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为帮助提升对大数据的正确认知,以及用大数据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积极防范大数据带来的新风险,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首先回顾了大数据的发端、发展和现状,研判了大数据的未来趋势,然后简述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最后分享了对信息化新阶段和数字经济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大数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包括:(1)大力发展行业大数据应用;(2)建立系统全面的大数据治理体系;(3)以开源为基础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生态;(4)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并筹划布局跨国数据共享机制;(5)未雨绸缪,防范大数据发展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给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交通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交通大数据带来的问题和大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大数据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变革.为了深入理解交通大数据的内涵,分析交通大数据的产生背景,提出了交通大数据的“6V”特征,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大数据的基本类型.面对交通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安全、网络通信、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思路.对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混合模型的意义.最后,讨论了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广东交通》2007,(6):4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政体改革逐渐清晰,“大部委制”呼之欲出。此间政情人士分析,未来政府机构改革将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国务院所属机构中的一些部门将进一步整合,拓宽部委职能,逐步向“大部委制”过渡,如大交通、大文化、大农业、大环保等。  相似文献   

4.
大编辑学是揭示编辑学与其它学科间运动关系的学说。大编辑学概念是大编辑学观念的逻辑概括,它由现代编辑工作实践产生,由大编辑学的编辑体制所体现。大编辑学机制充分体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是最适于高校学报这种非产业化编辑体系特点的。学报编辑体制必须适应大编辑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是控制裂缝的产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所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本文结合沈阳财富中心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采取的措施。对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进行具体的施工控制,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发生。论述了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防止裂缝、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g月21日,由大金龙为古巴精工细作的141台豪华客车在厦门东渡港装船出海。这是大金龙第一次大批量进入古巴市场,也是大金龙在南美实现销售以来的第一大单。  相似文献   

8.
由于交通量以及车载总重的不断增加,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出现疲劳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桥梁的寿命和运营安全。回顾国内外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疲劳研究现状,以天津海河大桥为例,总结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疲劳破坏的形式,并分析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产生疲劳破坏的原因,通过采用S-N曲线法和损伤容限法对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疲劳破坏问题进行评估,最后归纳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疲劳破坏的加固与修复技术,这些加固方法有助于改善大跨径斜拉桥钢箱梁疲劳破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因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强化对温度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展开讨论,尤其指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环境下上海市综合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已经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开展交通数据采集工作.历经2010年世博会,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交通大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综合交通调查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基于2014年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综述上海市交通大数据资源现状和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综合交通特征挖掘分析技术方法及主要成果.提出进一步拓展运用大数据分析城市综合交通特征的应用领域、优化大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和完善大数据采集处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