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纳米ZnO材料在改性沥青方面的应用效果,验证其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文章通过制定相应的纳米ZnO改性沥青、纳米复合ZnO/SBS改性沥青的试验方案,利用车辙试验、SPT简单剪切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等分析四种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纳米ZnO材料显著改善了70~#基质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其中采用复合ZnO/SBS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最佳,远超出规范要求标准;纳米复合ZnO改性沥青混合料与70~#基质沥青相比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值分别提高了约114.1%和233%,最大破坏弯曲应变和残留稳定度分别提高了35.7%和14.5%。汇总可知,采用纳米ZnO改性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沥青路面所面临的早期病害问题,为沥青混合料改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SBS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比,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下降,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降低速度低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试样DS动稳定度不断增加时,RD车辙深度和车辙变形的时间累计A表现为不断缩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的高温性能更适于广西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将硅藻土提纯得到硅藻精土并按不同比例掺入到沥青中,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浸水车辙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出,当硅藻精土的掺配比为13%时,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达到最优效果;硅藻精土掺量为13%时,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到的峰值是基质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的1.05倍,说明加入硅藻精土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在冻融劈裂试验中,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明显增强,其中掺入13%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提高了近6.5%;在浸水车辙试验中,掺入硅藻精土的沥青混合料变形量均比基质沥青混合料小,动稳定度均比基质沥青大,说明加入硅藻精土改性剂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综合得出13%掺量的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侵蚀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地方普通公路建设实际需求,研究了普通公路抗滑、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出了基于石灰岩集料、普通沥青材料特点的骨架密实型材料组成设计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推荐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具有良好的马歇尔指标、水稳定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空隙率是影响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控制空隙率水平是保障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勇  郑浩  李大为 《西部交通科技》2023,(4):156-157+178
文章结合雅叶高速公路荥经河大桥工程实例,通过使用高性能特种改性沥青和特定的路面级配范围设计了一种专用的超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并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分别对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动稳定度、水稳定性、抗飞散评价指标以及施工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种专用超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飞散、抗水损害等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在雅叶高速公路荥经河大桥上实施时表现出施工性能良好,路面平整美观,抗滑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如何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采用掺加抗车辙剂的方法,通过室内对比试验,对于AC-16型沥青混合料,选取3种不同级配,对于每种级配选取5种不同的含油量,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级配和最佳含油量。然后对其掺加和未掺加抗车辙剂两种情况进行车辙试验,对比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量的抗车辙剂,可以大大提高其动稳定度从而提高其抗车辙能力,增强其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比木质素纤维改性效果,制备玉米秸秆纤维并对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效果及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铺筑试验路段对玉米秸秆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试验表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掺入0.3%玉米秸秆纤维后,其动稳定度提高了30.8%,低温破坏应变提高了20.3%,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残留稳定度分别提高了4.1%、4.5%,路用性能优异;相比于木质素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掺入0.3%玉米秸秆纤维后,其高温稳定性优于前者,低温抗裂性与水稳定性能与前者相当。工程应用实例表明:采用玉米秸秆纤维进行沥青路面上面层铺筑的试验路段,在通车三年内路面平整度高,无车辙病害及明显裂缝产生,实际使用性能优异,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Buton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了不同掺配比例下的布敦(Buton)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高温性能试验,得出了车辙因子G*/sinδ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Buton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指标,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各项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抗剥落剂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作用的改性机理。结果显示:抗剥落剂可以增大老化前后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减小沥青软化点;抗剥落剂掺量增加,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增强,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值逐渐提高并在0.6%掺量时下降,但车辙试件动稳定度逐渐降低;综合考虑推荐抗剥落剂掺量为0.4%。分子模拟结果表明,0.4%抗剥落剂可使沥青-集料粘附功提升10.4%,且主要由范德华能提升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为设计重交通条件下白加黑路面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沥青混合料并探究其性能,文章基于CAVF法和半圆弯曲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评价三种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半圆弯曲试验和CAVF法可用于指导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且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SH-V型混合料拥有较强的抗车辙能力,适用于重交通条件下车辙病害严重路段;超高黏型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裂能力,适用于重交通条件下反射裂缝频发路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级配的马歇尔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级配中粗集料含量的增加,矿料间隙率、空隙率指标呈增加趋势,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指标呈下降趋势;对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而言,AR-AC13的各项路用性能最差,S级配的抗车辙能力最佳,AC-13C和S级配的残留稳定度最佳;当胶粉用量增加到20%时,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且对AR-AC13的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对高温性能改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西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路面车辙病害问题,文章在优选原材料和优化级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4%(占沥青质量的比例)高粘剂,室内测试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和抗水损情况,并通过施工试验路段的路面车辙深度和芯样汉堡车辙数据,对比分析高粘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高粘剂的掺入增加了沥青的弹性成分,增强了沥青与石料间的粘结力,从而提升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和抗水损能力,但处理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时,特殊路段要根据交通、气候和载重情况,确保结构层具有一定厚度,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室内对实际路面环境下的盐分条件进行模拟,对70#道路石油沥青AC-20以及AC-13混合料在受盐分影响后的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盐分会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特性;盐分浓度越大,沥青混合料低温破坏应变值越低,疲劳寿命次数也大幅下降;而盐分对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揭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采用汉堡车辙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和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逐渐降低;水的存在导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降低;改性沥青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SAC—16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大于AC—16沥青混合料;随着公称粒径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橡胶沥青AR-AC13、改性沥青SMA-13及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分别进行了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通过动稳定度、弯拉应变、劈裂强度比及疲劳寿命等指标对比评价它们的高低温、水稳定及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为了考察油基岩屑热脱附残渣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采用西南某页岩气平台油基岩屑热脱附处理后的残渣替代一定比例的填料,分别掺入到AC-20C、AC-13C、SMA-13三种常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中,并基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对不同掺量的油基岩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油基岩屑热脱附残渣替代沥青混合料部分填料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高温抗车辙性能及水稳定性能,但对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开裂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其具备较高的替代填料性价比,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粗级配沥青混合料具备优良的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裂能力,使用后又不降低路面的其他性能,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离析、空隙率偏大等问题,室内试验数据无法有效模拟现场实际情况。文章研究设计了垂直振动成型方法,分析了油石比对体积参数的影响,并对粗级配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劈裂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垂直振动成型方法显著提高了粗级配沥青混合料密度值,有效降低了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能够降低ATB-25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约0.2%~0.3%(与马歇尔方法相比),并改善了混合料高温力学性能、抗水损害能力及低温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文章按表面胶浆及分散理论,设计一种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并对该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湿法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RSMA-13的拌和产能可实现200t/h,其动稳定度(60℃)≥4 000次/mm;橡胶沥青RSMA路面的空隙率约为5%±1%,渗水系数≤100ml/min,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约为0.9mm,橡胶沥青RSMA路面外美内实。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沥青加铺层的高温稳定性,文章提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加铺层下面层使用SMA20沥青混合料的解决方案,研究了SMA20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路用性能,跟踪观测工程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设计方法优化和级配优选,SMA20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均衡的路用性能,适用于重载交通条件的抗车辙型路面,可为广西区内其他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索提高旧沥青混合料掺量至30%、45%、60%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室内进行了大量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压实特性试验。车辙试验、GTM试验、单轴贯入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且车辙动稳定度与混合沥青针入度计算值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结果表明,水稳定性随RAP掺量的增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RAP用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保证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满足路用要求;压实特性表明再生混合料比全新沥青混合料易压实,RAP掺量越高越易压实,利用马歇尔击实法设计大比例再生混合料有一定局限性。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应用于广惠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两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