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4,(49):26-32
<正>当下,城市交通拥堵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使得政府、行业及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和绿色交通的期待与日俱增。据预估,到2050年,全球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将超过20亿辆,要真正落实可持续交通的发展,依然而临政策、产业、基础设施乃至公众认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正是抱着整合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力量与资源,探索并打造一个更清洁、更安全和连接畅通的可持续交通运输的愿景,"米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维修行业是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向全社会服务的窗口。作为一个向公众提供汽车维修服务和为汽车生产厂商提供后市场服务的行业,它既服务于社会和公众,也影响着社会安全和公众出行安全,这个安全既有人身安全,也有财产安全;既有经营者的安全,也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既有企业自身的安全,也有包括客户乃至社会的安全。因此,汽修行业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是道路运输  相似文献   

3.
<正>现实生活中,一些驾驶人包括行人,认为交通违法是"小事",交通违法无大碍,无视交通法规,导致交通陋习随处可见,交通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尤其是"飙车"、醉酒驾驶、假牌假证、遮档号牌、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更是冲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交通违法行为,侵害的是道德、法律,危害的是人身安全,损害的是公众利益,并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制定了《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已经上升为交通运输部"贴近民生实事"的大举措。各地交通部门应时相继提出涵盖公交、地铁、市域(郊)铁路、道路旅客运输、水路旅客运输等出行整体服务的要求,未来向其他场景延伸的行业统一的"Maa S智慧交通出行环境"的平台建设目标,达到给公众客户一个便捷、易用、安全、高效、先进的出行服务;给政府和运营机构一个交通运营管理,运行维护,规划设计、调度指挥和安全管控的数字化云环境;给城市交通服务运营机构搭建一个交通互联互通的数据云平台,形成交通出行的生态服务体系。提出采用"数联模式"互通协同交通服务运营机构、站点及商圈综合服务提供商,通过开放接口形成出行生态圈,为出行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为从业者搭建生态共营共赢平台,以满足"互通互联、换乘便捷、多城一网、一票通达"交通出行的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5.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是业界优良资产,中汽协搭建汽车上市公司交流平台意义深远。上市公司是行业的晴雨表;上市公司集合行业的优良资产;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企业;上市公司受到证监会监管及公众的监督,其治理决策机制及运营机制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6.
动态信息     
<正>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向公众征求意见6月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为增强"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性与社会参与度,决定从6月1日至7月31日,开展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公众建议活动。征求意见期间,公众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交通新闻网等通过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网络留言、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为"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动态信息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展"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6月15日~21日,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今年活动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交通运输部门将开展"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大力传播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宣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倡导公众绿色出行。交通运输部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组织开展绿色低碳体验和宣传活动。围绕国家和行业节  相似文献   

8.
<正>公路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承办,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以"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为主题的"交通科技国际专题学术讲座及技术交流会"于2015年6月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交通建设、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应用是能同时实现感知、互联和处理等功能的各类行业与公众应用,它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和感知控制物理实体的特点。物联网可以很好地应用到诸多领域,智能交通领域便是其中之一。在实现智能交通的应用中,物联网技术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提升云南省综合交通信息公众服务水平,本论文对云南省综合交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进行了设计。平台通过6大系统:综合交通信息网站服务系统、交通呼叫云服务系统、综合交通信息短信服务系统、综合交通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系统、综合交通信息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和综合交通信息广播电视服务系统的建设,采用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基础信息、实时路况信息、交通诱导信息、客货运信息、交通气象信息、交通旅游信息等综合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为公众的出行、货物的流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最美四川桥梁"摄影大赛吸引了省内乃至全国众多摄影精英及桥梁行业人的踊跃参与,全面展示四川的桥梁建设和四川建设单位参与的省外桥梁建设成就,大赛通过图片生动的展现了从古至今的各种桥梁工程风采,以及和建桥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等,进一步凝聚了交通运输发展共识,激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交通强省建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统一润滑油正式与壳牌签署合资协议,9月22日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此次合资对中国乃至世界润滑油行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媒体特别是"统一"经销商极度关心壳牌、统一合资后的前景.而对于"统一"这样一个承载着许多人梦想的民族品牌,未来是生存还是死亡,势必成为公众最期待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公路网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应用为例,给出了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着重对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关系公众出行的相关交通信息查询、实时交通路况发布、交通阻断上报与发布、动态路径诱导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在道路交通管理中,道路(以下简称"道路")的定义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道路有所不同,根据道交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这里的解释是对道路的狭义解释,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一般意义上的道路都可以成为道交法规定的"道路","道路"应具有公众通行的特征。道交法所维护的是具有社会性的公众通行场所内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因此,在法定"道路"范围以外的道路或其他场所的交通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等不受其规定的交通规则和原则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又一次引发公众对道路交通的高度关注,而该事件折射出的"路怒症"现象也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汽车社会文明进程中艰难的爬坡时期,面对道路交通持续发展、人车路关系深刻变革的大趋势,特别是在"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法治交通"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命题。法治之治,实质是规则之治。规则是凝聚公众意志并为公众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告诉人们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如何行为,行为后果是可预期、可兑现的。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126-126
<正>河北省邯郸市着眼"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邯郸市将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投资550亿元,大力实施"三纵两横一环"高速路网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努力把邯郸建设成为国家级综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智能交通正在通过交通要素感知网络,形成对海量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人性化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本项目旨在研究、解决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在充分借鉴了行业已有信息安全解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智能交通典型应用的安全需求梳理、分析,形成基于密码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公众的全方位参与是公共项目,比如公路项目成功开发的基本保障。公众参与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和谐,同时也是环境公正法律的具体实施。简要地介绍了以环境公正为依据的公众参与在美国加州交通规划过程中的实践,包括环境公正法律和条例以及基于这些法律和条例的公众参与在交通规划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指出了加州及美国的交通规划实践重视人文环境公平、重视社会正义、重视公众参与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9日,继"新思维新引擎新价值"第五届中国品牌年度发布高峰论坛之后,备受关注的"聚变品牌之道--第五届中国品牌年度发布"于晚间在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学堂隆重举行,四百余名各行业专家、学者及嘉宾代表共同见证了十五位获奖品牌精彩的现场博弈和颁奖盛典,而之前一直备受猜疑的将代表电动车乃至新能源交通产业首夺中国年度品牌荣誉的神秘品牌也在当晚正式加冕!《中国品牌年度发布》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倾力打造的年度品牌发布活动,自2009年首届以来,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行业,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域旅游的快速推进,公众旅游出行特别是自驾旅游出行需求呈现出了持续高涨之势,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恰逢其时。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不断出台有关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梳理和总结我国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和经验,研究目前交旅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有了一定认识,并形成了总体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