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窦国仁 《水运工程》1999,(10):36-39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二、三期工程有待继续。该项宏伟工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泥沙回淤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以泥沙数学模型为主,以泥沙物理模型为辅的研究手段和对泥沙数模的验证;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原则和治理工程的作用; 对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主要内容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治理,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采空区治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治理;尾矿污染治理;放射性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3.
付桂 《水运工程》2016,(11):121-127
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李文正 《水运工程》2017,(6):118-125
根据长江口船舶及运量发展预测,为满足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应尽快实施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工程。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南槽及相邻水域河势变化情况、演变趋势和碍航特性等;提出了南槽航道治理应有利于长江口的综合治理、航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共赢发展等治理原则,以及"限流、护滩、稳槽"和"导流、增深、减淤"等治理思路;研究提出了南槽航道治理工程方案,经初步分析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山区河流支流河口航道整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益良  黎国森 《水道港口》2005,26(Z1):36-42
通过对支流汇流口河段水面形态、流速分布及泥沙冲淤特性等研究,基本揭示了它们随交汇角、汇流比、干流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按水量的差异性即汇流比对支流河口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对支流汇流口河段汇流特性、泥沙输移特点、滩险变化规律、治理原则、治理方法及航道治理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滑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滑坡的治理原则,分析了滑坡治理常用的措施,总结了滑坡治理主要工程措施的适用范围、各自的优缺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从事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山  王亮亮 《世界海运》2022,(12):24-29
新《海上交通安全法》的诸多条款对各海事治理主体的治理责任进行了明确,对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海事治理多元协同格局逐步形成。从海事多元协同治理的基本特征出发,在解读新《海上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基础上,对海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完善海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水利工程是我国民生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在各种方面都进行升级与完善,尤其是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本文首先对生态水利建设中中小河流的治理现状进行概述;其次,对生态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理念的渗透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荣获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0年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12.5 m深水航道进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也是世界级的大型河口治理工程实现了治理目标。建成的长江口深水航道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沿海大型围海造地等涉水工程的增多,大量内河船违规参与海上运输,造成沉船事故高发频发,给海事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14年10月3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内河船参与海上运输专项治理活动,并逐步建立内河船参与海上运输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治理行动开展4个多月来,全国海事部门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海事、运管(港航)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内河船舶专项治理工作正在逐步深入推进,治理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沿海水上安全形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熊高  罗群 《中国水运》2009,(2):168-169
通过对重庆忠县-湖北武汉输气管道石柱县张家沟段某危岩的形成特征,失稳模式的判别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对该危岩采用局部清方与柱锚支撑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通过对治理后危岩变形监测,初步验证了该治理措施对张家沟危岩治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赵玲玲 《珠江水运》2023,(5):103-105
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是城市管理中重要部分,对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研究。论述了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河床泥沙淤积问题、河堤护岸问题、城市河道防洪设计标准较低问题突出,针对问题提出对河道防洪治理合理统筹规划、优化河道防洪治理方案、加强河道清淤治理力度、加强河道堤岸防护四个治理措施,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年来一些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葛洲坝大江、三江下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分析及治理措施;葛洲坝建坝后对宜昌港、枝城港和沙市港的影响;初步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变化;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已形成了我国独创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全套先进技术。一、二期工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长江口总体河势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可选择北槽先期进行工程治理的论断;提出了稳定分流口、利用落潮输沙、采用中水位整治及宽间距双导堤加长堤坝群结合疏浚的总体治理方案。整治建筑物大量采用了新型结构;水上施工全部采用了首创的大型专用作业船,并相应开发了成套施工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刘臣 《水运工程》2012,(11):151-155
根据那吉枢纽库区水位纵向分布和航道治理工程特征,建立了库尾河段数学模型.依据施工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相关资料以及竣工3 a后治理河段实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对库区航道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施工位置与设计相符;竣工后航道水深、航宽、曲率半径等指标满足航道设计尺度要求;与设计施工地形相比,竣工3 a后,开挖位置未发生淤积现象,航行水域非开挖区河床高程低于航槽设计底高程.综合分析,工程整治效果达到航道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基于多年实测地形资料对口岸直水道的河床演变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口岸直水道12.5 m深水航道治理思路,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并采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计算表明:口岸直水道河势总体稳定;落成洲左汊放宽段存在过渡段浅滩,过渡段浅滩航道条件随水文年过程的不同而存在好坏变化;鳗鱼沙心滩在不同水文年冲淤变化频繁,但受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冲刷、萎缩是鳗鱼沙沙体变化的主要方向或趋势。该水道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应以稳定落成洲头部和鳗鱼沙心滩的守护工程为主,并配合丁、潜坝适当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达到12.5 m深水航道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区中小河流众多,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视,河流治理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信宜市钱排河(洪冠镇段)治理工程为例,概述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总体原则,对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耿世洲  江川 《水运工程》2018,(8):190-194
城中河湖的治理模式经历了由末端治理向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发展的历程。为适应"水清、岸绿、景美、城优"的环境治理新要求,在上述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治理概念,其优势在于将传统的河湖污染治理与城市发展及市民需求相结合,使环境治理由生态化向人文化转变。该模式在宜昌沙河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结果表明:对城中河湖而言,以恢复河流相应的城市职能为目标的功能治理模式较单纯的以水质理化指标为治理目标的传统模式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满  郑金岩 《天津航海》2003,(2):33-35,47
本文通过对当前典型航运企业陆上产业决策机制的研究,从加强公司法人治理出发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共性问题,认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实现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了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而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以此为基础的内部治理机制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龙佳庆 《中国水运》2007,5(10):63-64
甘肃省临泽县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近3年来的治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根据划分的不同治理区域,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结构调整,优化配置,科学合理的制定各项治理综合措施,使得当地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为同类水土流失地区开展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