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梦想飞翔     
编者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船级社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讴歌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国庆征文活动更是在全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积极响应,广大干部职工纷纷拿起笔,抒发对祖国.对船检的挚爱情怀.本期杂志特开辟"非常记忆"专栏,撷取我国航运、造船、船检行业60年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片段,回顾航运人、造船人.船检人的追梦历程,并选取国庆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三篇作品与读者一同分享.同时特邀请中国船级社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孙立成同志撰写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7月1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的日子.在此之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沪举行的中国造船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众多国际知名航运、船检等业界巨头.  相似文献   

4.
扬帆 《船艇》1998,(11):7-9
把民族造船与航运业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建立强大海上运输铁路,促进国民经济和国际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但由于我国缺乏宏观管理和相应的配套政策,致使“国轮外造”、外轮国造”的矛盾日益突出。造船、航运和船检部门一致呼吁:  相似文献   

5.
7月1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的日子.在此之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沪举行的中国造船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众多国际知名航运.船检等业界巨头。国际海事精英聚首沪上.纵论当今全球航运市场,放言中国造船业前景.为中国造船业的火爆击节.  相似文献   

6.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12,(2):28-30,104,10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深层次蔓延,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正相继步入几十年不遇的大周期调整谷底。中国的“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家船级社,CCS如何创新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航运、造船“两强”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作为船检主力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  相似文献   

7.
展望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将难有大的起色,航运、造船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的"寒冬"期,短期内转暖的可能性较小.国际经济萧条、各国贸易壁垒、船市低迷、运力过剩、绿色技术等将继续影响我国航运、造船、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国船级社(CCS)作为国家船级社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船级社,肩负着国家船检主力军的神圣职责,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重任,在这场"寒流"中,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将继续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牢牢把握主力军使命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为维护国家海事权益和地区航运、造船业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04,(11):22-25
他们的身份不一定是总裁、CEO,但所代表的机构却个个世界知名;他们的语言可能“南腔北调”,但谈论的话题却完全相同,中国航运市场的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再一次将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航运巨头、造船企业吸引到了上海。10月15日,由国际著名航运出版商MarineMoneyInternational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国际船舶金融论坛”在上海举办,100多名代表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淘金”之旅。多年来,MarineMoneyInternational一直在世界各航运中心举办多个船舶金融会议,2003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了正在改变国际航运市场格局的国度,投向了充满活力和商机的国土。  相似文献   

9.
赵博 《中国船检》2020,(3):62-6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行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企业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推进复工复产。航运、港口、造船、船检以及相关行业更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为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共享平台优化协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购物异常忙碌,蔬菜、日用品、医疗防护用品等商品皆能在网上下订单。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读者之声VOICE OF READERS对行业内热点话题的深度探讨,一直是《中国船检》的一大特点。第7期专论栏目的"BIMCO标准合同挑战造船"一文无论从视野、深度、以及时效性上都非常不错,应引起我国造船界的广泛关注。阅读后感慨颇多,文章从新标准合同强化航运话语权和利益的角度,全面阐述BIMCO充分利用IMO公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