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其中的营运规则也大为不同。对于摩托车行业的试水者来说,在大胆尝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相关的事项。对此,我们邀请法律界有关人士,对摩托车电子商务平台从建立到运营等环节中,必须注意及遵守的相关法律事项进行详细指导,以备参照。  相似文献   

2.
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制造成本的攀升,给传统摩托车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随着E时代的到来,网络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经营模式正在遭受冲击。此时,业内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电子商务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纷纷行动起来,试图凭借电子商务平台使企业重新获得活力,在由网络时代带来的变革中占据有力地位。而这,将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摩托车商会下发通知开展新一批摩托车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继续推进摩托车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摩托车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摩托车商会作为行业唯一一家具有信用等级评价资质的社会组织,近年来为推动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努力,开展了两批摩托车企业  相似文献   

4.
面临着技术之困、经营之困、生存环境之困的中国摩托车产业如何才能突破重重壁垒,找到一条浴火重生之路,已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共同课题。2006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为业界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相关人士畅所欲言,其目的无非是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寻找一条“破局”之路,促使中国摩托车产业重新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禾子 《摩托车》2010,(5):39-40
<正>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到今天,竞争趋势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西南、西北市场成为了当今行业众多一线品牌及合资品牌角逐的主战场。早在一年前,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决策层就以先进的建设YB平衡动力平台为支撑,以完善的建设"五芯"产品阵营为利器,以中国兵器摩托整合为契机,启动了"西部战役"。那么,面对我国西部摩托车市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企业竞相采用电子商务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结合摩托车行业特点,讨论了摩托车待业企业电子商务化的误区,提出了摩托车行业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快速开展电子商务化。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摩托车》杂志社一直将"为政府提供准确的中国摩托车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参考意见,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摩托车类资讯"为己任,对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久前,《摩托车》杂志社利用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的平台,通过下发调查问卷,以及广泛的调研,完成了此次的"2012年中国摩托车市场调查报告"。作为摩托车行业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本期刊  相似文献   

8.
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这既是做强做大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摩托车行业国际化分工的需要.摩托车产品走向国际,首先必须在体系标准上与国际接轨,这里,SA8000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门槛,亦是一个必须迈过的门槛.或许现在说这话尚为时过早,但面对日益临近的SA8000,未雨绸缪,尽早应对应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旨在打造摩配行业黄金品牌,汇聚摩配行业璀璨星光,2011年,享有摩配行业"奥斯卡"美誉的"中国摩托车配件行业总评榜"在宁波成功举办,备受业内各大企业广泛关注与好评。2013年,为打造国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摩托车配件行业评选平台,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内企业及用户,《摩托车》杂志社与中国摩托车后市场协会及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再度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0.
鸿鹄之志     
作为一个摩托车品牌,千里马让人很陌生,别说中国的摩托车消费者或一般国人,连专事摩托车媒体的本刊同仁都对千里马摩托车一无所知。不过这不打紧,陌生的事实仅存在于过去,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千里马摩托车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从漠然视之到备至关切。我们不敢妄言,从今以后,一颗摩托新星必然大放异彩,但我们相信,通过"千里马人"的卓越工作,千里马摩托车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这也是"千里马人"为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后生可畏,这是中国先贤的至理名言。在群雄逐鹿、群星齐耀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千里马摩托无疑算是一个后生,现在尚是刚出土的幼芽,还很弱小,但今后呢,未来呢,人们还敢小视它吗?想来是不会的,因为千里马摩托虽然是一个后生,但它却是植根于红豆集团沃土上,吮吸着红豆精神呱呱坠地的后生,站在红豆集团这个巨人的肩上,千里马摩托这个后生的跃起,志在高远。正因为如此,尽管身为摩托后生,他们才敢响亮地喊出:做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领车品牌之一。我们不相信这是"千里马人"少不更事、一时兴起的不负责任的大话,我们相信这是"千里马人"的鸿鹄之志,是他们充满期望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6月11日,一个中国摩托车行业翘首期待的日子,一个京城摩托车迷魂牵梦绕的时刻,在这一天,情牵中意两国的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部件交易会拉开了帷幕。在这里,中国摩托车行业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平台,被“压抑”己久的京城摩托车发烧友的激情也得以尽情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在转型升级,传统的经营模式遭遇瓶颈,急需寻求新的突破。如何突破?突破的方向在哪里?……一个个问题让人困惑迷茫。但无论如何,路总是要走的。如何救行业于危难?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锁在了电子商务上。  相似文献   

13.
禾子 《摩托车技术》2013,(10):30-32
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摩博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也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摩托车展览会。秉承"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的办会宗旨,中国摩博会致力于提升中国摩托车品牌价值,是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汇聚产业链上中下游、加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同时为中外摩托车企业展示自我提供最佳舞台,更是为我国摩托车行业联通中外进行学习交流、走向世界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4.
信念与坚守     
一直在幕后,今天走到台前,不为别的,只想表达信念与坚守。时光荏苒,不觉间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已然走过30余年,与之相生相伴的《摩托车信息》杂志也创刊27年了。至今,原中国摩托车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立三同志的谆谆教导仍在耳边回荡:创办《摩托车信息》杂志,是因为中国摩托车行业需要信息平台,需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信息》2003,(9):56-56
1999年、由全摩网、重庆现代摩托车研究所、《摩托车信息》杂志社牵头,摩托车行业主要骨干整车企业配套采购部长组成编委会,编撰出版了全行业第一部大型实用工具书——《中国摩托车零部件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经过全体编委精心挑选,入编骨干零部件企业1000余家,优质零部件产品5万多种,基本囊括了摩托车行业的忧质零部件资源。该书在全行业广泛发行,形成厂厂(摩企)有《大全》、摩托车行业人人看《大全》的局面。五年来,《大全》对于整车企业优化配套采购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对于骨干零部件企业开辟更多的配套渠道,争取更大的配套市场份额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E寸代的步伐逐渐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必然会将中国摩托车行业送上新的高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亿,网购用户近两亿,其中,网络购物使用率明显提升。此外,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近8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网购交易规模将达到2.55万亿元。国内网购市场已经成为各类商品的重要竞技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未来在哪里?摩托车技术未来在哪里?业界一直都有思考,于是就有了摩托车行业的"夕阳说",但是我们更相信"成年说"。中国摩托车行业因求新求变而不断衍生出发展道路,一次次跨越和调整方向表明了这个行业的成熟,这份成熟从宗申集团这样的企业身上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8.
硝烟之后     
2012年过半,这个理论上的中国摩市触底反弹之年似乎依然还未见底,看着低得有些陌生的销售数字,诸多摩托车企业都深感困惑,不禁望天长叹: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到底怎么了?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在品牌价值、技术底蕴均领跑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合资品牌却纷纷高举起了冲刺的旗帜,在1年~3年内实现产销百万辆的市场目标!  相似文献   

19.
7月1日已经如期到来,对于摩托车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满足国Ⅱ排放标准的摩托车生产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企业生产的摩托车全部要满足国Ⅲ排放标准,这意味着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式进入国Ⅲ时代。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中国摩托车行业一步步崛起,走过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如今,中国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摩托车第一大国,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摩托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中国摩托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摩托车行业最近几年来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当前的中国摩托来说,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真正要面对的是未来的市场竞争,这决定着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命运.在禁限摩的背景下,国内摩托市场日渐萎缩,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想在今后保持自己的竞争实力,与日本摩托一较高下,必须有全球性市场作为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