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计算原理:如图(一)所示,设计纵断面的起点高程定为h_(?),并设以后各桩号处的高程顺序为,h_1,h_2,h_3,h_4………h_(n-1),h_n。并设某段的纵坡度为 i(以小数表示)各桩号的桩距顺序为 l_1.l_2,l_3,l_4…l_(n-1),l_n。于是得各桩号的设计高程:  相似文献   

2.
导出带缓和曲线主点、曲线外任意点及曲线路面边桩的坐标计算公式,介绍在直缓点,缓直点或曲线外任意点设站,应用角度交会、角度与距离交会或极坐标法一次定出全部边桩的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斜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用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于忠涛 《中外公路》2011,31(3):142-146
斜弯坡组合在一起的桥梁是一种特殊复杂的桥型.笔者结合辽宁建兴大桥的设计,分析了斜弯坡组合桥梁的特殊性,提出了缓和曲线斜桥桥墩两端桩号的推算方法,综合考虑上坡竖曲线及超高渐变段横坡的变化计算斜桥墩台盖梁两端对应的防撞墙内边缘的桥面高程,以这两点的高程设计各墩台盖梁坡度并推算墩台中心到墩台两侧对应的防撞墙内边缘处的桥面坡度...  相似文献   

6.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78+228+638+228+78)m混凝土PK箱组合梁斜拉桥。为准确控制主桥成桥线形,实施高精度测量技术,主桥开工前布设6座混凝土强制归心观测墩,与前期设计交桩点一起作为首级控制网点;建立桥轴坐标系,采用主桥里程桩号和桥轴线偏距作为坐标数据,实施时用图纸设计坐标和里程桩号求取施工控制网与桥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式;采用GPS水准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采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测边后方交会方法和三等三角高程测量往返测方法进行钢锚梁及索导管定位;塔柱施工测量主要控制钢护筒偏差、立模偏差、塔柱变形控制等满足精度要求;主桥线形控制主要为轴线及高程控制测量。实践表明,各项测量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大桥准确对接。  相似文献   

7.
缓和曲线上坐标与弧长计算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经常遇到在缓和曲线上设置人工构造物,如档墙、桥梁等,构造物的起迄点桩号之差并不代表构造物的实际长度。根据测设实践,阐述了计算原理,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QuickBASIC源程序及算例  相似文献   

8.
如图设为一个公路圆曲线,A为圆曲线的起点,B为圆曲线的终点,P为转角点,切线长为T,园曲线半径为R。如果圆曲线上有一个待定点Q,那么此Q点除了可用一般方法(例如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等)外,也可以用切线外距定出。设圆曲线上有一点D,而AQ=QD=l,如果通过D作一圆曲线的切线,并且与AP(或者BP)相交于F,交角为α,那么此时FQ=e即为AD=2l段  相似文献   

9.
快速、精确地计算任意坐标的对应桩号,在公路测量、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组成平面线形的直线、圆曲线和回旋线3种线元的几何性质及其与任意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回旋线的研究,提出了计算任意点在每段线元上垂足的算法;通过遍历平面线形的每段线元,得到任意点在路线上的所有垂足;最后把垂线段长度最小的垂足的桩号作为其对应桩号。该算法已经在路线软件中实现,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证明该算法搜索速度快、计算结果精确,可以适应于任意线形的公路。  相似文献   

10.
张俊英  丁德豪 《中外公路》2019,39(4):128-131
针对斜交桥梁设计中高程计算繁琐的问题,采用C#语言,基于AutoCAD.NET进行计算程序开发。从开发平台、程序结构、计算流程、计算原理4个方面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求解斜桥跨径线上特征点对应桩号的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归纳了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11.
顾昭明 《公路》1994,(12):23-23
1概述弯桥的平面形状和构造都比较复杂。直梁弯桥由于设计、施工简单,中小跨径的弯桥多采用这一形式;曲梁弯桥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一般只在大型和有特殊要求的桥梁中应用。将直梁弯桥应用在缓和曲线中,这方面的实践不多。2缓和曲线上的桥梁布置直梁弯桥按桥梁墩、台的平面布置分为辐射。’墩和平行墩。辐射式桥墩轴线与路中线垂直,因缓和曲线曲率不一,每孔桥梁的平面尺寸不同,致使予制构件不论在同一跨还是在各跨之间均不相同,给设计和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平行墩虽然每孔予制构件相同,但墩台轴线除起始桥台(墩)与路线正交外,其…  相似文献   

