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1):118-119
刚过去了的2006年可以说是投资者丰收的一年。从全球整体经济气候来看.由於美国联储局於去年下半年暂停加息.造就了全球股市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国道琼斯指数於下半年多次创出历史新高。另外.新兴市场中的金砖四国(BRIC).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都十分凌厉,亦给全球经济市场加添了不少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锦 《经济导报》2006,(25):39-39
对投资者来说,A股市场是富有吸引力的。过去八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达8%,世界银行亦基于中国本年第一季胜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将中国本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92%提高至9.5%。  相似文献   

3.
林俊泓 《经济导报》2009,(28):13-15
近月长债息率抽升,市场对此解读不一。尽管全球经济春意正浓.但长息涨升亦包含投资者重新计入风险溢价的影响.直观断定长息涨升代表复苏即将到来恐怕过於片面。  相似文献   

4.
慕容 《经济导报》2010,(21):15-16
近日市场担心欧洲危机扩散,加上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令美元受到追捧。欧元最多跌至1.2195美元水平;美元兑日圆亦高见90.67;美汇指数则升至87。  相似文献   

5.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6.
紫龙 《经济导报》2007,(32):30-31
7月底,美国财长保尔森开始了今年的第四次访华。保尔森此次访问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来落实今年5月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成果,并为将于12月份举行的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铺路。另一方面.因为能源和环境是中美双方未来进展最大的领域,亦是下一轮谈判的重点,保尔森也是为开拓中国市场而来。  相似文献   

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36):14-15
金融海啸转眼已一周年.有经济学者认为香港经济已走出寒冷冬季,经济复苏即将到来.但亦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还未过去,而且有第二次的爆破可能,第二次爆发会较第一次杀伤力更大,他忠告投资者要小心。  相似文献   

8.
姚迁 《经济导报》2010,(13):46-46
美国公布.2月份个人开支上升0.3%.为三个月来最佳,亦符合市场预期.同期个人收入则出乎意料没有升跌。这已是美国个人开支连升五个月,同时储蓄率亦进一步降至3.1%,反映在经济回稳之下,美国消费者对前景增添了信心。  相似文献   

9.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4):45-45
上周港股在前期暴跌後呈现几次暴涨.显示了消息面的强大威力。突如其来的“资金自由行”使中资股全线反弹.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带领大市冲高,A+H比价收窄:伯南克表态采取一切措施恢复市场稳定令投资者信心提振;内地经济数据过热,央行突然加息使保险股闻风而起;东北板块上周亦因振兴东北计划一度走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快将过去,全球经济亦可谓经历了“惊涛骇浪”的一年。环球金融海啸令各地经济面临前所未见的严峻考验。惟随着各国积极推动刺激经济措施,全球经济亦逐步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11.
姚迁 《经济导报》2010,(11):48-48
3月16日,美国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後声明再次强调.美国经济活力继续增强,家庭开支持续有温和增长,劳工市场亦由恶化程度缓和.变成已回复稳定,语气显然比上一次乐观,反映当局对经济现状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香港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系,亦不能独善其身。过去数月,受外围因素影响,香港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从2008年第一季的7.3%,到第二季的4.2%,再进一步回落至第三季的7.7%。预计2008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将从早前预测的4-5%下调至3-3.5%。  相似文献   

13.
苏杰 《经济导报》2009,(48):18-20
在全球经济复苏气候渐浓,尤其是中国内地第三季实现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下,香港经济呈现出回暖态势,在第三季延续上一季度的反弹势头。据政府统计处公布.2009年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按年跌幅进一步由3.6%收窄至2.4%,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与上季度相比增长0.4%,增幅逊於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4.
杨东风 《经济导报》2009,(36):30-31
连日来.数个利好经济数据密集出现在美国市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终值同比下降1%,大大好於市场预期的.7.5%o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下滑5.5%.去年第四季度则为下滑6.3%o7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份的39.9攀升至43.4,上升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准,虽然低於5。意味商业活动仍然萎缩,但表明美国下半年的经济前景有所好转。另外,受整体经济环境好转影响,美国金融企业状况有所改善。美国财政部表示,第三季度拟向市场发行4.060亿美元债券,规模远低於4月份公布的5.1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谢涌海 《经济导报》2009,(41):13-14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传奇般经济建设成就。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得到长足发展。香港和上海,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两大中心城市,为中国的经济建设,金融之市场化和经济之资本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日益占据世界经济更重要地位的今天,己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两颗明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报》2007,(37):42-42
美国次按问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似乎有愈闹愈大的迹象,除了对於个别的金融机构需要关闭其次按部门,令到多家金融机构包括汇控(0005)亦要裁减员工人数,而且因为很多有投资在次按产品的金融机构因为要大量进行拨备,令到该类企业下半年盈利有机会大幅下跌,而从市场对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第三季的盈利预测来看,盈利增长由8月初时仍有5.2%,一下子急跌至9月中只有3.7%的增长幅度,显示出市场对整体企业的信心明显尽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应坚 《经济导报》2010,(5):18-20
在各国政府推出强劲的刺激经济方案后,全球经济正迈向复苏道路.一些深受金融海啸打击的经济活动重新趋于活跃。一度陷入谷底的并购活动亦有转机,但反弹进程能否持续令人关注。中国企业如何抓住全球复苏机会“走出去”,同时避免重大的投资失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梁启洪 《经济导报》2007,(19):47-47
全球经济经过长达四年的高增长后,预料今年开始会出现放缓。其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可能较整体预测为快(国际货币基金会对本年全球及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为4.9%及2.2%).尽管美国近日公布的个别短期经济数据优於市场预期,但总体上仍显示经济有转弱的迹象,美股随时面临由高位下调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10,(27):37-37
上月底的6月30日,两岸签署酝酿多时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意见认为香港作为两岸的桥梁角色将因此而逐渐消失,亦有评论指有助拆除两岸经济藩篱,打造两岸四地在内的大中华经济发展圈。概括而言是有危亦有机.重要是我们如何去掌握当前形势,为未来作好部署,继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入世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内地己发展成为世界上GDP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其过往不足的外汇储备近年亦迅速增长,目前内地的外汇储备己达10,000多亿美元.为全球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