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设施设备也暴露了严重的集散能力瓶颈问题。为了研究以设施疏散能力为基础的静态瓶颈识别方法,改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方案内容,结合通行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搜索筛选出车站客流瓶颈的方法:通过模拟乘客在车站的走行路径,结合各设备及通道等部位的通行能力,运用逆推的方法来找到车站疏散体系的瓶颈节点。最后,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市桥站的车站空间结构和设施最大通行能力,进行了算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车站的客流瓶颈与实际观测的可能拥堵点相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分析站厅站台同层布置的地铁车站的设备设施规模与布局,以成都地铁4号线非遗博览园站为研究对象,利用Anylogic车站客流仿真技术重点对非遗博览园站车站通道设施和布局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仿真结果和实际运营特点提出非遗博览园站设施设备规模、布局建议和运营中需要重点留意的人流聚集冲突点,为今后同类车站的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疏散过程客流引导及小群体行为均对人员疏散行为及疏散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为更加有效地模拟真实疏散情况,研究了考虑客流引导和小群体行为的社会力模型. 该模型通过分析小群体运动特征及客流引导策略对行人期望速度的影响,对既有社会力模型进行修正;针对地铁车站站台人员疏散过程,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多智能体感知及决策流程,构建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疏散仿真模型. 以北京地铁西直门2号线站台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客流引导及小群体效应对疏散时间、疏散效率、瓶颈区域及绕行距离均有显著影响:客流引导可提高疏散效率18%~45%,小群体行为则会增加绕行距离17%.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线路客流特征的分析,剖析其客流发展和分布规律,为增加客流、改善运营服务提供支持。本文根据匝机OD及居民出行调查等数据,对客流总量、客流强度、出行目的、时间分布、运距分布、车站集散量、断面客流量、接驳交通方式、接驳耗时等客流特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指标值基本反映了本地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地铁单线运营的客流现状特点;根据车型、车辆编组以及发车间隔对线路运力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线路运力与客流时间分布基本一致,但工作目、周末日运力配备和客流量变化趋势相反,需引起重视。最后,本文建议西安地铁通过加快地铁成网建设、完善车站接驳设施等手段扩大客流吸引范围,从而增加客流规模;通过探索中心站等管理模式建立站务人员的灵活调配机制,确保运营服务适应客流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4条线路换乘站骡马市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站内客流流线分析,提出站内客流拥堵解决方案,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大型车站的客流拥堵问题提供参考。运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算法的AnyLogic仿真软件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模型,基于Fruin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分析远期规划高峰时段的客流时空轨迹演变规律,辨识地铁站内客流集散瓶颈点。根据拥堵成因分析,提出3类地铁换乘站内客流瓶颈点,分别为流线交织瓶颈点、通行能力不足瓶颈点与混合瓶颈点。结合骡马市站站内设施设计,针对3类瓶颈点分别提出优化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站场景模型能大幅度缓解车站客流拥堵,提升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选取地铁车站的通道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视频采集、后期人工处理得到行人流运动特征参数的一手数据资料。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散点图进行分析,拟合出通道设施内行人流交通特征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曲线,回归得到相应数学模型。然后,结合行人流的运动特征,对通道内行人交通的微观运动特性作了进一步分析讨论。本文不仅完善了行人交通流理论研究,而且为行人设施设计和突发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提供了参考,保障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乘行的迅速高效、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进行精准的客流预测,以规划地铁1号线沿线车站1km半径范围内的51个交通小区为研究重点,进行了5类个人出行调查,利用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交通方式预测阶段,利用交通意向调查数据建立了轨道交通转移率模型,得到轨道交通OD预测结果。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进行比较,说明客流预测精度较好,验证了所使用的出行调查和模型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列车停站时间是控制地铁系统通过能力的一个关键控制性因素.列车停车站时间主要由上下车客流量决定.天府广场站是1号线中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之一,为了使车站客流有序流动,保证运营安全,作者结合车站站台型式,提出了客流组织原则,研究了列车开关门运营管理模式.本文创造性地将列车停站时间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并通过不同的方案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京地铁2号线新街口站特定车门的实际观测和统计分析,发现单个车门客流总速度的频次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特性,其速度均值接近于车门额定通行能力;上车客流与下车客流的速度比与人数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线性数学模型。实际检测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对冲客流中客流人数对速度分布的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地铁网络客流分布预测的准确性,结合乘车阻抗、进站候车阻抗和换乘阻抗等出行阻抗建立综合出行阻抗函数,基于阻抗函数对有效路径集进行搜索与筛选,建立基于综合出行阻抗的多路径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并设立换乘惩罚系数对不同路径的客流分配进行合理修正.以深圳地铁新开通的11号线为契机,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分析网络客流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新开通的11号线使各线路中的换乘客流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加了乘客出行的可选路径,且11号线车站附近形成新的人口及岗位聚集圈,进一步增加了11号线自身的客流,使得线网客运总量增加,与实际运营中的客流特征相符,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路主枢组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公路客运组织优化研究也随之得到重视,而公路客运组织优化后的分流实施问题研究甚少。对公路客运组织分流实施的原则、方法、实施方案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某抠纽城市城区公路客运组织分流为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郑西客运专线的基本情况及沿线公路客运的现状,对比了客运专线动车和公路客运的技术经济条件,在分析国内已开通客运专线地区公路客运所造成的冲击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郑西客运专线沿线客运市场的未来变化做了预测,并结合沿线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公路客运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疆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情况与存在问题,针对快速旅客运输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新疆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实际,对促进与引导新疆道路旅客快速运输,加强快速旅客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前新疆道路快速旅客运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站应对客流高峰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人流引导和客运站规划方面进行解决.在人流引导方面,客运站应该做好提前客流预测、加强员工培训、协调其他运输部门以及加大先进设施的运用;在客运站规划方面,通过分析国外先进客运站实例,总结相应经验,为铁路客运站应对高峰客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铁路旅客运输市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旅客出行时交通工具选择,候车时间,购票和服务质量等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公路铁路竞争情况下铁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铁路旅客运输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从而为提高铁路客运竞争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京沪高铁开通对我省公路客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和公路客运站数据系统中积累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内公路客运,主要是高速公路客车流量和客运站旅客发送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沿线公路客运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促进了高铁所在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公路客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对此方面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客运站边缘化是当前城市客运站布局调整规划中一个十分突出和尖锐的问题,要引导、扭转和纠正城市客运站布局调整规划中的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以客运站布局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南京客运站边缘化发展采取市内客运站与边缘化客运站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对城市应该如何实现客运站边缘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乘客服务设施是公共汽电车站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乘客在公交出行过程中的空间需求与特性是乘客服务设施设计的基础。根据国内外对乘客基本特性的研究,提出适应公交乘客服务设施的“标准乘客”特性,并给出主要乘客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设计方法.可为乘客服务设施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分配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从旅客的出行需求及满意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开行方案中列车的运行区段及列车停站情况,构造了列车的运行网络;结合旅客的出行心理,给出了将旅客出行成本折算成旅客满意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裔流分配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旅客对列车选择的主动性.通过研究影响客流分配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路网客流的合理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轨道网络形成期,轨道交通客流通常需要3 a的培育期.文中以缩短客流培育期,更快、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效益为目标,提出内外兼修的轨道交通客流培育与聚集策略.既强调通过轨道交通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竞争力,又强调轨道交通与其他接驳交通方式良好合作和提供多种方式的延伸、驳运服务主动聚集和培育客流.针对6~10 km中短距离出行,提出实施客流逐步升级策略;对于10 km以上的长距离出行,提出实施客流直接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