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陡坡海岸栈桥式码头在长周期波和浅水变形工况下的波浪浮托力计算问题,以援萨尔瓦多拉利伯塔德省码头建设项目为例,对于上部结构承受的波浪浮托力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国内外相关规范手册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理论公式多适用于行进波,对于长周期的卷破波,很少有适用的理论公式;2)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考虑了陡坡海岸地形、长周期、波浪浅水变形、波浪破碎等因素,较为贴合实际波况,浮托力试验值相对合理准确;3)波浪浮托力的确定建议综合采用物模试验和理论公式的数值。成果用于水工结构的优化设计,并为以后类似工况的码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陡坡海岸栈桥式码头在长周期波和浅水变形工况下的波浪浮托力计算问题,以援萨尔瓦多拉利伯塔德省码头建设项目为例,对于上部结构承受的波浪浮托力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国内外相关规范手册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理论公式多适用于行进波,对于长周期的卷破波,很少有适用的理论公式;2)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考虑了陡坡海岸地形、长周期、波浪浅水变形、波浪破碎等因素,较为贴合实际波况,浮托力试验值相对合理准确;3)波浪浮托力的确定建议综合采用物模试验和理论公式的数值。成果用于水工结构的优化设计,并为以后类似工况的码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波群作用下沙质海岸上破波带内的泥沙悬移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描述了坡度为1:10的沙质海岸模型上的流体速度、泥沙浓度和波面升高的同步测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调制系数的波群对泥沙悬移的影响,以及波群作用下泥沙悬移处湍动能和泥沙悬移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波群传播过程中湍动能伴随波高增大而增大,当波群中最大波高经过测量点后湍动能开始减小。泥沙浓度随着湍动能的增加而增加,间歇性高湍动能现象与泥沙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物理模型方法对沙质海岸上港工建筑物下游海岸冲刷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以天然海滩细沙作为模型沙,经过大量试验,取得了描述了游冲刷形态的一些特征参数试验数据,以及这些特征参数随动力因素的综合效应-输沙量的变化规律。对冲刷形态的逐年变化特性也进行了探讨,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获得的试验验成果,可供类似工程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系列沙粒模型延伸法,对华能丹东电厂排水口的冲刷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确定了相应的最佳工程防护方案。文中系统介绍了系列沙粒模型延伸法的理论依据,将此方法成功地用于海岸工程泥沙试验。采用三种天然海沙作系列模型沙,来延伸模拟原型结果,取代常规的人工轻质沙试验,这不但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技术先进,简便易行,经一系列试验,取得了较圆满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京唐港为我国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设的第一个深水港,自1992年竣工以来,已多次发生航道骤淤现象。为掌握泥沙骤淤机制,总结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经验,通过分析京唐港发生泥沙骤淤的海岸动力条件和泥沙回淤特点,指出大风浪条件下存在宽阔的破波带和"广义沿岸输沙带",而秋冬季强风浪大量扬动并输移近海区粉砂质底质是航道骤淤的主要原因;掌握大风浪条件下粉砂质岸滩泥沙运动规律,特别是底层高浓度的特点,是估算粉砂质岸滩挖槽内骤淤量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在砂质-粉砂质海岸建港选址和挡沙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峰  李苏  李松喆  赵鹏  张军 《水道港口》2015,(2):105-111
根据科伦坡港海域两次季风影响期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采用现场踏勘、资料分析和遥感影响分析对比等技术手段对该工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区海域砂源有限,水体整体比较清澈,悬沙浓度相对较小,而海床沉积物质主要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在常年波浪作用下,近岸坡度较缓但破波带附近迅速变陡,为典型的砂质海岸。海岸线整体平直、且无沙嘴及明显泥沙输移痕迹和局部堆积体,近岸泥沙相对不活跃,多以近岸输移运动为主。通过岸滩演变分析,历史上该海岸呈现逐渐侵蚀冲刷的趋势,海床侵蚀强度平均在0.04 m/a左右。另外,基于风浪和涌浪的分频分级统计资料,还对拟建工程海岸的岸滩稳定类型、沿岸输沙和横向输沙能力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长时间序列斜向规则波作用下平直沙质岸滩演变基本规律,在波浪港池中开展三维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游无沙源补充的情况下,沙滩将形成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和平衡沿岸输沙海岸.不平衡沿岸输沙海岸地形等深线分布不均匀,形态不顺直,近岸岸滩发生侵蚀,离岸处泥沙沉积,岸滩剖面坡度在近岸较陡,岸滩中部较缓,离岸处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海岸泥沙的元素含量情况,选取铱(Ir)作为信号元素,采用化学吸附标记的方法制作示踪沙,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检测泥沙中信号元素的含量,依据信号元素的运动特征判断泥沙的运动规律.