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如何合理确定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的收费车道数,以及选择主线收费站设置的理想位置,并以临长路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收费车道数宜少不宜多,跨省公路其交界处主线收费站或合并调协或靠近设置。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东已全面进入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第二阶段的工作。根据这一阶段的实施方案,广东将撤消雅瑶、三水、陆丰、清远、汕头等17个主线收费站。2007年底广东联网收费ETC车道将达到307条,到2010年,在全省所有主线收费站,珠江三角洲、广州和深圳地区绝大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将都设置ETC车道。  相似文献   

3.
北京至台北国家高速公路是连接我国华北、华中与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公路运输大通道,便捷联系北京、天津及福州与台北等城市,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居重要地位。根据规划及工可要求,京台高速公路廊坊段在冀京界与九州枢纽(京台高速公路与密涿高速公路交叉枢纽互通)之间应设置冀京界主线收费站及万庄服务区,由于空间受限,桩号范围仅限于K0+000~K2+500之间,长度为2.5公里,如果分别设置服务区和主线收费站,驾驶人员由九州枢纽驶出后,先后经过服务区和主线收费站,那样车辆不仅在将近3公里的范围内道路不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而且主线收费站、服务区、枢纽互通三处距离太近,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设计组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用主线收费站与万庄服务区合建的方式,尽量缩短车辆加减速段落,保证车辆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京乌国家高速公路晋、冀、蒙三省路网、收费站建设和收费软件特点,综合考虑京乌主线车辆过收费站停车次数、改造工程投资和现有收费站利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最佳的三省建站方案、通行卡流转方案、费用拆分方案和跨省收费费率标准执行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京乌国家高速公路山西段约8.9 km公路的通行费收取难题,最后为该路段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提出进一步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路收费网络的不断拓展,路段间主线收费站渐渐多了起来,造成了多次缴费、收费站建设浪费等问题,为此联网收费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另外,公路收费站的通行效率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作为收费方式的一种趋势,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方式被逐渐应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广东省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施较早.特别是采用了组合式的收费技术,把人工半自动收费(MTC)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方式结合起来,在出人口选择适当的车道通过,后台对经过的路段进行路桥费拆分、结算,从而既实现了联网收费,也实现了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这种联网收费与电子收费结合起来的收费模式符合我国公路收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高速公路收费方式的现状和主线收费站交通堵塞的问题,提出基于双界面卡和双片式电子标签的组合式收费技术方案,可完整地解决现有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推进,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收费由计重收费改为按车型收费.在这种新收费模式下,如何保障通行的货车高效、准确收费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E TC车道动态称重方案的实施与应用,即在现有的E TC车道上增加治超设备,实现入口管控,满足取消省界主线收费站后...  相似文献   

8.
丁鹏飞 《交通标准化》2014,(9):14-15,22
结合京新高速公路河北省张家口段一期京冀界北辛堡主线收费站的交通量现状,选取管理部门提供的收费站交通量报表,对该收费站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进行了重新计算,以确定现有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能否满足目前的交通量需求,并提出满足现有交通量的收费车道数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收费站应设置统一的ETC专用标志,并在收费站前500米处设置ETC车道预告标志;所有ETC的路侧收费设备使用前都要通过检测中心逐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梁冰  马晓忠 《北方交通》2023,(3):65-67+71
阐述了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机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对入口治超机电设备安装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及收费站广场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三种系统布置方案,分别为被交道路或连接线高速称重检测车道、收费站广场外侧称重检测车道、收费站外广场及入口收费车道结合检测车道。高速称重检测系统、入口称重检测系统均由称重检测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闭路监视子系统和附属设施等构成,二者的具体联动方式存在差异。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治超系统的设置与统一,可有效推进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改革,对于促进地区和全国高速公路规范与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