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道港口》2013,(5):441-447
由声速误差所引起的测深误差是多波束测深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声速剖面的不稳定会引起多波束测深条带发生畸变的现象,导致多波束测深数据精度差甚至无法使用。通过对QINSy软件中声速剖面改正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波束测量声速几何修正模型和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着手,分析了表层声速及声速剖面误差对测深条带的影响,总结了多波束测深条带随着声速剖面变化而发生对称弯曲的情况。通过模型建立,给出了表层声速及分层声速误差对波束测深值影响的量化值,从而在多波束数据后处理过程中可更好的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郑彤  郭薇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5):131-132,134
海水声速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深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声速剖面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文章从声速在海水中的传播出发,阐述海水中声速的测量,并通过对海区实验数据的分析,对声速的较正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6,(3):316-319
回波测深是目前水深测量采用的主要原理,声速是回波测深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声速影响水深测量精度的基本理论,包括声速误差引起的垂直差、声线弯曲引起的测深差、回波位置偏移以及声速时空变化引起的测深差;同时以瓯江口水深测量项目为例进行了详细量化计算,归纳总结了河口区域水深测量期间声速对测深精度的影响,并就减少相应误差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经成为水下地形测量工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深测量方法。由于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套多传感器的综合性测量系统,与单波束测深设备相比,其测深误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在多波束测量过程中,自然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测量精度。为获取高精度的多波束测量成果,必须对整个多波束测量过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单波束测深仪是现代海洋测量尤其是内河水下地形测量中的主要测量仪器。即使在声速设定正确的前提下,单波束测深仪的观测值仍然会有各类型的粗差。针对其原始水深值粗差处理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地形链"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对单波束测深仪水深观测值的粗差检测与修正算法,针对长江流域的单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算法对各类粗差有明显的检测和修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可机 《中国港口》2007,(7):39-39,41
<正>RESON8125多波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单波束的工作原理一样,都是靠回声测深。唯一不同的在于波束的多少和测深覆盖范围,单波束沿着行走方向测出一条水深线,而多波束能够完成一个面的全覆盖测量。RESON8125设备,面宽约是水深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航道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波束测深系统已在长江航道测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多波束系统的测量要求与长江航道特点,提出了基于先验水深图的多波束系统测线布设方法。并以EM2040C多波束系统应用,经过试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测线布设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张琦 《水运工程》2016,(11):193-198
介绍基于HZMB-CORS的GPS-RTK三维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基本原理、外业采集软件QINSy中的关键设置与操作、内业处理软件Caris中的GPS-RTK潮位的导入与计算方法。通过实地水深数据采集试验与传统验潮的多波束水深测量方式进行比对,分析其验潮精度、外符合精度以及内符合精度,指出了GPS-RTK三维多波束水深测量在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多波束测深精度以及测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完成全覆盖水深测量、航行障碍物探测,使航道测绘技术从外业到内业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文内对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航道中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选型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运工程中高精度水深测量的要求,本文以单波束测深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水深测量的测深原理及主要误差影响因素。分别从定位误差、测深误差、水位误差、环境效应等角度对高精度水深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建议利用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消除水位误差的影响,进行导航延时的改正减少定位误差的影响,利用姿态传感器消除横摇、纵摇姿态角对水深测量误差的影响,最终降低水深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影响,提高水深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王文静  董慧 《航海》2020,(1):22-24
磁力仪能准确探测铁磁物质所引起的磁异常,且不受空气、水、泥沙等介质的影响,但由于其采用拖曳式测量,灵敏度高但定位精度较差。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过程中形成多个波束,可同时获得上百个水深点,实现水下地形的全覆盖测量,定位精度高但分辨率一般。结合磁力仪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特点,综合应用于海底金属障碍物的精确定位。应用结果表明,两者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海底金属障碍物的判读和定位的准确性,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掌握三峡河段航行水深,实行船舶分道航行规范化管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多年使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航道维护监测基础上,日前又添置了一高科技航道水深监测设备—多波束测深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条带测深系统误差来源的基础上,结合多波束测深工作原理,给出了计算各种误差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对如何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多波束测深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水深测量仪器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多波束扫海的系统组成及作业流程。指出利用多波束系统进行扫海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时,由于定位系统与测深系统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产生的系统性延时效应,成为水深测量中的一种误差。本文对单波束测深系统性延时进行了分析,利用后处理软件对系统性延时进行延时补偿,以解决单波束测深系统性延时的问题,并在长江太平口水道进行了相关试验,说明本文所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产iBeam8120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为平台,阐述了该系统组成及其主要技术指标。重点分析了多波束测深误差产生的原因,质量控制措施等关键点。并以乌江—马鞍山段航道测量应用为案例,阐述换能器安装校准,声速剖面改正及异常点剔除等处理流程,最后给出国产多波束航道测量中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波束航道测深数据处理中,需要通过水位改正来去除瞬时测深值中的水位时变影响,通常利用一定数量的水位监测站进行时空内插方法,进而推算待测点观测历元下的瞬时水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戴家洲河段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对不同水位改正方法在航道测深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多波束航道测深的实际作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单波束测深的误差来源,简单分析了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控制措施,结合误差因素分析和对应的精度控制理论,在内河航道工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论证研究,在设备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做了控制航速、测深探头垂直度和RTK精度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效果分析,得出了可以提高测深精度的指导性结论,对类似的水深测量工作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东  王朝 《港工技术》2014,(1):57-59
本文介绍了Sonic 2024电子多波束系统与GeoSwath Plus相干多波束系统在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数据密度、数据精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在浅水区水深测量精度的一致性;针对其各自的技术特点进一步阐明不同类型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程适用性,为多波束设备引进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多波束GNSS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测量为例,对多波束无验潮方法获取的水深测量结果进行了成果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多波束无验潮测深技术测量数据真实可靠,精度有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准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