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的"特技"路本人最早知道摩托车特技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一张骑大排量多缸车抬前轮的照片。当时真是惊为天人,怎么也想不到摩托车还能这么骑。那时的我还骑着一辆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惊险刺激的摩托车特技比赛在全国各地广受欢迎.4月30日~5月3日,数百名摩托车特技高手驾驶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生产的各式摩托车,齐聚江苏徐州鼓楼区长江工业园,参加“全国摩托车特技大赛”.为期4天的竞技表演犹如一场视听盛宴,场面十分壮观.LX650作为大排量组别中唯一一辆国产大排,与宝马、川崎、本田等进口车展开了殊死较量.最终,特技车手驾驶做工精良、动力强劲、操控灵活的LX650斩获“春风原厂组”季军殊荣.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特技是一项集竞技性、危险性、观赏性、刺激性于一身的极限运动。它对车手自身素质及车辆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摩托特技在欧美国家的迅速流行,我国各地区的摩托车爱好者也纷纷效仿。作为青岛市超导摩托车运动俱乐部的一名专业赛车手,孙童对摩托特技所倾注的热情无疑是我国众多车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可用四个字来形容他——“疯狂痴迷”。  相似文献   

4.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5.
圆梦     
记忆中,最早认识摩托车还是小时候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日本鬼子骑着这些“怪物”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让当时年少的我心里有了当一名解放军骑上摩托车去保家卫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王渊发 《摩托车》2004,(12):15-16
记得小时候,一支部队在我的家乡福建省福清市临时驻扎。乡亲们对队伍中几辆两个轮子、屁股会冒烟、还会嘟嘟叫唤的“小铁驴”十分好奇,议论纷纷。后来,还是一位见过世面的小学教师指点迷津,说那叫“摩托车”。看到解放军叔叔骑着摩托车威风凛凛地穿街过巷,小小的我简直着了魔,那段时间的每个晚上,我都会梦见它,恨不得马上参军入伍,开摩托车去。  相似文献   

7.
“来到位于意大利塞咖咸水湖的杜卡迪岛(在超级赛车比赛期间),你能看到1000辆杜卡迪。他们的主体色都是红色的,不同点仅仅是价格,但那些都不是我所要介绍的,现在看到的这辆杜卡迪来自于穆勒岛。”说这话的理查得·博罗克是弹道导弹机械师,在圣地亚哥工作,但他真正的工作是为穆勒设计摩托车。摩托车创造者的主题是“高性能”,而在批量生产摩托车时它却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8.
在摩托车上装“空调”的想法,是前几年我坐在小轿车上看到装有空调时开始的。当时我坐在小轿车里感受着暖风的吹拂,非常地舒适,我便想假如摩托车上也装有空调,在冬季里行车时就可以避免得关节炎了。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大多都装了挡风板,但却不是很理想,装在保险杠上既不  相似文献   

9.
摩托信息     
《摩托车》2004,(5):57-59
嘉陵摩托特技表演队出 征云南 3月10日,中国嘉陵摩托车特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20日19点,就在“宗申杯”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成都站比赛的决赛即将开始之际,广州凌肯摩托车队成立暨首次参赛新闻发布会在成都龙泉驿区博瑞花园酒店举行,这标志着作为全国摩托车三大版块的广东没有自己专业摩托车队的历史将从此改变,这也必将对促进我国摩托车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凌肯摩托车队的成立得益于广州凌肯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虽然是一家新兴的摩托车企业,但对中国的摩托车运动一直很重视,在2002年就组建了一支摩托车特技车队,而在去年的第四届银川摩托车旅游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