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港伶仃航道狭窄,转向角度大,进出港的船舶交通流十分密集。如何调整初始船位,合理把握转向时机,参考转向速率(ROT),精确地控制超大型船舶在转向后的船位,使之顺利地转入新航段后与对遇、追越船和谐通过,是保证船舶在伶仃航道安全航行的重要转向技巧。  相似文献   

2.
航运     
《中国海事》2011,(5):80-80
全球最大青岛董家口港区主航道疏浚工程启动近日,全球最大的航道工程——青岛董家口港区主航道疏浚工程启动仪式在施工船“长鲸6”号上举行该航道设计总长14.23公里,航道设计宽度390米,航道设计底标高一23.2米,是目前世界港口航道水位最深、超大型船舶通过能力最强的一条航道:  相似文献   

3.
疏浚市场展望与现代自航耙吸挖泥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超大型油轮的问世,集装箱船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各国港口为了满足这类船舶的自由进出港,开始对航道的增宽增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引发了疏浚业施工船舶的大型化和一系列技术问题上的探索和实践,这使整个疏浚业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航运市场发展给疏浚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展示了疏浚业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多次经人工疏浚的广州港航道,宽度为100~250 m,航道边缘及外侧的水深相差很大,时有变化。对于大型船舶,可航水域宽度受到限制,当船舶因避让或因操纵人员的疏忽而使船位偏离航道中线、过于靠近航道一侧岸壁航行时,往往发生船尾被吸向岸壁、偏离主航道,同时船首向航道中心线快速偏转且操满舵无法克服的"侧壁效应"现象。这种现象会引发船尾触碰航道岸壁,损及车舵,若发生在两船会遇时容易造成两  相似文献   

5.
邹祝  陈源华  李昕  李冬 《水运工程》2013,(8):136-140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与维护的疏浚量到底有多少,对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建设维护疏浚的疏浚量和船舶需求分析至关重要,涉及到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船舶的选型决策。总结长江航道维护船舶的相关前期研究工作,探讨在长江下游航道维护疏浚的主要影响要素,提出复杂工况条件下航道维护疏浚量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贤俊 《中国水运》2004,2(4):116-117
船舶航行在海洋上是用天文航海、地文航海、雷达、电测向仪和GPS等方法测定船位,将测定的船位绘在海图上再制定航向,船按该航向航行.内河航道狭窄、弯曲,要求驾驶员时刻掌握本船在航道上的位置,以正确的航向航行,安全地操纵船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海船进出内河航道,然而我国内河弯曲航道宽度有限,加上受弯曲航道扫弯水的影响,大型船舶在内河弯曲航道航行潜在一定风险。船位摆置决定了航行于航道中的船舶能否顺利过弯,在长期航行实践中,主要采用“挂高取矮”这一经典过弯航法。目前,国内外对船舶过弯时船位摆置的量化研究较少,驾引人员大多只凭借经验,并不能根据实际水流条件,准确判断船舶过弯时应摆置的船位。因此,基于“挂高取矮”航法,建立船舶过弯船位摆置数学模型,通过Matlab分别对过弯船舶横移量和航迹带宽度与偏航角和横流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量化研究船舶船位摆置方法。结合尹公洲弯曲航道,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数值计算结论可信,且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黎敏坚 《珠江水运》2023,(13):95-97
在航道拓宽工程中,航道现有航标将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影响疏浚作业;而现有航标为船舶通航的重要导航助航设施,安全意义重大,不可随意移动。考虑船舶航行的安全隐患,在航道拓宽工程中可采用疏浚船舶绕标施工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航道中船舶安全航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航道的复杂性,船舶在此水域航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船舶在进出航道前引航员、船长及驾驶员要做好充足准备;在航道航行时应该注意本船船位、航速、航向以及他船,并按章航行。  相似文献   

