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重介绍大中型客车涂层起泡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汽车涂层对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和增强汽车装饰性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涂层起泡是对这一作用的巨大破坏,本文详细分析了层起泡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根本的是要遵守工艺规程,执行工艺纪律。对已经发生的涂层起泡,提出了具体的修补工艺。  相似文献   

3.
<正>服务于桥梁、土木、建筑、岩土、特种工程等领域的预应力锚具体系:主要产品预应力钢绞线、嵌砂式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热镀锌钢绞线、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钢绞线、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桥梁用钢丝缆索,桥梁用钢绞线拉索、体内预应力锚固体系、体外预应力锚固体系、钢绞线斜拉索体系、钢丝斜拉索体系、拱桥吊杆系杆索体系、岩土预应力锚索、预应力工程机具等。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外层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涂覆、钢丝间的空隙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完全填充,从而防止腐蚀介质通过毛细作用力或其他流体静力倾入的七丝钢绞线。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梁钢结构件防腐蚀涂层在外界复杂环境下易发生涂层老化造成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建立不同防腐蚀涂层体系的失效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工曝光环境和自然曝光环境下不同涂层体系的吸水率、失光率、老化级别等指标,获得防腐蚀涂层耐久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曝光环境下和自然曝光环境下,不同防腐涂层的失光率和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黑聚氨酯体系氯化橡胶面丙烯酸聚氨酯体系;通过SEM表面观察和涂层老化评价综合获得涂层的耐蚀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丙烯酸聚氨酯体系氯化橡胶面黑聚氨酯体系。因此,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桥梁结构所处的外界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涂层体系。  相似文献   

5.
标准规范     
11.JT/T 5 99.2 - 2 0 0 4公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 第 2部分 :管箱12 .JT/T 5 99.3- 2 0 0 4公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 第 3部分 :管道13.JT/T 5 99.4 - 2 0 0 4公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 第 4部分 :防眩板14 .JT/T 6 0 0 .1- 2 0 0 4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第 1部分 :通则15 .JT/T 6 0 0 .2 - 2 0 0 4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第 2部分 :热塑性聚乙烯 (PE)粉末涂料及涂层16 .JT/T 6 0 0 .3- 2 0 0 4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第 3部分 :热塑性聚氯乙烯 (PVC)粉末涂料及涂层17.JT/T 6 0 0 .4 - 2 0 0 4…  相似文献   

