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是近年来国内外肿瘤病理形态诊断的一种新方法。最近我们用AgNOR银染法,对皮肤痣和恶性黑色素瘤等中的AgNOR进行了对比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共166例,本院存档的常规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块①切片厚度3~5μ,经二甲苯脱蜡,逐级乙醇,去离子水化8~10min,②胶质银工作液(明胶溶于1%甲酸液使成2%溶液,再按1:2溶积比与50%硝酸银  相似文献   

2.
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比研究了30例恶黑、26例痣细胞痣及5例正常人皮肤标本的DNA含量、每核AgNOR数目及异行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恶黑组异倍体率为96.7%,DNA指数、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均明显高于痣细胞痣及正常人。且DI与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呈正相关。并就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变弹性、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患者的190个乳腺肿块,术前行应变弹性和剪切波弹性检查。应变弹性用弹性应变率比值(SR)、SWE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恶性肿块的SR和Emax均比良性肿块高(P均<0.05);SR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3%,Emax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9%,二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弹性联合剪切波弹性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7.3%,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二者单独应用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变弹性与剪切波弹性的诊断效能相似,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部位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内镜所见和Bor rmann分型对 10 9例胃癌的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 .5 PAS及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检标本Hpylori感染状况。 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ylori存在。非贲门癌癌旁黏膜Hpylori感染率 (6 6 .2 % )高于贲门癌 (4 3.8% ) (P <0 .0 5 )。H pylori在Ⅱ型和Ⅲ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6 2 .5 % )与Ⅰ型 (5 3.8% )和Ⅳ型 (5 9.3%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肠型和弥漫型胃癌旁粘膜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 5 .4 %和 5 4 .4 % (P >0 .0 5 )。慢性活动和非活动性胃炎 ,H pylori阳性和阴性胃炎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 Hpylori感染与非贲门癌关系密切 ,与癌溃疡无关。慢性胃炎尤其是H pylori阳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 ,Hpylori是重要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个乳腺病灶术前行SWE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SWE采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 E-max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4.0%、92.7%、93.3%、92.1%;Emax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P均<0.05)。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3(95%CI,0.963~0.998)。结论 SWE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时较乳腺X线摄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时选取不同本底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孤立性肺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分别选取病灶对侧肺野(DL)及对侧软组织为本底,计算病灶/本底(L/N)最大计数值(MAX)以及平均计数值(MEAN),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良恶性组间L/N MAX以及MEA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对侧肺野或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即L/DL-MAX、L/DLMEAN、L/NST-MAX、L/NST-MEA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8、0.80、0.86,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大小及恶性病灶病理分级与病灶L/N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采用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鉴别诊断肺结节时,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均可作为本底进行L/N比值计算。以对侧软组织为本底的平均值计算L/N比值略显优势,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提供稳定、效能高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和核仁组成区(AgNOR)胶银染色法对比观察60例肺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计数均能较敏感的反应细胞增殖活性,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其数量变化均与肺癌分型分级有关。结果还提示,PCNA与AgNOR均可作为肺癌分级诊断的参数,并可作为常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查的患者54例。右心导管测量得到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根据PAMP分为无PH组和轻度、中度、重度PH组。计算机辅助下分割获得肺动脉的三维模型,测量肺动脉的最佳拟合圆直径(Dfit)、最小内切圆直径(Dmin)、最大外切圆直径(Dmax)、水力直径(Dh)、截面积(Area)、周长(Scf),测量右心室最大面积、最大短径。心动超声估测PASP。比较不同PH分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以上参数与PASP、PAMP的相关性,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PAMP的3个预测模型(模型1:CTPA肺动脉;模型2: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模型3: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心动超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宽中心裂纹板的裂纹扩展有限元模型,选取裂纹前端不同数目单元,采用三种基于单元应力外推法的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力场和位移场数据对(ri,KIi),得到中心裂纹板裂纹尖端处I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通过与理论解对比,结果表明:每种方法都对应一个最佳单元选取数目,方法二对应的最佳单元选取数目最小,方法三对应的最佳单元选取数目居中,方法一对应的最佳单元选取数目最大;裂纹前端单元选取数目小于最佳数目时数值解小于理论解,裂纹前端单元选取数目大于最佳数目时数值解大于理论解;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精度与单元选取数目和拟合方法有关。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对采用基于单元应力外推法求解应力强度因子时单元数目和拟合方法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药代动力学Extended tofts模型与Reference Region模型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部结节/肿块(良性22例,恶性43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应用Extended tofts和Reference Region模型测量良恶性肺结节/肿块的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min~(-1))、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min~(-1))、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m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估定量DCE-MRI鉴别肺结节/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Extended tofts模型中K~(trans)、K_(ep)对肺部结节/肿块良恶性有鉴别意义(P<0.05)。Reference Region模型参数K~(trans)、K_(ep)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前提下,Extended tofts模型比Reference Region模型更适合应用于肺结节/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其定量参数K~(trans)较K_(ep)的诊断效能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间质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AgNOR染色法对41例资料完整有随访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及Agxon,常规及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结果: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定量明显高于肿瘤中,C及正常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定量,并与生存期正相关(r=0.7353,P<0.001),肥大细胞定量高值组较之肥大细胞定量低值组患者生存期长(P<0.01),肿瘤无转移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有转移组(P<0.05),肿瘤位置浅在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深在组(P<0.05)。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生存期负相关(r=-0.6107,P<0.001),AgNOR定量高值组患者生存期短,肿瘤恶性度高(P<0.01);肿瘤转移组较光转移组AgNOR定量高(P<0.05);肿瘤位置深在组较浅表组AgNOR定量高(P<0.05)。肥大细胞定量与AgNOR定量负相关(r=-0.3514,P<0.05)。结论: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  相似文献   

