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目的:根据朔准铁路穿越管涔山脉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管涔山隧道,受地形条件控制,不宜采用斜井,从而需对该隧道采用开敞式TBM施工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结合隧道的地质、长度、断面、场地、运输组织等条件,研究TBM的适应性、施工方案、施工工期及施工风险。研究结果:管涔山隧道具备实施开敞式TBM条件。研究结论:(1)开敞式TBM能够适应管涔山隧道施工。(2)管涔山隧道可以采用TBM洞外组装、软岩地段矿山法施工、步行进洞后掘进施工方案或TBM洞内组装、直接掘进、软岩地段矿山法施工方案。(3)采用开敞式TBM施工最短工期为42.5月。(4)虽然可以采用开敞式TBM施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时,工序转换时间长,隧道收敛变形大,地表沉降难以控制,施工风险极大,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以北京地铁17号线天通苑站为背景,对支护的施作和拆除时机以及拆撑方法等影响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的因素进行探讨,并得出最优施工方案。研究结论:(1)支撑暴露时间对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的影响最大,临时支撑拆撑方案和拆撑时间对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的影响居中,二衬施作时间对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的影响最小;(2)施工监测地表沉降最大值为-25. 1 mm,比摩尔库仑本构模拟结果大5. 9%,比复合伯格斯本构大1. 5%,但小于规范规定的30 mm,满足要求;(3)本文预测模型能在短时间内准确选出最优施工方案,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先进性,故本文方法也有可能为其他复杂工程方案比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开挖面预支护及顶部预支护进行参数分析,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有无顶部预支护条件下不同开挖方式、不同核心土长度、不同台阶长度对地层沉降、管棚力学行为及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方式的选择及顶部预支护设计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论:(1)留设核心土可以显著改善开挖面的稳定性,核心土的最佳长度大约在D/3~2D/3范围内,施工中应尽量使核心土长度与台阶长度相等.(2)核心土抑制围岩水平位移的作用有限,在软弱地层,单纯依靠核心土的作用并不能控制水平位移,应结合管棚预支护等隧道顶部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隧道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盾构隧道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等级及保护标准,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论:(1) 利用Peck理论公式计算的地表沉陷槽与长江隧道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陷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Peck公式在武汉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建筑物受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隧道埋深和建筑物距隧道距离、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等情况,隧道埋深和建筑物距隧道的距离越小、地层损失率越大,则地面变形和建筑物变形也越大;(3) 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等级可分为5类,对于受影响程度为Ⅰ~Ⅱ级的轻度影响建筑物,可以不采取保护和处理措施;对于受影响程度为Ⅲ~Ⅴ级的建筑物,必须事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研究新建的地下通道卸载施工时下方既有地铁盾构隧道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结合某地下空间项目中地下通道方案研究阶段提出的两种保护措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对保护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推荐的实施方案与实际施工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论:(1)对下方既有隧道周边地层搅拌桩加固,然后再进行基坑抽条开挖的方法施工地下通道,理论上能够减小下方隧道的隆起变形,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大;(2)对既有隧道周边进行地层加固施工,极易引起下方隧道水平收敛变形增大;(3)管幕+抗拔桩保护、地下通道采用预制箱涵顶进施工的方案,对隧道周边地层扰动小,可以减少隧道顶部卸荷量,并缩短施工周期,对控制下方隧道隆起和收敛变形效果显著;(4)推荐方案可应用于对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控制要求高的地下通道或隧道类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近距离交叉隧道修建带来的挑战日益增多,本文依托重庆北站10号线与环线交叉换乘车站工程,运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据等手段,对应力、变形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为类似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在3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了方案一:10号线先开挖,且10号线二次衬砌先施作;(2)对方案一的交叉段进行数值模拟,最大沉降及最大隆起分别为8.2 mm和4.04 mm,都没有超过安全值;(3)实测数据表明,地表建筑物沉降最大值为1.30 mm,净空收敛最大值为12.53 mm(爆破扰动),拱顶最大沉降为7.76 mm,可见采用方案一开挖交叉段可以很好地控制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一步验证了选择方案一的合理性;(4)该成果可供重庆地铁车站等类似地铁车站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西安地铁5号线雁鸣湖停车场段双连拱隧道浅埋暗挖工程,结合该工程中导洞+上下台阶施工方法,探讨双连拱地铁隧道在黄土地区应用的关键技术,并从地表沉降、对既有隧道影响、新建隧道衬砌应力变化及变形规律四个方面论述双连拱隧道施工的力学行为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受中导洞分割作用,左、右正洞施工相互影响微弱,其初衬变形规律基本相同,双连拱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可以认为是中导洞、右洞、左洞独立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叠加;(2)当前施工方案下既有隧道主要产生整体性偏移,最大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分别为7. 2 mm、5. 5 mm,而其最大拱腰收敛量仅为2. 25 mm,最大应力变化量仅为0. 35 MPa;(3)初衬拱顶沉降可分为三个阶段:迅增阶段、缓增阶段、稳定阶段,其中迅增阶段(超过监测断面2倍洞径以内)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并根据实测数据采取相应保护措施;(4)初衬施工过程中,随着后行洞的开挖,中隔墙受力逐渐对称,墙中心水平偏移及墙角应力偏差减小,初衬施工结束时中隔墙受力及变形已基本恢复对称;(5)本研究可为黄土地区城市地铁双连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力学行为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建深汕高速铁路(深圳—汕尾)坪山东隧道沿线城市建筑密集,施工环境复杂,规划选线不当极易对城市规划建设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结合地质环境提出两种线路方案,从通道条件、运行时间、工程经济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立最佳线路方案。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种典型工况,建立了盾构隧道近接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数值模型,研究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对城市高速铁路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厦深铁路方案的并行段落长且运行时间短,较为可行;埋深最大断面处邻近桥梁桩身最大位移为0.43 mm,距桥桩最近断面处地层最大位移为1.22 mm,邻近桩身最大位移为0.36 mm;在困难地段施作隔离桩可以有效控制桩基础变形。  相似文献   

9.