6.
Mo元素对热喷涂铁基涂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铝合金发动机缸体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铁基涂层(XPT-512-Mo),研究了Mo元素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PT-512-Mo铁基涂层主要由铁素体(F)和M o相组成,其截面形貌呈现典型的热喷涂层状结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在干摩擦/油润滑工况下,随着金属Mo的加入,XPT-512-Mo系涂层的磨损率均有所降低,尤其以低Mo含量的XPT-512-30Mo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为优异,其原因在于涂层磨损表面形成了MoO3和Fe3 O4的复合氧化物膜层,促进了氧化物的协同润滑作用,发挥了显著的润滑及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川  郭勇 《公路》2021,66(11):205-208
对于桥梁检查车驱动系统及轨道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并采用了一种新型检查车轮轨驱动系统,对轮轨体系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3种不同轨道涂层的试验条件:热浸锌、锌加涂膜镀锌(冷喷锌)、石墨烯涂层材料,同时对3种不同包覆材料的行走轮进行了模拟试验,选取其中保护效果优良的轮轨体系组合:石墨烯轨道涂层和聚酰胺PA-66行走轮包覆材料进行桥梁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新型轮轨体系组合满足实际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黎鹏平  李安  张志杰 《公路》2021,66(12):336-34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清水防腐涂层体系对黏结强度和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了最大影响因素,表明面层厚度对涂层的黏接强度影响最大,中间色差调整层对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影响最大.提高涂层体系面层厚度不仅可提高黏结强度,还可降低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涂层体系的面层厚度与黏结强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合理地提高涂层面层厚度可有效提高涂层黏结强度,但面层厚度超过100 μm后进一步提高面层厚度,氯化物吸收量降低效果并不显著.涂层混凝土试件电通量要显著低于无涂层混凝土试件,且试件的电通量随面层厚度增加而减少,涂层厚度由200 μm增加至270 μm时,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变化并不显著,混凝土电通量与面层厚度可用二次函数关系表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建成膜基料评价体系,甄选出环氧树脂为基料。采用开发的室内热反射涂层降温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以钛白粉、中空微珠、消光粉为颜填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颜填料最佳配比。路用热反射涂层实际降温测试表明:与未铺装热反射涂层的路面相比,铺装热反射涂层的路面表面降温约5. 9℃,路面内部2cm处降温约7℃,降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Beer-Lambert定律,提出了用透射光谱法对涂层UV穿透率进行测试的技术方案.确定了涂层厚度与UV穿透率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快速检测涂层质量并确定涂层的经济膜厚,指导涂膜体系设计和确定生产线相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钟灿  安邦  杨鑫  贾利强  秦凯强  荣仲尼 《公路》2023,(12):295-302
以海洋环境中的广西钦州龙门大桥为依托工程,开展了海洋环境钢箱梁防腐涂料体系研究,分析了石墨烯锌粉涂层的富锌底漆缺陷及防护原理,开展了石墨烯含量、锌粉形状比、颜基比等参数对石墨烯锌粉涂层防腐性能影响的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和现场挂板试验。与常规的富锌底漆+云铁中间漆+氟碳面漆方案相比,形成了适用于龙门大桥的石墨烯锌粉底漆+氟碳面漆的涂装配套体系,并进行经济性对比。现场实施后,防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有机硅浸渍保护剂和聚氨酯涂层组成的防腐体系在湖州白雀等桥梁混凝土构件防腐蚀涂装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该防腐体系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李兴平  吴中鑫  李栋 《公路》2021,(2):178-183
以某长江大桥其中的公路桥混凝土防护涂装工程为例,在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病害原因后,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修旧如旧和适用耐久为原则,提出由补强层、腻子层(根据需要)、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组成的水性水泥基涂装体系,总结了基面处理及涂装施工工艺,提出通过控制施工道数和涂料消耗量控制施工过程涂装质量,最后通过涂层黏结强度、附着力、混凝土碳化速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抗疲劳性对涂装体系效果进行评价,该涂装体系为公路桥梁混凝土耐久性防护的理想涂装体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绍成 《公路》2008,(2):62-65
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条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体外预应力体系的组合抗疲劳性能,依托崇启长江公路大桥南、北引桥,在美国CTL试验室进行了将锚具组装件疲劳试验、锚具偏转试验和转向器微动磨损疲劳试验合成1个试验的组合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崇启长江公路大桥南、北引桥体外预应力体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国内外规范对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膜厚不小于0.4 mm的规定是合适的;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和塑料分丝管式转向器的组合克服了微动磨损疲劳的问题.该预应力体系很好地解决了体外索穿索及张拉时要求摩擦力小、运营状态要求摩擦力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解决了二涂层涂装体系面漆与PVC未凝密封胶"湿碰湿"涂装工艺的一系列问题。该种新工艺的应用,达到了简化涂装生产工艺、减少涂装线运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轿车密封条表面涂层耐磨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车密封条随着车门的动态启闭而处于疲劳磨损老化中,其表面的涂层可以保护密封条基体材料,延长密封条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密封条表面涂层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国标和各主机厂的密封条表面涂层耐磨性试验的分析,总结出轿车密封条表面涂层的质量、厚度、结合力以及耐磨性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标准。实验室中的检测手段增强了对密封条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有效保证了密封条(附涂层)在整车寿命中的功能性和耐用度。  相似文献   

18.
车用发动机活塞环对口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车用发动机活塞环对口对发动机技术性能的危害 ,分析其形成对口的机理和原因 ,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锌铬涂层的发展历史 "锌铬涂层"意译自英语词DACROMET,是指一种新型的耐腐涂层.与传统的电镀锌相比,锌铬涂层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是镀锌的5~10倍)、高耐热性(耐热温度300℃)、高渗透性、高附着性、高减磨性和高耐气候性、高耐化学品稳定性,且不易产生氢脆,特别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中的高强度构件.锌铬涂层涂覆技术的基体材料包括:钢铁制品、有色金属如铝、镁及其合金,铜、镍、锌及其合金等.锌铬涂层的涂覆过程中污染较轻,在金属表面处理历史上是一场革命,是当今世界上金属表面处理富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杨文 《汽车科技》2000,(2):28-31
针对气门座皮下气孔的特征,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