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及目前检测评价指标,路面微观纹理及宏观构造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级配及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特点及规律有显著差异。根据运营某高速公路SMA类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近5年的检测数据,探讨了针对SMA类沥青混合料采用横向力系数及构造深度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建议运营高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技术状况的检测增加构造深度指标,多维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评定,利于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SMA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抗低温、抗滑性能,对其级配进行合理设计,有利于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新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进行配比设计,并利用马歇尔击实法制备试验试件,分析集料用量和矿料用量对孔隙率、稳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粗集料的增加,混合料孔隙率增大,稳定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集料磨损度、路面构造深度进行准确评估,基于工程实践,针对沥青混合料材料特征、使用环境差异,在试验室内进行轮碾法成型车辙板试件抗滑值和构造深度检测,探究不同集料类型、环境温湿度、混合料级配因素变化情况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特点,以此与相关技术人员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广西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文章根据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针对粗集料颗粒的体积特征,提出一种均匀骨架密实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并采用粗集料间隙率VCA法评价该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特征,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2~26.5)mm的粗集料用量相对较多,有利于粗集料之间形成防离析、均匀的骨架嵌挤密实结构.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抗滑性能是道路安全问题的核心,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供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将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为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车辆特性3个主要方面,其中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方面,研究认为集料的结构特性与混合料配合比对抗滑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方面,研究认为温度对于抗滑性的影响较大;车辆特性对抗滑性的影响方面,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轮胎特性与荷载方面。此外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有较大影响.文章采用和现场车辙深度相关性较高的汉堡车辙试验仪,研究关键筛孔通过率对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粗集料的增多并不能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反而会使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降低;(2)级配4.75 mm、2.36 mm通过率的变化对沥...  相似文献   

7.
钢渣是一种碱性集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能够有效吸附沥青胶结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出油石比为5.48%的钢渣沥青密级配混合料,室内试验表明:由于钢渣集料间较强的嵌挤作用,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抗车辙及水稳定性能。试验路段的检测结果表明,钢渣沥青密级配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路表抗滑性能,其渗水系数和压实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马歇尔法,确定了沥青混合料AC-13的最佳油石比,并评价分析了石灰岩机制砂、辉绿岩机制砂及其规格对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AC-13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2.36mm、0.6mm、0.075mm的通过率分别为23.1%、13.7%、6.7%时,最佳油石比为4.6%;辉绿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2.36mm、0.6mm、0.075mm的通过率分别为27.7%、14.9%、7.0%时,最佳油石比为4.9%;相对辉绿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粘聚力分别提高了13.3%、21.2%、3.4%;相同辉绿岩粗集料条件下,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抗剪强度、抗滑性能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抗滑性能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沥青路面混合料抗滑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混合料的磨光性(BPN)衰减曲线.结果表明:粗集料为石灰石、细集料为玄武石的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抗磨性能较差,衰减幅度也最大.通过比较三种混合料的BPN衰减曲线,三种混合料的衰减曲线在开始进行时都有上升的阶段,上升到一定值后才开始进行衰减.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通过采用三种不同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在25℃~35℃烘箱中烘烤2h左右,常温冷却后进行加速磨耗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构造深度均将随着摩耗的时间增多日益衰弱减少,AC-13玄武岩摩擦摆值刚开始值比SMA-13玄武岩稍高,AC-13玄武岩构造深度比AC-13玄武岩偏大;由于级配类型对抗滑性初始值的具有一定影响,导致实验时AC-13玄武岩衰变终值小于AC-13玄武岩,而且它衰变速度也比AC玄武岩慢很多;集料的摩光值与摩耗值对抗滑衰变速率大小与稳定之后衰变终值高低有着很密切关系;此外抗滑性能衰减率受温度影响也很大,随着温度升高,能够提升抗滑衰减率,当实验温度达到60℃以上,实验温度衰减率最快,衰减率最慢实验温度为25℃,不过试验温度对抗滑性能衰变曲线规律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以云南高粘沥青和SK-70~#基质沥青为混合料胶结材料,质地、粒形较好的石灰岩为集料,使用国内外研究成熟的OGFC-10、OGFC-13级配类型制备沥青混合料,并将云南高粘沥青与SK-70~#基质沥青作对比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排水性能、抗滑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胶结材料制备的OGFC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排水性能、抗滑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云南高粘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比普通基质沥青混合料好,更适用于OGFC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文章采用粗、细花岗岩集料进行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添加4‰抗剥落剂、4‰抗剥落剂与2%水泥综合使用两种方式改善花岗岩粘附性,并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粗细集料均采用花岗岩时仅通过添加抗剥落剂难以满足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2%水泥替代矿粉后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提升32.3%,显著提高水稳定性,且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变形降低14.8%,有效地改善了其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泥路面养护中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含砂封层的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水性环氧树脂固化机理和原材料性能要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着重研究了沥青洒布量、石屑撒布量、石屑粒径构成三因素对含砂封层抗滑性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屑粒径对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路用性能影响最大,石屑粒径越粗,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越高,但是耐磨耗性越差;石屑撒布量对封层抗滑性能影响较大;沥青洒布量对封层耐磨性能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推荐砂封层各项技术指标采用石屑比例50∶50,石屑撒布量为1.7kg/m~2,第一层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为0.4kg/m~2,可获得最佳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成型方式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粗集料之间的接触差异,文章对采用马歇尔击实方法和旋转压实方法制作的SMA-13沥青混合料试件和现场面层取芯试件进行高精度工业CT扫描,获得含有试件内部结构信息的连续CT断层图像,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系统(ipas-2)提取接触点数量、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3个参数用以描述混合料内部集料的接触特性。结果表明: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试件内部粗集料之间的接触比较充分,可形成较好的骨架,现场压实的取芯试件粗集料之间接触效果次之,旋转压实较差。这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实际工程中适当增加粗集料含量或碾压遍数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强化行车安全,分析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表层,并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围绕抗滑混合料的原材料原则、原材料性能检验和粗细集料划分界限确定、分段级配确定与合成、最佳油石比确定、级配调整、性能检验、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等维度,探讨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部损伤会使得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以及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四点弯曲疲劳实验对不同配合比和不同粗集料接触参数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有效的成分测定和性能检测,是能够减少沥青混合料内部损伤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就粗集料接触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的影响以及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体积法思想和粒子干涉理论,分析了细集料的间隙率与粗集料堆积和捣实状态下间隙率的相对关系,并通过路用性能实验分析,得出骨架嵌锁结构沥青混合料优于规范推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论,对沥青混合料嵌锁骨架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路面材料抗滑能力不足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研究空隙率对PAC路面材料抗滑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制备5种不同空隙率的PAC-13沥青混合料以及PAC-20沥青混合料,并设计了单层排水路面和双层排水路面组合结构方案,分析空隙率对PAC路面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综合影响效果。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工程设计中预估路面抗滑特性指标,从而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论证防城花岗岩集料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对花岗岩集料密度、针片状含量、粘附性、压碎值及级配等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花岗岩集料沥青混合料AC-25的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防城花岗岩集料的吸水率比石灰岩集料的略大0.1%~0.3%、针片状含量偏大,花岗岩集料的粘附性为三级,(0~5)mm石屑的级配偏粗,其高温压碎值满足技术要求;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油石比与石灰岩集料相比约增大0.3%;未掺配抗剥落剂或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水稳定性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级配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测试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在10 m3沥青混合料空间内加入相同体积沥青和不同比例粗细集料,对混合料空隙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配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有所差异,粗集料具有更高空隙率且排水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