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姜宝臣 《隧道建设》2017,37(4):486-493
由于线网完善和城市规划调整,地铁建设无预留换乘节点的改造换乘站数量在增加。如何解决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等改造换乘问题,成为地铁建设新的挑战。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存在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和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换乘形式进行分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L型平面换乘方式、单循环换乘的客流组织模式、台-台加厅-厅组合通道换乘形式;在结构设计上,通过采用明暗结合法满足了古树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以及既有运营线安全等多项建设控制条件,成功实现了城市中心区复杂条件下的地铁换乘设计和建设问题。设计方法和实施经验对该类型的换乘车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世东  刘庆方 《隧道建设》2013,33(3):190-196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 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 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 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 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相关技术难题,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及实践验证等方法对盖挖换乘站桩柱预留型式换乘节点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总结.主要包括:1)结合远期站施工工况,利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对换乘节点在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受力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换乘节点处构件随远期站施工工况转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及构件控制工况;2)系统地研究了逆作法支撑柱与近、远期站构件的连接方式,得到了立柱桩与不同构件的连接大样;3)为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探索了利用围护结构支撑换乘节点的方法;4)为控制节点的沉降与变形,考虑工序转换的影响,给出了节点处远期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刘志广  张金伟  段婉玲 《隧道建设》2016,36(12):1492-1499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线网日益密集,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换乘站和规划线车站同时换乘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整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解决车站换乘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是设计重难点。以北京地铁金融街站为例,在借鉴既有地铁换乘站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查调研和静态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引入客流动态仿真模拟评价既定车站方案。提出新建车站与既有线车站近远期2种换乘方案、远期对既有线换乘站改造方案、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喻敏 《隧道建设》2016,36(3):301-308
地铁换乘站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桥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全线车站设计的重点。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的角度,对3个换乘方案从车站换乘及服务功能、附属设置和工程可行性、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选择了方案2。对存在多个通道换乘的方案,客流组织方式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以某一方案为例,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换乘形式进行了客流仿真,从量化的角度对换乘客流流线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该方案以单向循环为主、双向循环为辅的换乘客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以位于商业中心同期实施换乘车站方案的合理性和综合开发能力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彭城广场站规划线路外部控制条件的分析,深入讨论在车站站位、站型、换乘形式、联络线的设置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车站功能、换乘功能、车站及区间可实施性、客流吸引、综合开发、综合造价、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要求的建筑方案,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可比性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以确定推荐方案。同时针对位于城市中心且控制性因素较多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修建较早的车站未预留换乘节点,研究新建车站与未预留换乘节点的车站进行换乘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车公庄站为例,通过对车公庄站与既有2号线车公庄站的换乘方案、换乘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总结新建线路与建设较早的未预留换乘节点车站的几种换乘方式,如“十”、“T”型方式换乘; 实践证明采取“T”型换乘,新建车站下穿既有车站,设置3条换乘通道,实现单向换乘的方式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换乘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无锡市轨道交通2号、3号线中河埒口站、太湖花园站两处T形换乘车站从后期预留、围护、内部结构设计等角度的设计对比,提出了T形换乘车站关键节点的优化方案,总结了T形换乘地下车站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金伟 《隧道建设》2013,33(4):287-294
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线网日益成熟,换乘车站尤其是与既有线的换乘站逐渐增多,面对巨大的客流冲击,如何方便、快捷、安全地换乘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感性认识和静态计算进行换乘初步设计后,再引入LEGION行人仿真模拟技术,按预测客流对正常运营以及事故状态下的人流形式实现近似真实的模拟,从而准确评价既定换乘方案,再反馈给设计修改、优化,达到全面完善功能需求、力求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落实“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目的,并进行资料收集和积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广州地铁目前运营中换乘地铁站的设置,总结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线的换乘设置方式及理念,并提出思考和看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置提出建议,如体系化设计、预先明确票制、乘客需求导向性、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换乘站设计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国清 《隧道建设》2010,30(4):434-438
以北京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现状地铁换乘站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换乘距离”、“换乘时间”、“换乘方式”、“人性化设计”、“无障碍换乘”,通过与现状地铁换乘站功能比较,总结过去地铁换乘站设计经验,并对今后地铁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舸鹏 《隧道建设》2014,34(5):428-442
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L”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姚显贵 《隧道建设》2014,34(5):460-466
城市中心区繁华地段的地铁车站方案受控于众多因素,尤其是在复杂的场地环境,方案设计难度很大。为了更好地实现车站功能、使车站融入周边环境,并为车站建设创造较好的实施条件,有必要对该类车站的方案构思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吸取前人研究经验成果、总结自身设计实践,分析车站方案设计特点及场地环境与车站建筑方案的关系,讨论如何基于场地环境构思车站方案。研究表明,该类车站方案设计的成败基本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车站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关系,主要的、有效的构思方法是基于场地环境构思方法,并根据车站实际情况,选择局部场地环境和区域性场地环境。  相似文献   

14.
胡建国  陈宏 《隧道建设》2007,27(1):34-36
广州地铁五号线火车站站周边环境复杂,外部控制条件较多,通过对其控制条件的分析,使本站的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打破了地铁车站常规模式。车站的结构形式比较适合于周围的建筑条件,便于旅客的换乘,在某些方面具有独一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唐化程 《隧道建设》2009,29(1):54-56
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影响地铁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实施之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有了新的途径。对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设计中新风量的取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新标准解决了目前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新风量取值偏大、从而导致新风冷负荷占空调负荷比例过大的问题。该标准在武汉地铁二号线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晖 《隧道建设》2007,27(3):35-39
结合沈阳地铁某盖挖顺做法车站阐述了军用梁铺盖体系的设计及工况分析,对铺盖体系的施工要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检修维护进行了说明,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该工程铺盖体系的设计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军便梁铺盖体系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亮 《隧道建设》2015,35(3):244-249
T型换乘地铁车站续建基坑开挖将对运营结构产生偏压影响,为了保护既有结构的受力、变形满足运营要求,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既有T型地铁车站续建基坑结构受力、变形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T型换乘节点基坑采用明挖方案可行,可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针对续建基坑开挖、既有结构破除等施工风险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罗亮 《隧道建设》2014,34(7):668-672
2012年起,广州地铁新线建设计划全面启动,多条地铁线路进入设计阶段。而地铁站厅商业开发既能提供便民服务,其收益又能支持地铁建设。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地铁站厅商业开发的特点、分类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商业开发的基本设计思路,并提出标准站、地下1层侧式车站、4线车站的客流组织模式及站厅商铺与自助设备的布置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总结,能为后续的地铁站厅商业开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少年宫站开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0.3的放坡结合土钉加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体系。根据设计、施工需要,对该站进行了地表沉降、地中水平位移、土钉及锚索应力、水位、基底回弹等项监测。通过对各项监测成果的分析、预测和反馈,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