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 A 级以上轿车开始抛弃拖曳臂式后悬结构,转而使用操控性能更好、乘坐舒适性更高的多连杆或双叉臂式悬架。这是否意味着逐步落伍的拖曳臂式悬架已无用武之地了我想答案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拖曳臂的变形量和模态,然后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导入ADAMS/Car中建立刚柔耦合的汽车多连杆后悬架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刚柔耦合悬架模型比刚体悬架模型更为合理,能在设计阶段更真实地预测与分析汽车悬架的性能,同时也说明拖曳臂的刚度是对多连杆后悬架运动学特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通过某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扭力梁各部件对关键KC指标的贡献量,然后针对拖曳臂衬套贡献量最大的3个KC指标,研究了拖曳臂衬套的限位位置、衬套的布置角度及衬套的刚度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论指导了某平台扭力梁悬架系列车型的拖曳臂衬套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前两期杂志里我们对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麦弗逊式和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作了介绍,这期我们将继续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探讨,而主角就是常用于中高档轿车和 SUV 前悬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从结构上来看,双叉臂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点为:下控制臂都由一根 V 字形或 A 字形的叉形控制臂构成,液压减震器充当支柱支撑整个车身。不同处则在于双叉臂式悬架多了一根连接支柱减震器的上控制臂,这样一来有效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有来有往     
《汽车与运动》2008,(12):14-15
Q最近发现别克新凯越的后悬架有三种叫法:1.单纵臂扭杆独立悬架;2.拖曳臂半独立悬架;3.双连杆独立悬架。我在教科书上查到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可经销商非常自信地说是多连杆后悬架。请编辑们给看看到底应该叫什么? A:新凯越的后悬架是双连杆独立悬架,属于麦弗逊独立悬架用于后悬架的一种变种。它与麦弗逊独立悬架结构非常相似,同样以减振器作为支柱,不过麦弗逊悬架中的具备左右转向运动功能的A型下摆臂被两根螺栓铰接固定的横拉杆所替代。这种双连杆悬架部件简单,结构重量轻,悬架运动行程也较大,可以实现不错的舒适性。正如你所说,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而经销商所谓的"多连杆后悬架",实属专业知识欠缺或是在忽悠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在前两期杂志里我们对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麦弗逊式和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作了介绍,这期我们将继续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探讨,而主角就是常用于中高档轿车和SUV前悬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五连杆式非独立悬架是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非独立悬架的基础性结构,其他的如四连杆式以及双纵臂结构都是五连杆式的变形结构,五连杆各导向臂的受力分析,五连杆式非独立悬架的应用案例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汽车的不等臂式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应用CATIA软件建立了汽车悬架的三维立体简化模型,并且对前悬架样机模型进行了静态干涉析分析,为悬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一轿车行驶6400公里左右时,后悬架托臂出现开裂的现象。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用 Hypermesh软件对后悬架托臂的CAD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ABAQUS为求解器,对托臂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强度校核,根据托臂的应力分布情况来分析断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为托臂的前期设计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动力性能★★★☆☆配备4G64发动机,技术成熟。配合三菱Sports-Mode&Invecs-||智慧型手自排一体式变速器,操控方便、起步快、提运也快。操控与舒适性★★★★☆超控好过很多轿车。前悬架采用麦弗逊独立式,半拖曳臂式的后悬架以高刚性材质加上特殊几何配置,提升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更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内部空间的宽敞和座椅的灵活多变是其重要的卖点。1.2m高,2.7m长的超大室内空间,能轻松乘坐7位成人。驾驶座椅具有8方向电动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14,(7):146-147
<正>Q1:我对马自达品牌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更对其经典跑车MX-5情有独钟,最近马自达发布了尚未面世的第四代马自达MX-5所配备的全新底盘系统,请编辑老师介绍广州读者:赵起钟A1:从外观上观察,新一代MX-5的底盘仍采用上代车型的悬架设计,前悬架结构为双叉臂式,后悬架为多连杆式,这种悬架形式对车轮控制更加稳定。虽然悬架结构与上一代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不过细节方面的改动还是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Car中建立了传统型麦弗逊悬架及控制臂改进型麦弗逊悬架模型.通过运动学仿真计算可知、在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改进型麦弗逊悬架使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主销内倾角,车轮转角、抬头量和点头量的变化范围更小,主销后倾角变化范围稍大,更有利于操纵稳定;与传统型麦弗逊悬架相比,控制臂改进型麦弗逊悬架运动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某多连杆悬架下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结合机构运动学和有限元优化方法,通过运动包络技术获得下控制臂的初始设计域,综合运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技术确定下控制臂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典型工况强度校核以及样车可行性与可靠性试验综合验证,实现了满足运动空间和强度要求下控制臂的正向设计。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为汽车悬架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自达6     
《世界汽车》2003,(1):39-39
将要在一汽投产的马自达6(日本本土称Atenza)是马自达公司在2001年东京车展上推出的一款中档轿车.马自达公司对该款车型的底盘进行了改进,强化了边梁式车架,前后悬架分别使用了独特的双叉臂式和多连杆式构造,车身与车架通过阻尼弹簧相连.  相似文献   

15.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悬架空间运动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采用R-W方法进行悬架分析归结于求解大量非线性的约束方程组,存在较大误差,没有很好的发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系统分析优势,本文以轿车,微型车广泛采用的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为例,提出降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悬架分析中应用的计算误差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四轮定位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调整方案,该方案采取偏心螺栓初始值设定→人工微调→助力臂定扭的方式进行调整,极大的提升了四轮定位的节拍,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汽车钢板弹簧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干涉量校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两点法”来确定转向垂臂位置的方法;并根据转向垂臂运动轨迹,以Matlab软件为计算平台,开发精确确定客车转向垂臂位置的应用软件;同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两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戴勇 《上海汽车》2000,(4):18-20
现代轻型轿车后悬架的设计要满足两个主要要求,即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两个要求常常矛盾并相互制约。本文对后悬架的类型和选择,纵臂扭梁后悬架开发设计中的安全性的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麦弗逊式前悬架的设计改进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是减振器作滑动支柱并与下控制臂组成的悬架形式,与其它悬架系统相比.结构简单、性能好、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少。因此对布置空间要求高的发动机前置前驱动轿车的前悬架几乎全部采用了麦式悬架。文章针对汽车悬架的设计发展趋势,论述了当前麦弗逊前悬架的主要设计改进,并对改进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全面揭示麦弗逊式和双横摆臂式两种悬架的运动特性及其影响规律,以最小化车轮定位参数、侧倾中心高度和抗点头率等参数梯度的绝对值为目标,采用悬架运动学参数对硬点坐标的灵敏度分析和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运动学特性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悬架的运动学特性,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最后给出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对这两种悬架选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