该方法克服了荧光沙技术和放射性示踪沙技术的缺点,并能真实地模拟天然泥沙的运动特性,先后在天津港、珠江口、黄骅港及长江口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鸭绿江河口西水道水流、悬浮泥沙和底质粒度特征的分析,研究丹东港出海航道泥沙淤积的动力机制以及泥沙粒度对回淤的指示作用。分析表明,海域来沙为西水道的主要泥沙来源,泥沙运动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主要特征;悬沙和底质粒度对比表明,上航道和中航道段航道回淤以悬沙落淤为主,下航道和外航道段航道回淤以底沙推移为主。航道回淤泥沙作为泥沙运动的“指示剂”,能够较好地揭示航道回淤的机理;采用刘家驹悬沙淤积模式和罗肇森底沙输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丹东港大东港区20万吨级航道回淤量为679万m,,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上述分析方法和公式可适用于砂质海岸航道回淤计算,也为类似航道回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有效延长友谊港使用寿命的工程方案,可供在砂质海岸上规划建设的其他港口工程项目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破波带内三维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体系,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波浪、波生底部离岸流、非粘性泥沙运动及地貌演变等动力机制。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实测水、沙及地形数据验证,所建模式可有效模拟破波带内底部离岸流、泥沙运动过程及离岸沙坝的随时间迁移规律。模拟成果表明波浪破碎后引起的波生流系在破波带内形成一个时均垂向环流结构,其中底部时均流向指向外海,表层则指向近岸,靠近破波点处,底部离岸流的流速逐渐降低。在时均垂向环流体系的输送下,破波带内被波浪掀起的床面泥沙在底部离岸流作用下持续向外海输送,并在破波点附近堆积形成沙坝。沙坝的形成改变了局部波流场结构,在波浪的持续作用下逐渐向外海运移直至剖面达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3.
根据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海域多年来的波浪观测数据、水深测图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大量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当地的地貌、气象、水文和水动力条件,海岸泥沙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港口建设不同时期内水工建筑物与海岸泥沙冲淤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和系统性分析,提出有效延长友谊港使用寿命的工程方案,可供在砂质海岸上规划建设的其他港口工程项目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波浪作用下粉沙质底沙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山东潍坊现场沙(d_(50)≈0.0813mm),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波浪作用下粉沙质底沙的运动特性、床面形态、起动特点及输沙规律等,为分析研究粉沙质海岸的泥沙问题提供了基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基于长周期涌浪控制下砂质海岸的特征与建港特点,结合近年来承担的工程研究项目作为典型代表,根据当地海域季节性长周期涌浪长期作用的特点,分别对海岸波浪动力条件、岸滩演变规律及建港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波浪防护决定港区口门朝向、破波带宽度决定防波堤规模以及泥沙冲淤强度决定港区口门位置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52-352
据国际泥沙培训中心消息,第十二届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3年9月2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泥沙管理——挑战与展望。议题包括:综合泥沙管理;侵蚀与产沙;输沙;河湖演变;局部冲刷;水库泥沙;河口海岸泥沙;泥沙的环境生态问题;模拟与测量技术;泥沙灾害;泥沙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导流防沙堤的平面布置会直接影响沿海港口的港池、航道或者核(火)电厂取水明渠泥沙淤积的强度和范围.针对沙质海岸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导流防沙堤平面优化布置问题,建议导流防沙堤的走向与强浪向反方向的夹角应该小于90°,以45°~60°为宜.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取水口局部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支持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林  李皓  吴哲丰  张延辉 《水运工程》2021,(10):111-118
针对长周期涌浪作用下强输沙率海岸的码头总平面设计问题,以贝宁湾某配套工作船码头项目为例,采用岛式防波堤方案。利用波浪数模试验、泥沙冲淤数模试验等方法验证岛堤平面设计的合理性,解决了平面布局问题。基于日本规范对船舶竖向位移进行初步计算,并利用水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解决了长周期波条件下的航道设计水深问题。结果表明:1)在长周期波、强输沙率条件下,波浪掩护决定口门朝向、岛堤轴线等布局条件;2)岛堤与破波线距离、进港航道水深是决定岛式防波堤平面位置的控制性因素,须合理论证和计算;3)日本规范计算方法较适用于长周期波条件下的航道水深设计,建议在类似工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辐射沙洲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水动力泥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