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晓越 《江苏船舶》2022,39(1):50-52
针对国内中小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以江苏南通地区海上风电、海洋油气、海工模块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水平、创新元素、产能结构、专业人才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小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具体的举措.结果表明:技术研发、产业集群、产业链、专业人才、国际化合作、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2.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5,(2):34-35,120,121
合理的油价是支撑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条件。但自2014年6月以来,全球油价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跌,导致巴西、北海、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全球重要的海工市场,都相继出现船东撤单或者租家"难寻"的情况,海工行业风险加大。作为海工领域"新生代"的中国企业,如何在市场寒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上层楼?带着这些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集集团副总裁、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于亚。  相似文献   

3.
对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新一代信息化关键技术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对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之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2月上旬,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以下简称:"船舶与海工装备标准创新基地")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牵头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唯一的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对推进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以及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是中国标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历时五年的"海洋工程装备—自升式钻井平台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今天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通过验收,这也是我国首个获得验收的综合标准化项目。该项目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建造中,首创自升式钻井平台标准体系,开拓了海工标准化的新局面,实现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顶层标准体系建设的新突破,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程》2009,31(4)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和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展"和"2009中国国际造船工业装备和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展"于7月23-25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展厅举行,来自美、英、德,意,日、挪,法、新等国和中围的1 20多家厂商参展,集中展出海底工程、海洋平台设计建造、水下机器人潜水装备、海工辅助船、海上钻采系统,造船和海工装备用起重、运输和定位装置、切割焊等主体装备和辅助装备、各类专用工具、检测控制装备、清洗和喷涂装备、重防腐涂料等当代海洋工程和造船用先进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7.
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离不开海洋工程装备,而海洋对于人类的活动风险无处不在,所以为了更安全、有效和经济地取得相应的效益,必须在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地分析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采取合理的对策和措施。海洋工程装备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海工产品包括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8.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亚洲虽然在装备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装备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海工在量变上是巨大的,但仍没有达到真正的"蝶变",不仅与欧美国家不能比,就是跟亚洲海工强国韩  相似文献   

9.
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及市场对船舶压载水净化处理、能效指数提高与节能减排、商船超大型化、智能化等提出了众多新的要求,这对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设各的技术、质量和产品种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国政府和有关企业、研究机构目前正大力建设船舶与海工装备研发试验设施,以满足本国新技术、新设备研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物资仓储管控具有物资种类繁多、仓储点众多、仓储环境复杂、物资调度任务交错进行等特点。为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的物资仓储管控效率,减少手工操作工作量,本文分析了仓储活动流程,构建了基于MAS (Multi-agent System,多智能体系统)的海工装备项目物资仓储管控系统框架,并进一步针对库位分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协商模型和决策算法,最终采用B/S架构开发了基于MAS的海工装备项目物资仓储管控系统原型。实例验证表明,应用多智能体技术可有效辅助海工装备企业进行智能化物资仓储管控。  相似文献   

11.
海洋工程装备因其建造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涉及领域广,建造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多等特点,给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物流管理部门。分析和针对某集团海洋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PIP(ProjectInformationPortal,项目信息门户)的理念,研究了海洋工程项目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功能应用环节,使物流管理工作实现无纸化、信息化、可追踪化,提升了海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一季度,全球海工市场共承接海洋工程装备199.84亿美元,其中大型海工装备成交金额为173.94亿美元,包括钻井装备64.02亿美元/21+17座、生产装备48.79亿美元/12座、水下设备57.81亿美元;海洋工程船共成交25.90亿美元/74艘。成交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约下降了8%。  相似文献   

13.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泽华 《中国船检》2012,(9):56-57,140
2012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回升.建造市场在热点转换中持续繁荣,韩国等世界海工建造强国抓住时机,接获了大量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在海工建造领域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从事半潜船、客滚船、油船、化学品船、矿砂船、特种船、FPSO等特种船舶及海工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管理工作,重点研究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建造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了多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形成了“理论创新-技术突破-高效建造”有机融合的关键产品研制和系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陆域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世界油气开发将目光瞄向了广阔海洋,刺激了海洋工程装备的不断发展。高油价时代激发了深远海地区的勘探开发,也促进了适应相应环境的装备技术研发。但是自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断崖式下跌并长期低位徘徊,对于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发展来讲,能否找到一些装备技术亮点,为寒冬带来一丝丝温暖的气息呢?答案是肯定的,传统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仍然有亮点,备受市场青睐。而新能源的使用带动了其他海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的物资仓储管控效率,减少手工操作工作量,文章分析了仓储活动流程,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的海工装备项目物资仓储管控系统框架,并进一步针对库位分配问题提出具体的协商模型和决策算法,最终采用B/S架构开发出基于MAS的海工装备项目物资仓储管控系统原型。实例验证表明,应用多智能体技术可有效辅助海工装备企业进行智能化物资仓储管控。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疫情、负油价、经济衰退、投资热点开始转向清洁化等一系列因素令上游运营市场温和复苏之路愈加艰难,新租约匮乏和老租约生变已成为市场不得不面对的双重打击,即使装备拆解活动有所提速,也依然难以有效缓解装备供给严重过剩的问题。疫情持续反复叠加低油价冲击,令本已触底的海工市场再遭重挫。2020年成交金额为57.7亿美元,仅高出2016年5.4亿美元,为过去四年中的最低值。从成交结构来看,钻井平台和海工支持船订单稀少已成常态。从过去三年来看,全球钻井平台成交金额占比由2011-2013年高峰时期的50%-60%降至5%-11%;海工船成交额虽然能占到总量的25-45%,但八九成左右为海上风电、海上工程建设等非油气领域的海工作业船,海工支持船的比例仅为2-8%;而浮式生产平台已成为近几年海工新造市场最为主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机电设备》2012,(6):2
为布局"十二五"期间的船舶及海工产业,今年3月,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8月份,工信部又发布《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作为上述两个《规划》的配套文件。与此同时,在工信部发布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被列为了13个省市的优先发展产业。相应的,上海、辽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海洋局12日在北京公布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中国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到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