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4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并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承载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裂缝开展情况均有一定的影响; ANSYS模拟计算所得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2榀2种类型(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和仅梁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其破坏形态、延性、强度、刚度及能量耗散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能量主要由框架的非预应力构件承担,而且主要集中在框架柱上;对于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框架,能量大部分集中于框架的中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根普通钢筋的RPC梁及3根具有相同配筋的无粘结预应力RPC梁进行等幅疲劳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梁在相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承担压力区边缘应变﹑受拉区普通钢筋应变﹑试验梁跨中变位随疲劳荷载反复次数的变化态势。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在上限值为0.3Mu下限值为0.05Mu的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两类型梁的疲劳寿命都在200万次以上。伴随着反复外力实施次数的增加受压区边缘应变﹑普通钢筋拉应变﹑跨中挠度都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中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的变化速率比普通钢筋RPC梁的变化速率快,表明了无粘结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疲劳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8片无粘结部分参应力砼梁的疲劳抗剪试验结果,分析了箍筋应力及试验梁的破坏现象,研究了剪跨比,承应力度,疲劳上限剪力,荷载作用次数,配筋率对箍筋应力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箍筋应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某座双塔三跨部分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FEA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索梁锚固区梁段实体模型,通过对竖向预应力的选型及横隔梁的钢束配置情况对比分析,得出拉索区横隔梁空间应力分布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横隔梁区域以及索梁锚固区箱室局部存在较大拉应力,通过施加横隔梁横向钢束,其拉应力值得到了有效降低,以防止横隔梁底部及索梁锚固区箱室出现开裂现象,同时竖向预应力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棒,较传统竖向预应力钢筋具有材料性能优异、施工工艺简单、施加预应力效果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控制一直是工程界和理论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议最多的问題之一。本文在分析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用限制钢筋应力增量的办法来控制裂缝宽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针对六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和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重复荷载作用之后裂缝宽度和普通钢筋中残余应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考虑该残余应力的重复荷载作用N次之后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用于限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钢筋中应力增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准确性,对T形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加载破坏试验,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T梁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型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受力和变形。发现利用实验与有限元法得到T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荷载-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并呈现良好的非线性,但是通过荷载试验得到T梁的超载能力为9.07 kN.m,按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超载能力为12.48 kN.m,偏差较大,原因是分析模型偏于理想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在总体上能够有效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中各个量的非线性变化,对超载能力的求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及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件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预应力水平对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试验研究表明,随预应力水平的增加被加固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抗弯刚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的现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弯矩的多种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将在桥梁工程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为分析对象,建立材料分析模式,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编制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通过对梁的抗弯,抗剪性能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提出相应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以某公路桥梁加固为例,介绍无粘结环氧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方案,应用专业桥梁分析软件桥梁博士计算分析该加固方案在该桥加固中的效果,并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对钢锚固块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无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的具体施工工序以及关键技术,为桥梁加固设计和施工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无粘结筋的变形不符合平截面变形假定,因此由外荷载引起的应力计算比较复杂。从分析当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现状入手对当前应用较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多种求解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预应力在工程上越来越多的使用.与预应力有关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所施工的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航站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4499.45m^2,主体为二层预应力框架结构.由于部分框架梁跨度较大.且结构平面超长.为控制框架梁挠度与裂缝,减小框架梁截面,部分大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部分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其中梁内有粘结预应力筋为三段抛物线布置。  相似文献   

1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斜裁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25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中17根直筋梁的试验资料,分析讨论了预应力度、剪跨比及配箍率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在编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公式概念清晰,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最后还将建议公式与有粘结预应力砼梁抗剪公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嵌贴长度的表层嵌贴预应力CFRP板条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加固梁和对比梁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不同嵌贴长度的加固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最终破坏模式等抗弯性能。同时建立了加固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不同嵌贴长度下的加固模型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预应力CFRP板条嵌贴长度,能有效提升加固梁的抗弯性能和延性随之提升,CFRP板条材料的利用率也随之升高,同时加固梁的最终破坏形式由梁底混凝土保护层逐渐剥离破坏转变为CFRP板条达到极限强度断裂破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8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梁的抗剪强度问题;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静载和移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建议计算公式,计算值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刘耀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14(B09):104-105,110
通过无粘结预应力和超长混凝土结构两项技术在北京铁路局科研调度楼中的应用,介绍了梁、板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日益广泛的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应用概况,并根据几个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成功的设计及施工实例,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应用的广阔前景。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设计施工规程、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生产工艺及我们有关无粘结预应力砼梁斜截面抗剪和抗疲劳方面的科研成果,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使这项新技术在我国得到进一步推广,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竖向预应力在大跨连续梁桥上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汉川汉江公路大桥大跨径连续箱梁竖向预应力施工实践和双向预应力模型梁试验研究。在该桥施工中提出并应用于无粘结竖向预应力技术。这在国内大跨径砼桥梁上尚属首次全面采用,它具有孔道直径小,施工简便快速,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为全桥预应力施工创造了较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简化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过程, 减少设计试算的次数, 缩小预应力筋用量的取值范围, 提出了基于裂缝宽度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方法; 从正常使用状态的裂缝宽度出发,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简称《公路规范》) 中对裂缝宽度的规定, 通过最大裂缝宽度求解受拉区普通钢筋的应力, 并建立关于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的一元三次方程; 根据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变要求, 结合《公路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得到了预应力筋用量的上、下限; 给出了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具体验算过程, 并设计了1根T形截面试验梁, 以验证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 验算梁的抗弯承载力及预应力筋用量的上、下限满足规范要求; 试验梁的荷载与挠度基本呈现三折线关系, 在外荷载为50.0kN时, 试验梁跨中出现裂缝, 外荷载为128.5kN时, 试验梁受拉普通钢筋屈服, 外荷载为157.8kN时, 试验梁跨中混凝土压碎破坏, 试验梁总体呈延性破坏特征, 满足承载性能要求; 在受拉普通钢筋屈服前, 试验梁实测最大裂缝宽度为0.18mm, 未超过预估的最大裂缝宽度0.20mm, 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可见, 提出的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能够简化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