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箭丰尾超大型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开良 《公路》2011,(3):91-97
箭丰尾滑坡是较为罕见的超大型顺层基岩古滑坡病害,严重威胁坡脚国道与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首先介绍其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坡体结构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等地质基础条件;然后结合现场地质踏勘成果,对山体变形、边坡变形、路面变形和抗滑工程结构破坏等滑坡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分条分块的区划研究,同时采用试验,经验...  相似文献   

2.
贾杰南 《交通科技》2024,(1):119-123
在岩土工程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层状岩体稳定问题。鉴于层状岩体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弯折破坏,尤其是薄层岩体,其抗弯性能受岩层厚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文中以层理近于水平状的薄层灰岩为研究对象,获取其受弯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总结弯曲变形裂纹扩展规律,分析弯曲破坏过程声发射信号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薄层灰岩弯曲受力时试件内部弯曲应力呈线性分布,裂纹起裂点大多始于试件底部中心受拉区域,其扩展路径取决于岩块强度和层面抗剪强度相对大小关系,声发射振铃计数与岩样加载过程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岩石应力集中破坏的过程,岩石破坏伴随着声发射能量加速释放现象。  相似文献   

3.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陡边坡由于开挖范围大,揭露的岩层和岩体结构类型多,往往存在着较多的破坏和潜在破坏隐患,挖方边坡的破坏模式直接体现出山体斜坡岩体变形的结果。本文基于实际工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边坡的数值模型,对复杂条件下高边坡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滑坡失稳过程,研究了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李郴娟  胡嘉  黄湛煐 《公路》2021,(2):335-339
声发射振铃计数及声发射b值可反映脆性岩石内部微裂纹演化及破坏过程,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体稳定性和岩爆的监测预警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钻取大冶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内大理岩岩芯,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岩爆模拟试验,并对岩爆模拟试验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及声发射b值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在试验的不同阶段特征明显,其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平静期内表现出的"低值稀疏"现象以及声发射b值的"b值低谷"现象可作为岩爆灾害可能发生的特征参数;声发射振铃计数的"突增密集"现象及声发射b值的断崖式跌落现象可作为岩爆灾害即将发生的特征参数,可服务于高速公路隧道围岩体稳定性评价,以及岩爆等动力灾害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7)
路堤边坡的变形甚至破坏是山区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若能在路堤边坡破坏前进行方便、准确的预测和预报,则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引入声发射技术进行路堤边坡稳定性监测,进行室内相似模拟试验,分析讨论了不同波导杆杆径与碎石粒径条件下的声发射特征,提出了将声发射分形维数大幅度下降作为路堤边坡破坏的前兆特征,从而为预测、预报路堤边坡破坏提供了一种监测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效果差且不安全,提出采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桥梁裂缝检测的方法。以驻马店练江河桥为背景,对其南边跨进行静载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空心板桥板底和铰缝处的裂缝扩展情况,研究声发射信号与裂缝扩展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空心板受力良好,没有出现宏观裂缝和结构性损伤,铰缝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损伤;低幅值信号由微裂纹的扩展和旧裂缝断裂面的相互摩擦产生,高幅值信号由宏观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产生;声发射信号分析结果与桥梁实际病害一致,声发射技术应用于混凝土桥梁的裂缝检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在山区的建设,不可避免遇到大量的不良地质,尤其在受区域性的褶断带改造的岩体中开挖边坡,极易诱发工程滑坡,滑坡产生的速度快、规模大。以在某高速公路建设的边坡施工中修建便道及清表时,触发某边坡产生较大规模的滑坡为例,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工作,查明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岩土特征等。对较易通过室内剪切试验获得抗剪强度指标的岩土层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对不易通过剪切试验获得其抗剪强度指标的岩土层,则采用Hoek-Brown破坏准则对滑坡体开展数值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地表滑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滑坡产生破坏变形的机理及主要诱发因素,验证岩土层采用Hoek-Brown破坏准则进行判别的可靠性。并利用反分析的结果,结合路基开挖,通过数据模拟分别采用放坡、排水或加固进行滑坡处治方案的评估,以达到最优的处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潭邵高速公路滑坡山体抗滑桩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潭邵高速公路k10 0 30 0处山体滑坡治理为例 ,介绍了抗滑桩及其辅助方法治理山体滑坡的成功经验 ,可供相似工程的山体滑坡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潭邵高速公路k100+300处山体滑坡治理为例,介绍了抗滑桩及其辅助方法治理山体滑坡的成功经验,可供相似工程的山体滑坡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分析路堑边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定量评价其防治措施的工程效果,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宏观迹象调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以广东怀阳高速TJ1标K4+905~K5+080段左侧路堑边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反演了该路堑边坡开挖失稳产生滑坡的灾变全过程,剖析了其防护加固工程失效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其历次滑动破坏的灾变机理。最后,提出了该段路堑边坡滑坡的根治工程对策,并评估分析了其整治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陕西某山区高速公路的挖方边坡工程,对其安全防护和稳定性评价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边坡的安全防护和稳定性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对具有极高的边界和山坡上土质极差的不良破在进行挖方边坡工程的时候要及时对于开挖后的山坡施行支护;同时在进行山体挖方边坡工程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应的时期来进行,避免由于雨季降雨量大所导致的积水滑坡,针对这一问题还可以优化工程排水工作,避免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本工程采取治理措施,根据设计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结构单元模型的设计,并且通过模型模拟计算从而得到该工程山体出现滑坡现象所造成的最大位移为1.95 cm,该最大位移数值也可以反映出该工程坡体依旧保持稳定。对于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言,则要是用预应力锚索锚索抗滑桩对滑面较深的大型滑坡进行治理效果显著。预应力锚索桩可减少锚固深度和桩身截面,并使桩身内力大大降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使成本降低、节约材料、地下作业量减少,抗滑效果增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数迅速增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可避免地进行山体填挖,因此滑坡事故发生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滑坡风险极大,因此有必要开展滑坡风险管理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滑坡发生的机理,分析了其风险发生本质,随后建立了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滑坡风险管理的模型,分别从频率分析以及后果分析两方面,基于风险矩阵理论对滑坡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定性的风险接受准则。  相似文献   

