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石油储量集中于中东地区,产地主要分布在中东、欧亚大陆和北美,而消费区域则主要集中于北美、亚洲太平洋和欧亚大陆,储、产、消区域差异引致了全球油品洲际之间和洲内的运输需求,其中绝大部分的贸易量由水运完成。  相似文献   

2.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29-29
受油价高企的影响,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和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成为了现阶段解决我国石油供需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这两项短期产生一的效益并不足以弥补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因此短期内,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原油进口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当前,中东地区依然是我国石油进口源主要来源地,进口主要路径是马六甲海峡。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原因,战事随时都可能发生,而马六甲海峡肆虐的海盗也让石油运输风险更多几层,因此从运输途径上来看,我国实行多源化原油进口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1 2009年世界石油贸易小幅下滑2009年石油消费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美欧等经济发达地区石油需求减少。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拉丁美洲地区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在经历2009年第1季度的下降后,一直呈增长趋势。受金融危机和燃油税费改革的双重影响,我国原油消费量在2009年第1季度有所下降,从第2季度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4.
张敏 《海运情报》2006,(3):18-19,28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石油输出国(OPEC)组织的发起国之一。沙特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的25%,在OPEC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沙特阿拉伯通过石油出口获得的净收益高达1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估计2005年该国石油出口收益为1500亿美元,预计2006年将进一步增至15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LNG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艇》2007,(8B):14-14
据瑞士银行报告称,2005-2010年全球液化石油天然气产量将以年均7.4%的幅度增长。根据《京都协议》的规定,到2007年年底石油提炼厂烟囱将被禁止冒出明火,LNG和LPG的产量将同时大幅度提高,其中增产LNG的地区包括中东地区和西非国家。瑞士银行认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都将是进口LNG有增无减的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业内专家指出,中东石油和石化业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19-20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源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而进口主要路径是马六甲海峡,这给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成为眼下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考虑到物流成本和物流安全问题,增加管道运输或通过船运避开马六甲海峡进口的比例,成了石油进口多元化选择的重点。同时,考虑石油进口战略要以“铁矿石价格谈判”案例为鉴,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参股海外油田,控制油气资源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一)中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至2001年底,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全球的57、4%(世界探明储量约10280亿桶),日产原油2147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日出口石油1900万桶,占全球市场的26%。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前五位的国家全部位于中东地区,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  相似文献   

9.
徐华 《中国船检》2010,(1):28-31,120,121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进口原油中,有50%来自中东,22%来自非洲,12%来自东南亚。而且中国从这三个地区进口石油,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全部依赖海运。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支担负国家使命的油运船队?"国油国运"与油轮船队的国际化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平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对此作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体系及评价(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峻岩  贾大山 《水运管理》2005,27(10):24-28
3 我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体系 3.1 海上运输通道的可替代性 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但运输船舶都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对其替代方案研究较多,这些方案包括水路替代方案和陆路替代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案。  相似文献   

11.
眼下,美国重兵云集波斯湾,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国际原油运输市场草木皆兵。而60%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的中国,石油运输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有人置疑,今年每天约70多万桶的进口石油能否安全到达中国港口?谁在主宰中国的石油运输市场?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没做好,油运这一个环节也做不好吗?“威望号”悲剧会不会在中国沿海上演?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人忐忑不安,因为石油问题是国人心头难言的痛。  相似文献   

12.
简话油轮     
剑华 《航海》1993,(5):36-36
在全世界的海运航线上活跃着7000多艘装运石油、成品油及其衍生物的船舶。这种其貌不扬的钢铁建筑物运送着占世界海运量40%以上的货物。由于石油的主要产地在中东、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度尼西亚,而主要消费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所以今天的世界主要依赖于一支可靠的油轮船队。  相似文献   

13.
安飞 《中国船检》2006,(6):40-43
21世纪,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战略物资。石油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国家战略紧密相关。有人说,在美国,控制了石油等于控制了世界;在俄罗斯,石油左右政治局势;在委内瑞拉,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在中东,石油是财富,也是灾难的源泉。总之,在当今世界,石油是一种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却面临着重重危机,当中国从世界石油出口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的时候,中国深海勘探已势在必行,中国能源之未来也必将看向深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石化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石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在中东发现了大量的地下原油后,一些石油垄断集团和石油进口国纷纷在中东投资开发油田,使全球原油产量大增,由此也刺激了油轮船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在1亿t左右。从进口来源看,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其中49.6%来自中东,22.8%来自非洲,15.2%来自东南亚,海运量约6450万t。随着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面临繁重的石油海运任务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从1997年开始以年均2·6%的速度减少生产。为了填补大庆油田减产造成的缺口,一方面开始集中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近海地区寻找新油田,另一方面努力寻求海外资源———“巩固中东,发展周边,扩大非洲,开拓美洲”成为我国石油业  相似文献   

17.
陈杏儿 《中国船检》2013,(12):47-47
FPSO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存储、卸载设备,不需要敷设管路或进行其它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项成本卡相对较低、前景很好的事业。一般来说,FPSO的工作海域主要集中在东南弧和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8.
《水运文献信息》2005,(5):30-30
预计今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为6.5亿,非欧佩克地区石油产量未来将大增,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4.3%明年达4.4%,美国政府正考虑追回战略石油储备2700万桶,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执意将失矿石提价110%,  相似文献   

19.
三、世界石油需求及预测 1.世界石油需求(消耗)表24为历年世界石油消耗量。通过比较表7和表24可见,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耗量基本持平,略有波动。1981年以前产量一直大于消耗量,节余的储备量在1985年以后消耗量大于产量的时期被冲销。进入本世纪以来,连年都有产量缺口,但以亿吨计的平衡情况比以万桶计的情况要好,资料来源都是BP,出现的误差难以解释(见表25)。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原油主要海上运输航线和运量世界原油海运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Fearnleys统计,2001年达到15.9亿吨,比2000年下降1%.1993年至2001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3。%。主要出口地区是中东、近东、北非、西非、加勒比、东南亚和北海地区,主要进口地区是西北欧、地中海地区、北美和日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