12.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20例胃粘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31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MG7-Ag强阳性率高于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0.05)。胃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和计数与良性病变明显不同。以MG7-Ag强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12)或大小不等是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MG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达90%,显著高于单项使用的检出率(P<0.025)。结果表明,MG7-Ag与AgNOR联用,对区分胃癌与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14.
瘢痕增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为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对17例K、55例HS及55例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actin、bFGF及其受体flg抗体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合组织学淋巴细胞、皮肤附件变化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K和HS早期均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在残留的皮肤附件和闭塞的毛细血管周围,随着瘢痕增生,皮肤附件、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减少,但在K组滞留的时间和数量远较HS组多。bFGF和flg在三组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附件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强度依次为:K>HS>NS(P<0.01),而K组flg表达明显强于bFGF。结论:组织中残留的皮肤附件、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三者互为消长,由此,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K对flg敏感性增加,可能是其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EVALUATIONOFTHEEFFECTOFMEBENDAZOLEONTREATINGASCARISLUMBRICOIDESANDTRICHURISTRICHURAINFECTIONWITHTWOKINDSOFTHERAPYWeiRunmin...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8例胃癌进行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标记。结果胃泌素阳性14例(29.2%),生长抑素阳性9例(18.7%),两者均阳性者6例(12.5%)。未分化腺癌中内分泌细胞阳性率较高分化腺癌高。胃泌素阳性组其浆膜浸润率13/14例(92.9%),淋巴结转移率11/14例(78.5%),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生长抑素阳性组浆膜浸润率6/9例(66.7%),淋巴结转移率4/9例(44.4%),与阴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胃泌素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癌细胞生长愈活跃,其侵袭能力愈强,转移率愈高。  相似文献   

17.
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血回输(UVB)加中药补肾益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实验室检测项目(TG、PO2、SOD、MDA、WBV)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明显地得到改善(P<0.05)。说明该疗法可降低血脂、血粘度和MDA,提高血氧含量和SOD含量,较单纯西药为好。  相似文献   

18.
由临床表现、基础生殖激素测定及阴道超声,虽可对大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做出正确诊断,但部分病例仍有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7例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升高的PCOS患者(HP-PCOS),12例PRL水平正常的PCOS患者(NPRL-PCOS),7例单纯PRL水平升高患者(HP)及10例正常妇女进行GnRH和TRH刺激试验。结果:刺激试验前,4组基础LH/FSH比值无显著性差异;刺激试验后,两组PCOS妇女峰值时LH/FSH比值显著高于HP及对照组,而HP-PCOS与HP组的PRL反应无差别。提示:GnRH和TRH刺激试验有助于PCOS的确诊及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