14.
针对龙岩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施工中发生山体滑坡的情况,介绍整治山体滑坡的技术方案,将对其它隧道山体滑坡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永宁高速公路的边坡病害,以石壁滑坡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法,对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受主控结构面影响的沿基岩面的平面变形进行数值定量分析,其主要变形模式为岩体的拉裂滑移破坏。其病害是由于坡体不利结构面存在、工程开挖破坏坡脚和大气降雨所致。同时结合极限平衡法反分析,对滑坡各阶段的稳定系数及加固措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满足工程实际与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展砼试块单轴加载试验,对加载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通过对数字信号采集示波器记录的声发射信号的分段离散傅里叶变换,定性分析了0~50kHz声发射信号随试件加载值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声发射全过程0~12kHz各频段能量占比变化规律,提出了以声发射信号各频段信号能量占比为判断标准的砼损伤识别方法,并使用b值法和振铃计数法对该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岩体初始应力场的确定是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基础。由于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均无法准确分析,而现场测试技术适用性强、准确率高,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文中在分析声发射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Kaiser效应的声发射法(Acoustic Emission Method)测试岩体初始地应力场,介绍了其测试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对禹登高速公路槐树坪隧道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在阐述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先后用BQ分级法、RMR分级法和Q分级法对岩体参数进行评分及岩体级别确定。通过岩体声波测试和岩石力学试验,基于Hoek-Brown准则从而预测岩体的力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田学军  蔡磊  陈涛 《路基工程》2021,(5):231-236
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仰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滑坡的地貌特征、变形迹象、滑坡规模、滑坡物质组成和滑动面特征;结合深层位移监测曲线和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性分析,并采取相应工程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于深埋特长隧道,岩体的地应力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准确地测量地应力,对于预测岩爆等工程地质灾害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水压致裂法和室内岩体力学试验,研究了隧道围岩地应力状态,最后基于隧道地应力对岩爆发生的部位和等级进行了预测,为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