10.
杨守威  李昕  张博文 《水运工程》2014,(12):196-200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的进一步上延,对维护疏浚船舶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特点、疏浚船舶船型适应性、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以大中型耙吸挖泥船为基础的适应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船型配置方案,并对主力船型——大型耙吸挖泥船的设计和疏浚效率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航道疏浚工程是按照一定的深度和范围对航道或者港口水域进行挖掘从而对水底的淤泥、砂以及岩石进行清理的港口工程,也是改善航道、港口水域并对其进行改善的主要工程手段之一。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不仅和疏浚物质的特点以及施工区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有关,还和船舶施工工艺有着很大的关系,需要充分的利用船舶施工工艺保障航道疏浚工程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通过一个工程案例,分析船舶施工工艺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航运业的加速发展,船舶的数量和吨位高速增长,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航道的运行能力,航道狭窄、复杂、水位低等都加剧了船舶安全航行的难度,在此形势下,船舶整体船位的操控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以此为研究重点,通过船位运动模型构建,为船位控制提供框架性的指引,同时以单行航道为例给出外力干扰下航迹宽度、偏离距离测算的具体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3.
余彬彬  郑唐文 《船舶》2022,(6):81-86
长江上游航道弯、窄、浅、急,需要每年进行疏浚维护以保证船舶正常通过,但目前疏浚维护方式以硬臂式多功能抓斗挖泥船为主,配备辅助船舶进行作业。该作业模式需锚泊在岸上固定挖泥船,从而导致钢丝绳横穿航道,疏浚过程中阻碍其他船舶正常通航。该文通过对上游作业环境条件以及目前航道疏浚方式的研究,对比分析设计了一种适合长江上游航道环境条件下作业的自行走疏浚装置,并针对该装置提出了一套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评估,得出该自行走疏浚装置及方案能够解决疏浚作业过程中其他船舶的通航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可作为解决上游航道施工问题的新方法,为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航道疏浚是用挖泥船或其他工具在航道中清除水下泥沙的作业。航道疏浚作业属于水下作业,具有较大的施工风险。根据风险源辨识相关规定,对龙口港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施工主体进行风险源辩识,制定了建立施工期通航安全联系机制、合理布局临时码头、优化施工作业计划、加强施工船舶准入管理、合理规划施工船舶航路、加强施工船舶船员的安全教育、加强航道疏浚作业的现场管理等7条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洋山港自然、地理条件,运用目前在航道论证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的船舶操纵模拟器,有针对性地对大风天气下大型船舶撤离洋山港外航道疏浚段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所选5250TEU和8000TEU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模拟船型撤离外航道疏浚段模拟试验的结果并基于航迹带概率分布对试验数据充分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船舶安全撤离外航道疏浚段的可行性,为洋山港大型集装箱船舶在大风天气下安全撤离外航道疏浚段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船舶在弯曲航道行驶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在研究弯道交通事故的基础上,寻找弯道安全航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弯道交通事故的措施是合理布置弯曲航道,谨慎驾驶并加强瞭望,加强警示和监控,提高船舶驾驶人员素质、做好船舶维修保养。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无动力船舶的拖航是一项高难度的航海作业,尤其是在航道狭窄和弯头众多的黄浦江水域。船舶操纵人员首先必须根据黄浦江水域的水文气象条件、通航环境等对拖航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拖带方案,选择合适的拖轮和相关的实际操作人员,在最佳的时机实施拖航作业。通过举例说明黄浦江拖航的复杂性,总结了拖航的经验,提出了超大型无动力船舶在狭水道及弯道拖航操纵作业的技术要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以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曼厅大沙坝无名洲整治方案为依托,阐述了滩险概况及碍航特征。针对采砂对弯道浅滩河段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的影响,从水位、流速、比降、消滩指标等方面分析了采砂前后航道条件和原推荐方案预期效果的变化,认为采砂对疏浚航槽的稳定和船舶自航上滩均会带来不利。提出了通过调整整治建筑物守护滩槽、束水攻沙、调整水面和比降分布等措施,以达到改善航道上滩水力条件和维持疏浚后航槽稳定的目的。得出结论:1)采砂对浅滩河段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均会造成不利影响。2)为保障航道条件和航道整治效果,需要调整整治建筑布置形式,解决新出现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沿海港口城市都在不断加大港口投资开发力度。港口与航道的疏浚施工项目也在逐年增多,疏浚船舶大量的投入建设施工,必然增加了运营港口的通航安全隐患,因此根据各类型疏浚船舶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确保疏浚船舶在施工过程中与运营船舶的通航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疏浚施工中港口与航道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