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航运公司和海事监管部门对内河航行船舶设备工况还缺少有效的监测手段,难以遏止内河航行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在研究嵌入式系统、无线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内河船舶的无线远程监测嵌入式控制器;该控制器成功应用于实际船舶,获得良好效果,解决了内河航行船舶与航运公司、海事监管部门的实时信息交互问题,增强了内河船舶监管的科学性,提高了内河船舶航行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推进技术也正逐步地应用在内河船舶领域。现介绍一种采用电力推进装置的清扫船,通过其在航行及作业情况下,安装电力推进装置与常规柴油机进行设备配置、设备选型、燃油消耗等技术问题的分析对比,证明电力推进装置在内河船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航海中AIS技术的应用变得非常广泛。AIS技术也就是船舶识别系统,由于在航海实践当中有着独有的优势,因此已经成为了航海的必备基础之一。从本质上说,AIS技术是一种实时通讯导航系统,在航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实时通讯和交通联络更加便利。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AIS技术,并分析AIS技术在航海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日益发展,内河船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长江上大型油轮和油驳船队的出现,使得内河水域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船舶向水域任意排放未经处理的舱底水,油轮大量的压载水和洗舱水的排放都严重污染了内河水域,防止内河水域污染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10月15日船检局公布施行了“内河船舶防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更加便捷、更加符合内河水运发展的监控方式,指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航道小型船舶应用受限,无法很好地实现船舶监控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模(GPS/BDS)定位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内河船舶身份识别系统(R-AIS),并分析其为海事监管部门、船主、船闸调度中心等3类服务对象分别实现船舶位置定位、周边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和协助船舶便捷过闸功能,发挥船载终端的功能、实现岸基终端信息交互、优化船载终端供电系统。R-AIS可为船舶监管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提高船舶的过闸效率,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加,消防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特别是内河船舶的火灾,船舶起火原因大多数都与电气老化、油路泄漏有关。船舶火灾隐患,受到水上安全管理部门、消防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极力想方设法提高其消防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加强内河船舶防污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从事长江运输的内河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船舶的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对长江的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而当前的船舶安全管理中,船舶安全管理部门往往偏重于对船舶航行安全等管理,忽视船舶的防污染管理。从有关船舶技术规范及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入手,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船舶尾气处理方法依然存在许多难点,如何提高尾气处理效率,切实做到降低船舶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航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随着以长江为代表的内河黄金水道的不断发展,我国内河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还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内河船舶保有量居高不下。我国内河船舶排放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油品质量较差,给内河沿线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海上及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各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量急剧增加,海上运输船只的体积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保障船舶的运行安全及效率是现代航运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成为大型运输船舶必要电子装备,保障了各船舶之间的信息有效识别。本文研究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重点分析AIS电文信息解析及AIS信息处理系统,提出基于AIS系统的网络安全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0.
如今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随着从事运输的内河船舶数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内河船舶在行驶过程中会向水中排放大量的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等等,还有装载化学品船舶由于翻船事故造成的化学品倾入内河造成的污染,使内河水域水资源质量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内河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详细列举了内河船舶污染的几种类型,随后就当前防污染治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基于目前现状给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波束仰扫的内河船舶吃水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防止内河船舶超吃水航行,需对船舶吃水主动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的内河船舶吃水检测系统。以声纳测距技术为基础,设计内河船舶吃水检测系统方案,完成检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通信协议,采用多波束声纳测深数据滤波去噪算法滤除异常数据,系统实现了船舶吃水轮廓的清晰准确成像,并能数字化、实时显示船舶吃水深度,对于内河船舶吃水监管控制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溢油跟踪浮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内河环境和船舶污染事故特点,开发一种适用于内河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新型溢油浮标跟踪系统.该浮标系统通过水面浮标体系的相关传感系统和岸基监控平台,可以实现内河船舶溢油的实时跟踪与监测,对于应对内河溢油污染事故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内河船舶防止油类污染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晓斌 《江苏船舶》2003,20(4):36-36,4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路运输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内河航道特别是长江真正是百舸争流,不仅船舶数量快速增加,船舶吨位、柴油机功率也不断加大,船舶运输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船舶对水域的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船舶排放的油类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治理整顿时期,内河造船行业要克服和渡过面临的任务不足、资金短缺及原材料紧张三大困难。就任务而言,内河船厂必须变销售管理为营销管理。这是摆脱困境、增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途径之一。一、实行营销管理,必须深化经营思想当前,我省内河船厂星罗棋布,船舶生产能力和船舶市场处于“僧多粥少”境地。究其一:在全省境内县级以上船厂和航运单位的保养厂有96家,如果加上乡镇企业约有400余家,出现了供大于需;究其二:长江下游的部分地区内河船舶更新改造已过高峰期,拥有的船舶数量接近于饱和状态。仅我省内河船舶的运输能力已突破500万吨,出现了运力大于运量;究其三:内河船厂的服务对象即各航运单位出现了三个变化:(1)运量减少、支出增加、油价上升、效益下降已难于船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船舶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对船舶污染进行了防治的船舶数量还很小。内河船舶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船舶垃圾,对船舶污染的防治,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但由于专利及价格的影响,引进技术实施船舶污染的防治有比较大的难度,国内在船舶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本适中的污染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繁荣,港口规模及船舶数量逐年递增,导致发生水域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从分析造成内河船舶污染的原因入手,在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理论上提出了防止内河船舶污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河水运的发展,面临的监管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对目前内河水域监管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面监管形势的严峻。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光电技术进行解读,并分析了两种技术联合为本行业所带来的优势。通过对内河区域船舶监管、落水人员监测、桥区偏航防撞等典型场景进行分析,说明了智能光电技术在内河监管系统应用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内河水运业发展,在船舶密集航区产生了一个新产业——船舶废油回收,出现了一定数量回收废油船舶。该类船舶如能正确引导管理,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反之,不但扰乱市场,而且影响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江苏船舶》2015,(4):22-24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和节能减排国策的实施,紧迫性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整合一个地区水上行政管理和船舶科研人才、设施及技术资料,实行各方面资源的集成优化,共同组建具有地方内河标准化船型工程领域资源共享功能和公共技术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船舶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对其构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红外视觉显示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红外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检测系统在夜间的应用能力,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内河船舶航运系统,该系统对于整个航道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内河船舶的运动特征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分析其航向特点,增强助航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采用红外视觉检测技术,可以在夜间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监控,并通过助航系统实时显示出来,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