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马尔可夫模型修正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残差,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路面PCI动态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开发了灰色-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框架,实现了路面PCI滚动动态预测。将预测模型应用到某高速公路PCI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强,比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
一种结合传统PID反馈控制方法和SCGM(1,1)预测模型的灰色预测控制器,用来代替传统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根据预测精度来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控制器对系统响应具有适应性,该控制器可使系统获得更为优良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实用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在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常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离差商替代微商的简化解析方法,得到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然后依据相对误差、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限定值将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精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以某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实际验证路堤沉降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路基沉降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粒子群改进灰色GM(1,1)-马尔可夫模型的路基沉降自适应预测方法。利用马尔可夫模型修正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残差,并提出粒子群算法来计算最优的马尔科夫链残差模型的白化系数,开发了路基沉降的粒子群灰色马尔科夫链自适应预测模型框架。以某公路路基沉降实测值为例,对比分析了其他两种改进灰色模型方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误差均值仅为1. 48%,比其他两种方法分别降低了64%和29%,且精度等级达到一级。随着公路路基沉降数据量的增加,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精度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9)
简要介绍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链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分析GM-MC模型与隧道围岩位移的关系,以此建立隧道围岩拱顶位移的GM(1,1)与GM-MC预测模型。基于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对不同模型下隧道围岩位移的预测预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M-MC预测模型在对围岩位移的预测中优于GM(1,1)模型,并与实测值有较高的吻合度,能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灰色理论短期预测优势以及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无后效性特点,建立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沥青路面性能衰变规律。以重庆某高速公路历年RQI检测数据为例,用MATLAB计算RQI灰色预测值并验证模型的精度;通过灰色预测方程反算使用年限序列,并建立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对RQ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对RQI预测精度达到一级,预测结果可靠性较高;根据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RQI衰变规律,对比单一的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马尔科夫组合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更适用于路面性能的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供更加准确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并用马尔科夫链进行修正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够在已知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且和单一的灰色GM(1,1)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怀新(怀化—新晃)高速公路K1469+545—745边坡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灰色GM(1,1)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边坡位移实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计算边坡位移变形预测值,并分析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而确定两种模型的预测适用时间。结果显示,灰色GM(1,1)模型适用于4个月内边坡位移预测;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用于9个月内边坡位移预测,且预测时间内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预测我国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趋势,文章提出灰色GM(1,1)模型、马尔科夫模型和新陈代谢思想的组合模型,以2009—2016年我国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为原始数据序列,预测2017—2019年高速公路货物周转量。结果表明:组合模型比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加入新陈代谢思想,删除旧数据,引入新数据,降低了长期预测的误差,对新序列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2018年和2019年的相对误差由原来的7.81%和6.45%分别下降到3.85%和0.62%。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时精度不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GM-Markov预测模型。利用非等间距加权矩阵与无偏优化对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原始序列的动态更新实现模型的参数更新,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改进动态GM-Markov预测模型。利用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改进的动态GM-Markov模型预测结果与灰色以及非等间距无偏灰色模型、最优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动态GM-Markov模型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冻胀变形可以取得较好预测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路面使用性能随路龄的增大而减弱,路面性能衰退情况直接影响路面养护对策的选择和养护资金的投入。为了解决养护对策选择带来的资金浪费与养护后性能不佳等问题,文章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反演法来计算衰退路龄,构建了一个改进的GM(1,1)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选取宁夏国省干线公路中部分路段路面破损状况指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筛选后建立GM(1,1)模型,根据选取的实测数据来反演需要预测路段的衰退路龄,代入改进的GM(1,1)模型对路面性能进行预测,验证其准确性,并与直接采用灰色预测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GM(1,1)法与直接使用灰色预测模型相比,剔除了路面进行养护工程后路面性能指数上升的路段,不会出现预测失真的情况,预测精度较好,更符合宁夏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路基沉降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常用的单变量预测模型不能考虑各沉降监测点间的相关性,不足以反映路基整体的变形规律。多变量灰色模型是单变量GM(1,1)模型在多元变量条件下的拓展,可以实现对路基中相互影响的多个监测点变形预测模型的建模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与单变量GM(1,1)模型相比,多变量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显示了该方法进行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时精度不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非等间距加权矩阵与无偏优化对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原始序列的动态更新实现模型的参数更新,在此基础上与泊松曲线模型建立一种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改进的动态GM-Poisson-Markov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汉巴南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预测结果与泊松、灰色模型、非等间距无偏灰色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可取得较好预测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灰色GM(1,1)预测模型存在的理论缺陷,指出灰色GM(1,1)预测模型虽可用于小样本基础数据预测,但对基础沉降一类随机性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拟合质量较差,预测精度降低。因而,提出利用马尔可夫链修正神经网络模型,其计算过程为:首先建立神经网络动态拟合模型作为基础沉降变化的基准线,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链确定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最后通过系统状态划分样本值与模型拟合值之间的残差及中误差等指标分析计算,最终完成基础沉降的准确计算,该模型应用于基础沉降工程实例运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边坡变形监测信息具有一定的灰色特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边坡变形预测等步长与非等步长GM(1,1)预测模型。采用GM(1,1)模型对衡桂高速公路某典型边坡段测斜管监测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表明了本文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仅有通车5 a以下维修量的小样本数据条件下,为了合理、科学地预测高速公路小修保养维修量,量化年平均日交通量、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度和通车年限4个因素对维修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Matlab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以实际调研路段5 a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4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分别建立均值GM(1,1)单变量预测模型与GM(1,N)多变量预测模型对维修量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个影响因素与维修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说明上述4个自变量对维修量均具有较大影响;GM(1,1)模型70%的预测结果误差小于15%,GM(1,N)模型75%的预测结果误差大于30%,从而得出GM(1,1)预测模型比GM(1,N)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对通车5 a以下维修量的小样本数据预测,选用单变量预测模型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传统GM(1,1)模型和无偏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偏等维新息预测模型,通过运算得出最佳预测值以及预测的最佳维数区,并采用后验差方法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实测沉降数据的分析,证明该模型样本需求量小、计算简单、能动态地反映出实测数据的内在规律,并使预测精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证明了将无偏等维新息模型用于预测高速公路路堤沉降量的可行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应不断带入新近的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蒋桂梅  李常茂  任庆国 《隧道建设》2018,38(10):1660-1666
为及时掌握隧道洞口边坡的变形规律,保证隧道进洞过程的安全,采用小波变换剔除变形序列中的误差信息,将原始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误差项序列,并采用PSO-LSSVM模型和ARMA模型分别对趋势项和误差项进行预测,将两者叠加即得到边坡的综合变形预测值,再利用马尔科夫链建立预测误差的修正模型,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对预测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sym9小波函数、启发式阈值标准、硬阈值选取标准及10层小波分解的去噪效果较优,且通过综合预测,得到边坡变形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值为1.03%,方差值为0.042 6,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短时交通流时序特性,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建立了滚动GM(1,1)预测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短时交通流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艳丽  裴玉龙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3):147-150,155
基于灰关联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子进行预处理,建立了基于多因子关联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GM(1,N)预测模型。对哈尔滨市1994年~200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实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GM(1,N))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克服了GM(1,1)模型对于波动性较大的非平稳数列预测精度低的缺点,该模型具有简单、有效、预测精度高的特点。GM(1,N)模型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且不会出现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结果矛盾的现象,能够很好的反映交通事故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