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斜拉桥主梁在施工中受力十分复杂。文中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云阳长江大桥施工各个阶段的主梁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其安全性.同时总结了该桥在施工中的应力分布和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2.
西江大桥为主跨320m的双塔中央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塔位于主梁的中间,主梁采用大悬臂单箱五室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该桥在结构特征和受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复杂性.文中建立了塔-梁处的主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在主梁根部最大轴力作用下,塔梁相交处的主梁、斜拉索的第一个锚块、边/中纵隔板的局部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斜拉桥箱形主梁底板厚度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斜拉桥不同底板厚度的箱形主梁建立了五个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施工阶段的空间应力分析.通过分析,归纳出斜拉桥中此类双箱单室倒梯形截面在不同底板厚度下的应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设计及优化措施,以望对今后斜拉桥主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过程中参数变化对桥梁成桥状态的影响,以保靖县酉水三桥为项目依托,采用MIDAS/Civil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相关参数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扣索索力为该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最敏感参数,其对主梁位移、主梁应力、主塔塔顶位移以及塔根应力的影响均较大,其次为结构自重与整体温度,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不计.在酉水三桥施工监控中应加强对扣索索力、结构自重与整体温度3个参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简支组合钢板梁桥具有构造简单、自重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桥梁较宽时,多主梁的布置方式可以充分改善主梁及桥面板的受力从而使构造简化。以某42m简支多主梁活载组合钢板梁为对象,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分别按照双层单元法、联合截面法、混合单元法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这种组合梁的受力及建模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组合作用下,双层单元法和联合截面法的应力基本一致,二者与混合单元法相比较,钢主梁顶板应力比较接近,底板应力偏大。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PC斜拉桥是设计、监控、施工高度耦合的结构,而主梁的线形控制效果是PC斜拉桥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重点和难点。以济南市纬六路斜拉桥为例,结合该桥的具体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阐述了主梁的施工流程、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对设计上采用斜拉索一次张拉到位的设计理念给施工控制带来的许多问题,通过采用先进的“双控”方法,建立可行的施工控制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处理方法,解决了主梁线形控制问题并减少了调索程序,可为PC斜拉桥设计、施工、监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实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2):80-82,137
为探讨不同合龙顺序对连续刚构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4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边中跨同时合龙与边中跨依次合龙时主梁应力、线形及墩顶截面弯矩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成桥及10 a收缩徐变工况下,不同合龙顺序对主梁应力影响轻微,在实际工程中可忽略不计;采用边中跨同时合龙时,主梁最大竖向变形比依次合龙时明显增加,墩顶截面弯矩也有一定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斜腹板倾斜角度对斜拉桥箱形主梁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改变斜拉桥的斜腹板倾斜角度,对不同情况下的箱形主梁建立了五个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箱形主梁的应力分布特点,归纳出斜拉桥中此类双箱单室倒梯形截面的薄弱环节及斜拉桥箱梁在不同斜腹板倾斜角度下的应力变化.考虑到梁段以外附近区域的作用,在其两端面上施加了由平面杆系结构分析所得的端面内力,另外,索力和预加力(梁纵向、横隔梁横向、斜腹板竖向)也施加在相应的位置,分析了不同斜腹板倾斜角度下的箱形主梁在自重、索力和预应力作用下的空间应力效应.通过对以上工况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给出了斜腹板倾斜角度的合理化建议,以望对今后斜拉桥主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砼部分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座2×80 