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内停车位挤占道路空间资源,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安全存在隐患。有必要探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交通量条件,使整体停车效率最大化。以机非混行条件下的单幅路为研究对象,结合常州市路内停车调查数据,通过VISSIM仿真的方法研究设置路内停车位对路段交通流造成的影响。利用VISSIM建立路内停车模型,设定机动车饱和度为0.1至1.0(步长为0.05)、非机动车饱和度为0.1至1.0(步长为0.1),共模拟190个机非混行场景,分析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均延误。参考交通影响评价中的长路段评价方法,选取其中的延误率作为设置路内停车位后路段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提出机非混行路段设置路内停车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条件。  相似文献   

2.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路内停车影响下的非机动车越线占用机动车道的行为,采用寿命分析法对越线行为和非机动车流量数据进行建模. 提出有效流量概念描述越线行为发生概率同非机动车流量间的关系,并以此衡量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的影响. 根据越线行为发生情况将流量数据定义为删失数据与完全数据,并分别采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进行模型估计. 结果显示,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越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有效流量,增大越线行为的发生概率,有效流量分布同非机动车道宽度具有正相关性. 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价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并为路内停车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辆在进出站过程中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对交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公交车进出3种布置形式车站时的机非混行交通系统,阐述该3种系统机非干扰形式与延误产生机理;基于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出行效益最大化,以机非混行系统延误为目标,构建基于2种延误折算方式的系统延误模型;并利用VISSIM软件完成84个仿真场景用于描述这3种公交车站布置形式下的延误影响效果.仿真数据表明,3种公交站布置形式下混行系统的延误随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延误模型可应用于分析与判断不同机非流量条件下公交车站布置形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机非混行道路交通改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城市中有很多道路是机非混行,其主要问题是安全性差、机非干扰严重、通行效率低.以解决混行交通问题为目的,采用冲突分析的方法,对路段、交叉口的潜在交通问题、交叉口空间划分、交通组织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针对混行问题,从机动车、非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慢行交通一体化思想的改善方法,并讨论了方法的适用性.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充分保证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并提高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增加停车供给和绿化面积.该方法较适用于原人行道较宽的一块板和两块板道路的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5.
路内停车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兴  姜波  王殿海  陆键 《城市交通》2009,7(2):28-32
探讨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产生阻碍造成的延误,能够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确定合理的路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双向两车道路内停车路段,分析车辆运行特性。在流量较小、流量较大两种情况下,研究由路内停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流量较小情况下,将停放车辆看作一个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路内停车对交通流延误影响模型;流量较大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离开图示,建立了相应的延误影响模型。最后,通过应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给非机动车道路内停车泊位的优化设置提供理论依据,运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非隔离带的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构建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基本通行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交通构成和时间障碍率,计算出相应的基本通行能力修正系数,得到路内停车影响下的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路内停车使非机动车道实际通行能力降低了14.04%;通行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为4.56%;距离隔离带开口近的泊位比较远泊位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有效的路内停车管理策略,以避免路内停车对出行的过度影响,分析了路内停车位的空间比例、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以及路内停车后的步行距离三个因素对行程时间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行程时间模型。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发现路内停车对车辆行程时间的影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路内停车管理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概述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而静态交通管理严重落后于城市动态交通的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路内停车问题便是其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城市停车问题的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大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路内停车拥挤.停车资源被过度利用.而路外停车场利用率不高:二是路内停车管理混乱,违章停车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1):171-172
针对应用广泛且交通干扰大的人行道内停车模式,分析路内停车定义,完善路内停车概念。总结国内外常见的多种路内停车模式,如人行道内停车、利用中央隔离带停车、无隔离带路边停车等。通过交通流线、效益成本、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不同停车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得到不同路内停车模式的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停车现状、问题及成因,指出国外停车模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作为城市停车系统的两种表现方式,各自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单方面弱化任何一种停车形式都会削弱整个城市停车系统的停车效率和效益,而且,在某些条件下,路内停车具有路外停车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故在城市停车系统中,应让二者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协调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