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岗城隧道位于陕西省横山县,为一单洞双线隧道,全长4 575 m.施工中发生突泥塌方,涌泥约1 000 m3,塌方处隧道埋深94 m,地表最大沉降5.137 m,针对突泥塌方段的特点,对于岩层加固进行了"大管棚+上半断面超前预注浆"法、夯管法和冻结法的比选,推荐采用"大管棚+上半断面超前预注浆"法施工.研究结论:(1) 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方案选定合理;(2) 岗城隧道涌泥涌砂塌方地段的超前支护注浆加固是治理塌方涌泥有效的方法.(3) 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证明了做好地质超前预报是安全施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穿施工既有地铁运营隧道的安全,利用三维数值有限元软件精细化建模,考虑注浆压力和掌子面压力变化的影响,多工况模拟土压平衡隧道施工获得运营隧道变形规律。通过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穿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响应,判定上部交叉运营地铁隧道所受影响并给出合理的注浆压力和掌子面压力参数。工程实际中利用莱卡TS30监测机器人建立了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营隧道的位移进行了监测。根据计算与监测结果得到:(1)掌子面压力越大,既有隧道沉降越小,运营隧道左线仰拱沉降最大,仰拱最大沉降范围为3.4~3.7 mm;新建隧道左线线路中线所对应的地表最大沉降范围在1.9~2.1 mm之间。(2)注浆压力越大,既有隧道沉降越小,左线拱顶最大沉降范围在2. 6~3. 6 mm;新建隧道左线线路中线所对应的地表最大沉降范围在1~2. 1 mm。(3)盾构隧道在下穿运营地铁1号线过程中,邻近运营隧道拱顶最大沉降范围在2~3.5 mm,远小于10 mm,可确保运营隧道安全。(4)采用选取的注浆压力0. 3~0. 36 MPa与土仓压力0. 1~0. 13 MPa下施工,盾构隧道穿过运营隧道后,运营隧道中股道沉降最大值为0.5 mm,轨道沉降值小于10 mm,符合要求,运营隧道安全。最后,提出了相应施工对策: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时,应减少超挖、适当选取盾构施工参数、盾构快速通过近接区和实时监测反馈施工。  相似文献   

11.
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疏散模拟程序和火灾模拟程序对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了中庭式地下车站的布局、烟控系统和喷淋系统在火灾时能否为乘客提供足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田文将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3):12-13,15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铁路地基处理技术。结合洛湛铁路梧州车站软基处理,对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InSAR技术在高速铁路采空区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将会穿越采空区,需要准确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文中使用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2009~2015年间的数据对比分析,查明某在建高铁跨越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为线位的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InSAR是一种有效的采空区变形监测技术,在铁路跨越采空区变形分析及指导地质选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詹龙飞 《铁道勘察》2011,37(2):72-75
在目前国内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TSP探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预报实例,提出了在TSP探测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导致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并提出了对数据分析处理后的成果进行地质情况判释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TSP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P是一种新型的隧道地震探测仪器,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波器记录的反射信号,判别隧道洞身围岩类别、完整性及保水性,主要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理论基础及成果判释,以及该系统目前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并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轨新线建设中票务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新线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票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票价及票务管理,并保证售检票系统顺利建设及一卡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WiMAX技术在地铁应急通信组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铁道运营技术》2011,17(2):14-15,19
在地铁组网方案的选择中,在保证各项基本业务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应急情况下的通信方法。而相对于现有的2G、3G无线解决方案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同异频组网,WIMAX技术在独享频率资源以及非视距覆盖能力上存在优势。为此,提出了利用WiMAX技术的组网方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无线覆盖方式来保证双向通信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频段选择、基站规划、基站设备配置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1工程概况 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岛上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随着环线工程的完成,现有轨道交通网将增加29座地下车站和34km长的线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分析编组站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已经开通的成都北编组站CIPS系统实践,介绍CIPS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提出我国编组站现代化技术采用综合集成自动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琚建明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76-80,93
研究目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总结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3标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阐述不同地质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和方法的优选原则。研究结果:施工中遵循“岩变我变”的原则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地查清了地质情况。研究结论:采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仪、超前钻孔、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长短距离相结合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比较准确地探明掌子面前方100m范围内砂层分布、含水情况以及掌子面前方15~30m范围内地下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