m独塔单索面预应力砼部分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为对象,建立了以主梁线型控制为主同时兼顾斜拉索索力、主梁应力的监控体系,通过监控体系的实施,使桥梁得以高精度合拢,取得了满意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MZ1400T上行式双向移动模架主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说明模架主梁浇注前后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及主梁纵向抗倾覆稳定系数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移动模架在箱梁线形、混凝土外观控制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以后同类型桥梁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不同截面形式开口断面主梁的涡振性能及其发生机理,针对半开口和分离边箱开口断面2种主梁,进行了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考虑等效质量、风攻角和阻尼比等因素的影响,计算了2种主梁断面的斯托罗哈数;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理论,估算了实桥竖向涡振振幅;建立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了2种主梁断面周围的瞬时涡量和平均流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种主梁在风攻角为3°和5°时均发生竖向涡振,且出现2个涡振区,第2个涡振区主梁竖向涡振最大振幅明显大,5°风攻角时2种主梁竖向涡振振幅比3°风攻角时大75%;风攻角为5°,阻尼比为0.8%时,分离边箱开口断面主梁竖向涡振最大振幅比开口断面大28%;随着Scruton数的增大,主梁竖向涡振的最大振幅接近线性减小,相同Scruton数工况下,5°风攻角时分离边箱开口断面主梁竖向涡振振幅最大,3°风攻角时半开口断面主梁振幅最小,说明正风攻角越大,主梁断面越钝,其涡振性能越差;5°风攻角时分离开口断面更钝,引起气流更大的分离,来流风在2种主梁断面的桥面上方和主梁开口处均形成漩涡,由于斜腹板和风嘴作用,主梁开口处尺寸较大的漩涡被打碎为几个尺寸接近的较小漩涡,优化了主梁的涡振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了连续箱梁的适用范围、布孔原则 ,截面特性以及桥台、桥墩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连续箱梁拆除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待拆的桥梁位于城市闹区,环境复杂,拆除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重力弯矩逐段爆破解体方案的设计、参数选择、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弯复合梁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预应力钢筋砼组合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它的构造特点及使用特性,说明预弯梁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工程概况 大庆市东干路立交桥为二层半定向组合型通式立交桥,该桥上部为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国修建了很多弯梁桥,但是由于设计理论和计算软件刚刚起步,主要采用基于假定条件下的杆件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在支撑体系的模拟和优化上存在很大缺陷,导致目前很多既有弯梁桥支座产生偏移、脱空等严重病害。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桥梁设计理论的革新和设计软件的发展,基于空间有限元的理论和三维实体模型的计算方法,使支撑体系的真实模拟和优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铁路梁桥挠度智能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当前轨道交通对桥梁微挠度的要求,研究了行车条件下对铁路梁桥挠度进行主动控制的方法,提出了可以实时调节索力的智能预应力系统的概念及结构,以中国铁路32m跨度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标准简支梁为例,考虑快速移动车辆荷栽,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智能预应力的效应,提出了一个实现微挠度梁桥的智能预应力控制算法。结果显示智能预应力系统可以调节结构在静活栽下的挠度,使其达到跨度的1/3200,在相同挠度控制标准下可以降低梁高达到10%以上,使桥梁始终处于最佳服役状态.  相似文献   

18.
高架桥弯梁抗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依据淮河入海水道高架桥工程,采用空间有限元数值方法,构建了全桥的空间仿真模型,分析了多跨独柱墩弯梁桥的抗扭稳定性。考虑了引起弯梁抗扭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弯梁恒载、温度效应、车辆的偏心行驶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组合时对弯梁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粱桥的抗扭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弯梁的扭转变形和支座的支反力上,特别是要设计合理的支承方式,避免支座出现脱空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净跨径为308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由于宽跨比较小,该桥拱肋的横向稳定是桥梁安全的关键。介绍了该桥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在不同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某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并探究了跨数、斜交角、台后土密实度和墩高等主要结构及基础参数对该类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中震害变形主要集中于桥台桩,桩顶截面在峰值加速度为0.4g的地震作用下形成塑性铰时,墩顶支座无破坏,且桥墩几乎无损伤;桥台桩位移及纵桥向弯矩的最大值均位于桩顶,而横桥向弯矩最大值可能位于桩顶或桩身反向弯矩峰值处;随着跨数的增加,整体式斜交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尤其是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及桥面转角明显增大,当跨数由单跨增加到4跨时,地震响应均增加了1倍以上,墩顶支座剪切应变甚至增加近2倍;随着斜交角的增加,桩顶纵桥向位移、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及中跨转角明显增大,斜交角为60°时,桩顶纵桥向位移增加了3倍以上,斜交角为45°时,墩顶支座剪切应变最大;随着台后土密实度的增加,各构件纵桥向位移响应与墩顶支座的纵向剪切变形降低,桥台桩、桥墩纵桥向位移及墩顶支座纵向剪切变形分别减小了12.9%、9.3%和9.5%;随着墩高的增加,墩顶位移明显增加,而支座剪切应变明显降低,但桩顶位移及桩顶截面屈服面函数值几乎不变;当墩高从4 m增大到9 m时,墩顶漂移率增大了42.1%,墩顶支座剪切应变减小了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