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IS与VTS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运用了先进的船舶导航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AIS系统能够为船舶避碰和船舶航行提供辅助决策,增强船舶识别和动态信息广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优势分析入手,论述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内河船舶避碰技术中的应用,对船舶避碰的数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并仿真验证了船舶的避碰过程。从仿真结果看,通过优化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物的探测距离和精度,能够最大程度帮助船舶提升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白木  子荫 《天津航海》2002,(4):36-38
1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使用VHF的通信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对船舶识别问题的解决一直是研究人员倾注心血的方向.船舶识别以及识别方向上的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京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掌握船舶航行规律,对桥区水运安全监管及航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大数据,采用自动化并行航迹密度计算方法,识别出不同大小的船舶在不同水期的规律航迹分布,并结合多源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大桥水域船舶航行总体符合航行规则;相比小型船舶,大型船舶...  相似文献   

5.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巧丽 《船电技术》2002,22(6):49-5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一种船舶导航设备,用于自动连续发出本船静态、动态和航次信息,安全短消息,同时也自动接收周围船舶发出的这些信息,并与海岸基站进行信息交互,达到船舶避碰、领航调度和航运管理等航行辅助决策的目的,提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避免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提高船舶安全航行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AIS的背景,发展以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常青丽 《舰船科学技术》2022,44(10):151-154
以充分掌握船舶航行动态为目的,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航迹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使用跟踪监控单元内的海事雷达和船载单片机监控终端获取船舶航行数据后,利用无线通信单元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调器等设备将船舶航行数据发送至数据存储与集成单元;利用该单元对船舶航行数据进行打包分发、在线压缩和存储等处理。航迹识别单元从数据存储与集成单元内调取压缩存储的船舶航行数据,并对其进行区域航迹提取、坐标转换和时间校准后,再利用基于数据挖掘的轨迹融合方法完成其航迹识别,然后将识别结果发送至展示单元呈现给用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其运行稳定性接近99.5%,并且具备良好的通信传输能力;也可在船舶航迹复杂交错和存在其他船舶干扰情况下有效识别目标船舶航迹,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全球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将给船舶航行安全带来重大的变革.国际海事组织IMOMSC73会议通过AIS强制性安装议案,要求2002年7月1日前建造的从事国际航运的各类船舶必须于2003年7月1日到2008年7月1日前配备AIS设备,而AIS是集船舶碰撞、船舶自助识别、船舶跟踪、船位报告、航行数据记录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船员对该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必将影响到船舶航行安全及AIS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只有通过必要的相关培训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船检》2005,(11):55-55
为加强沿海航行船舶安全管理.提高船舶安全航行的技术条件.改善沿海通航秩序.经研究.决定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具有识别船舶、准确追踪目标、简化信息交流以及提供其他动态信息的优势功能,对于加强水上交通管理,提高航行安全以及保护水域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对AIS设备在海事监控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白木  子荫 《中国水运》2002,(6):38-39
什么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通信和相互识别是海上航行和近海调度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雷达在恶劣天气和障碍物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VHF通信又面临语言交流的困难.因此,船舶识别以及避碰既是助航设备研究的难点,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受到海上信号强度的影响,使得障碍物识别系统响应速度变慢,识别精度降低,因此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对船舶障碍物进行自动识别。在分析船舶障碍物自动识别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并结合船舶障碍物信号处理器的内部结构,设计了船舶障碍物信号处理器,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算法提取障碍物识别算子,完成了对船舶障碍物完整性的判断,结合船舶障碍物识别流程,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了对船舶障碍物的自动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船舶障碍物自动识别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海上航行船舶的碰撞次数,降低系统的失误率,而且能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孙成琪 《中国水运》2007,7(2):15-16
介绍了现代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船舶集成驾驶台、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并对船舶集成驾驶台和电子海图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05,(4):32-32
为加强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提高船舶安全航行的技术条件,改善沿海通航秩序,交通部海事局决定对部分沿海航行的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相似文献   

14.
陈勇升 《江苏船舶》2005,22(6):34-35
在“数字交通”时代,航行船舶需要了解可能到达地方的距离;需要了解在海图上的位置;需要了解周边船舶的船名、航行状况等信息;需要了解与它船的距离;还需要有自动导航、避碰系统;通信及信息交换系统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电子海图的使用有助于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轮在设置、使用AIS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SISTEM以下简称AIS设备)旨在提高海上航行安全、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要求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在2004年12月31日前,500总吨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在2008年7月1日前强制安装AIS设备。中国海事局在2005年10月14日发出《关于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的通知》,要求沿海航行的所有客船、500总吨以上的油船、危险化学品船、集装箱船于2006年4月30日之前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2006年5月1日起开始检查AIS设备的安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得以形成,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助航设备。AIS的有效应用,能够基于船舶间与船岸间船舶信息开展自动交换、检测和识别,以便准确把握船舶航行的状态信息。本文就AIS对船舶操纵和船舶避碰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对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下的船舶异常行为进行有效识别,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船舶位置和船舶航行状态的多角度船舶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将船舶航行状态分为停留、直行和转向等3类,对网格化水域内的船舶航行状态进行统计,获得船舶正常航行状态的区域分布情况;利用核密度估计算法对船舶位置特征进行提取,获得正常航行位置的区域分布;利用正常船舶航行状态和船舶位置分布情况对船舶异常行为进行识别。选取曹妃甸水域的船舶轨迹数据,用以验证异常行为识别模型的检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船舶位置异常识别取决于阈值的设定,宽松的阈值识别的异常位置包含船舶较少的航线轨迹,严格的阈值识别的异常位置反映船舶的危险行为;在船舶航行状态异常识别中,该方法可以对航向大幅度波动和航速剧烈变化的船舶异常航行行为状态进行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杨亮  胡伟 《世界海运》2011,34(1):49-50
提出海事监管部门提高重点船舶的监管力度、保障航行安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已经完全覆盖中国沿海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岸基系统为船舶监管提供技术手段的解决方案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民     
《珠江水运》2014,(21):40-40
梅州:免费为客船安装AIS10月23日,梅州海事局开始给全市9家航运企业60艘客船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终端。据悉,该设备是梅州局争取,部局、广东局免费赠送的。安装AIS的船舶将实现远距离识别它船船名、实时船位、航向、航速等功能,避免了船舶碰撞,确保了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05,28(6):32
交通部海事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船检机构、海事部门、航运企业及中国船级社进一步加强沿海航行船舶安全管理,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必须于2006年4月30日之前配备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