15 mm;下卧隧道受出入段线施工影响的最大隆起量为10.86 mm,结构差异变形量为0.008 9%,出现在右线隧道被上跨部分底部;隧道管片最大拉应力为2.13 MPa,最大压应力为4.92 MPa。隧道变形量满足结构安全要求,隧道结构应力远小于其设计强度,出入段线施工对下卧隧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大断面隧道近接既有线施工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隧道建设》2007,27(2):36-39
对大断面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施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监测数据,对施工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