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日前,"面向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监测的交通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通过专家验收,相关成果已在G50高速石忠段(石柱至忠县)、G75高速渝合段(重庆主城至合川)进行示范应用,今后市民出行更加方便。该项目结合重庆公路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求,针对能见度、路面状况、交通流量等国产化监测设备,以及边坡、中小桥梁等基础设施感知设备和监测系统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应用问题,开展面向高速公路运行状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单一路段、跨区通道的"线状运行"模式逐步发展到"网络化运行"和"信息化服务"的路网时代。公路管理的业务重心也由简单地追求路网规模扩张逐渐转向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传统的"重建设养护、轻管理服务"的业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交通出行的需求。同时,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思路。因此,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对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进行智能化监测预警,文章应用ArcGIS建立起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一张图"系统,可以对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及时收录和实时更新,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面向干线公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广西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数目和规模等信息,并根据天气(降水)、土壤内应力等因素进行预警,其将为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12,(8):95-95
7月18日,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简称路网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路网中心主要承担路网运行监测、应急处置、出行服务三项核心职能。据悉,目前,路网中心基本建立了覆盖重要干线通道、易堵路段、省界收费站、特大桥梁、长大隧道、重要服务区和治超站的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可以初步掌握全国干线路网路况运行信息;  相似文献   

5.
国道315线是我国重要的东西横线之一,它是横贯青海省的一条干线公路,也是省会西宁联系青海省西部地区的重要公路。既有湟源至西海一级公路道路技术标准不统一,指标偏低,影响公路通行能力。为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强化西宁与湟源、海晏、西海等西部县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旅游资源开发以及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拟对湟源至西海公路进行扩能改造。本文介绍湟源至西海公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项目背景,从完善国家公路网布局,充分利用有限走廊资源;破解交通瓶颈制约,提高区域路网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区域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维护边疆稳定,保障国防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述项目的建设必要性,进而探讨该项目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向村庄、果园,绕到山顶、修到库区;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行驶在路上,路边的葡萄、蓝毒、苹果等采摘园里,满是自驾游的城里人,果农的脸上更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交织成网的农村路网,畅通的农村物流"微循环"和完善的"大交通"格局,让今天乡村实现了"物流天下",也让老区的青山绿水真正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7.
刘雪英  蒋恒 《西部交通科技》2011,(10):100-I0010
“十一五”以来,桂中公路管理局按照“实行大投入、构筑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干线公路路网建设和一般路线改建,桂中地区公路技术等级、路况质量大幅提升,公路通行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杨传堂部长指出,要加强养护管理。他要求,制定实施"十三五"公路和航道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强化国家干线公路网养护监测,推进国家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和交通标志调整,提高公路网整体服务水平;贯彻落实《航道法》,加强长江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养护和航道资源保护;贯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传递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就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而这一强国梦的实现,养护工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无信号控制的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合理间距设置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干线公路平面交叉之间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及几何参数进行分析,对干线公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段,结合影响干线公路平交间距设置的因素—交通特性和平交口密度,采用理论几何分析的方法,分段确定干线公路平面交叉间各区段最小长度的推荐值。通过搜集已有实际工程平交口间距设置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推荐间距有助于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路网存在的城市联系、港口发展等问题,对国省干线联二线德化半林(莆田界)至盖德路段公路工程的交通衔接、路线方案选取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合理选择公路项目方案,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1项目概况佛山一环全长99.2公里,共42个出入口。途经佛山市的4个区,11个镇街,并与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和交通干线连接,是市干线路网中最为重要的骨干道路,是沟通佛山各区以及密切佛山与广州的联系的重要通道。一环规划控制红线宽114-120米,行车道宽度79米;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设计,双向14车道。其中,主路为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为100 km/h;辅路为双向6车道,与地方路网衔接,为普通城市道路,设计速度为50 km/h。  相似文献   

12.
说到京津冀的"轨道交通",离不开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河北省打通拓宽"对接路"32条段、2005公里;此外,在"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公路联通达到了46条.  相似文献   

13.
正"要致富,先修路"。在打造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路网中,国省干线公路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以来,百色公路管理局多措并举,精心管理,描绘着百色国省干线公路的七彩画卷。抓改革提效率该局以公路养护市场化试点工作为契机,要求下属12个县级公路管理局针对养护员工严重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加强机械化养护作业,减轻养护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结合养护定员、年度小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并首次提出"要把交通强国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从世界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无不与其交通体系的建设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看来,"交通强国是支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动向     
<正>冯正霖要求以点带面开展好干线公路改造工作7月14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要求以示范工程为范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好干线公路改造工作。冯正霖指出,国省道改造是提升路网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出行的重要抓手。其中,108、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在沿线各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视努力下,在部公路局和专家们的指导支持下,创新先进观念,坚持标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要以108、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为范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人  相似文献   

16.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路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路网监测手段越来越多,对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服务信息的个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车联网也成为提升智能路网监测能力的强有力手段。本文提出的基于车联网的路网监测系统,以车辆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校验者和使用者,实现车内网、车际网、车辆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提高路网监测系统的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及利用率,并为应急处置和出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保持高位运行。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在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公路发展的战略重点由大规模建设向大规模养护转移。同时,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也对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高性能、可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后,彭州境内主要干线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交通一度中断,对此,福建省援建彭州前方指挥部对受损公路组织及时修复,使当地较快恢复了道路交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情况,阐述了采取的不同修补措施,目前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城市干线公路过境交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干线公路主要过境方式的探讨,提出了大城市、中小城市、特色及个性城市的干线公路过境方式选择原则,并以南昌市国省干线公路过境交通规划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率先突破"——集中力量建设"幸福小康路,突出重点建设"康庄大道",创新发展"特色致富路",着力推动"对外开放路"。——《"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2012年2月20日,交通运输部在陕西咸阳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规划工作布置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规划正式启动。从此,一条优化干线路网,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扶贫之路越走越宽。2014年,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发表署名文章《怎样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文章指出,扶贫开发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