12.
平曲线视距最大横净距(不设缓和曲线)的计算公式,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第5.9.6条表5.9.6中已有规定。但这两条公式都有局限性,即只能计算出曲线中间点的最大横净距b值,而曲线起(讫)点和曲线上任意点的h值,数十年来基本上依靠图解法解决。有些经验因误差大或计算过繁均未推广。根据过去曾用图解法编过横净距表的一点体会,结合当前带函数计算器普遍应用的条件,改进出一种适合养护部门改善公路视距时,能在现场求出各桩号横净距h值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计算参数、计算理论、计算模型、计算方法与实际条件的差别及施工误差等原因,混凝土梁式桥施工完成后,实际的桥面线形与设计目标不一致,需通过适当调整调平层或铺装层厚度修正目标线形,保证立面线形匀顺。匀顺的立面线形为在设计的凸曲线范围内没有凹曲线,反之亦然。修正方法是测量多个离散点的高程,2个端点的铺装厚度按与接线设计高程一致计算,其余点的初始高程先按最小铺装层厚度计算,然后用逐点判别凹凸性来调整目标高程,再根据目标高程计算铺装层厚度,从而使全桥线形凹凸性一致,调整后的调平层和铺装层厚度在合理范围内。调平层和铺装层施工宜按厚度控制,避免铺装施工过程中高程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样条函数在公路设计纸上定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晓冬 《公路》2002,(2):47-49
目前,在公路设计纸上定线中,对离散点的拟合方法大都采用直线形法和曲线形法,这两种方法是用直线、圆曲线去靠近尽量多的离散点,然后将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接或利用缓和曲线连接成为连续光滑的平面线形,本文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用样条函数拟合纸上定线中的离散点,并给出公式推导和示例。  相似文献   

15.
(三)当锥坡高度较高,椭圆周曲线较长,用坐标值量距法放样很难掌握精确时,就使用经纬仪和皮尺测量弯道的方法来放样: (l)已知 OS和 OE两线的方向和长度 A和 B,并 E和 S两固定点,这些点在桥台砌筑前钉出。  相似文献   

16.
任意点到路线中线最短距离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公路设计和勘测过程中,常需确定某一点与线路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路线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在路线上与给定点距离最短的点应满足的条件以及此点桩号和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此法理论严密,编程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用水平尺读数绘道路地形纵横断面。以往纵横断面是通过逐个桩号的高程换算而绘出的,如果根据直接测得的水平尺读数把纵横断面绘出来,不但加快了纵横断面的绘制速度而且减少了差错产生的机会。如图一所示,经观测后把每次观测的仪器视线高计算并绘在纵断面图纸上,再根据对应桩号的视线高及所测得的水平尺读数,从仪器视线高向下量取水平尺读数(按比例量取),把所有量得的点子用直线连接起来,便得出了所要求的纵断面地面线图。在这个图上综合考虑纵坡、土方平衡等因素,定出设计纵坡  相似文献   

18.
根据S形曲线超高过渡的特点、类型确定超高过渡段中的特征断面,提出S形曲线超高过渡分段处理的思路,并给出S型曲线超高过渡段上任意桩号处、横断面上任意点超高值的简单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互通立交的平面线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单元,利用设计文件提供的各线形单元起终点桩号、坐标及偏转方向,反推出线形单元要素,然后利用弦切角计算出单元起点-终点、起点-P点的坐标方位角和P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出起点-P点的距离,进而推导计算出P、任意角度横向点H的坐标,为边桩和桥梁桩位的放样计算提供了依据。根据这一原理编制了程序计算框图,为互通立交放样程序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TM)技术的可视化大型场地平整设计系统。它包括原地面及设计面DTM的生成方法、方格网角点的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的内插方法,以及场地平整工程土方填挖量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