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转体法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当拱圈在转动过程中突然停止时,拱圈将承受惯性力、自重和风荷载作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引起结构局部失稳,造成工程事故。以西溪河大桥转体施工过程中拱脚局部钢板屈曲为控制目标,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风速、拱圈转速、扣索拉力和急停时间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提出西溪河大桥拱圈转体施工保守转速应当控制在0.01 rad/s以内。  相似文献   

2.
在大跨度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施工中,支架的拆除是施工技术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进行理论计算比较,研究了支架拆除顺序的不同对拱圈受力特性的影响,为了避免拱圈出现"M"型变形和由于拱脚不均匀受力引起的异形变形,结果引入"中心开花、三步两循环"式拆除方案,并成功有效地运用到了该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现浇施工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拱桥时 ,利用塔架斜拉索法将斜拉索扣住拱圈节段 ,用设在已浇筑完的拱段上的悬臂挂篮逐段悬臂浇筑拱圈混凝土 ,施工中控制主拱圈施工阶段的内力与变形非常重要。文章以土地潭特大预制拱桥为例 ,分析采用塔架斜拉索法悬臂现浇施工时拱圈的内力与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主拱圈的非线性稳定性能,以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LSB软件建立主拱圈有限元模型,考虑几何与材料非线性的影响,计算施工全过程共46个工况下的结构非线性稳定系数,并评估主拱圈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钢管骨架拼装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在2.2~26.3,拼装与拱顶合龙段相邻的19#节段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2.2,钢管骨架合龙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3.9;灌注钢管内混凝土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在2.6~3.8,灌注下弦外侧钢管内混凝土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2.6,随着钢管内混凝土逐渐达到其设计强度,非线性稳定系数保持相对稳定;浇筑外包混凝土阶段非线性稳定系数在2.1~4.6,浇筑边箱底板第3,6,9段外包混凝土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2.1,是施工全过程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的最小值;施工全过程主拱圈失稳形态以面内失稳为主,其非线性稳定系数均大于安全临界值2.0,非线性稳定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结合天津南港铁路工程有砟轨道双线96 m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利用Midas Civil建立模型,通过对4种拱圈对称落架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拱圈落架过程中控制截面的变形值和应力值最小的方案,提出了从1/4拱肋附近逐次对称向拱脚与拱顶均衡卸落的落架方案对拱圈变形和受力更为有利,并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考虑到现场施工场地、环境以及施工技术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3种拱圈不对称落架施工方案,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施工安全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边坡是铁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坡防护的总体效果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铁路的总体评价。根据治理边坡病害的经验提出了浆砌拱型骨架护坡的拱距、骨架高度、拱柱、拱圈等的设计要求,以及骨架的施工步骤、施工注意事项,以节省工程费用,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昆山市玉峰大桥施工,介绍国内首座融合城市景观与交通功能为一体的无推力斜靠式系杆拱桥主、斜拱圈和吊索安装技术,主要包括拱圈和吊索的安装施工工艺、拱圈支架的设计、测量控制、焊接标准的采用以及体系转换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义乌丹溪大桥为背景,从主梁和拱圈的施工预拱度计算、吊索无应力长度计算、主梁顶升施工、拱圈预拱度设置及吊索安装施工步骤等方面介绍了国内首座斜靠式系杆拱桥外置式锚头吊索的安装施工技术。外置式锚头多用于悬索桥,具有造型美观,不削弱被连接的拱、梁结构,施工安装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运城至三门峡公路吴家嘴大桥净跨140 m拱桥的施工实践,对大跨度变曲率无支墩钢拱架的设计与安装、整体横移、砂袋卸架、缆索吊设计与安装、轻型混凝土拱圈灌筑施工等全套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有关设计参数,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措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溪河大桥是国内首座高铁上承式钢管混凝土(简称:CFST)转体拱桥,本文针对该桥拱上主梁顶推过程中,立柱高度大且易受拉破坏、拱圈受偏压扭曲变形的难题,提出串联钢绞线控制变形的措施,利用Midas/Civil建立拱上立柱拱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验算,分析了拱上立柱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应力和拱圈竖向位移,保证施工的安全稳定。顶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拱上立柱水平位移、墩底应力和拱圈竖向位移,保证了顶推过程的安全稳定。对比监控数据发现顶推过程施工控制良好,保证了施工安全稳定,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主拱圈在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性能,运用LSB软件建立主拱圈有限元模型,基于荷载增量法计算了施工全过程的结构非线性稳定系数,考察其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趋势,并探讨横向风荷载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钢管骨架拼装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3.4~35.1,最小值3.4发生在拼装与拱顶合龙段相邻的20号吊装节段,钢管骨架合龙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4.5;(2)灌注钢管内混凝土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2.6~3.4,最小值2.6发生在灌注下弦外侧钢管内混凝土;(3)浇筑外包混凝土阶段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2.1~4.4,最小值2.1发生在浇筑全断面以外腹板外包混凝土6个工作面的第5段,也是施工全过程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的最小值;(4)非线性稳定系数对横向风荷载的作用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客货共线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其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应力、索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各阶段应力、索力与变形数据,及时分析与理论计算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确保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应力状态和外形曲线与设计达到最佳吻合.为后续同类桥梁劲性骨架安装和拱圈外包混凝土保质量、保安全、快速、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小飞 《铁道建筑》2020,(5):11-14,29
为保证一座新建铁路主跨337 m上承式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主拱圈外包混凝土安全顺利施工,采用MIDAS/Civil建立施工阶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纵向分段、横向分环浇筑方案对劲性骨架受力及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工作面浇筑可显著降低拱脚应力,改善主拱变形,但增加工作面对拱顶受力有利也有弊;增加截面横向分环可有效降低结构应力;综合考虑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结构应力、变形、建设工期和大型临时设施的成本,采用三环六面法浇筑外包混凝土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注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主桥为单跨416m上承式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扣锚索系统主要由扣塔、扣点、扣索、锚索及锚碇系统组,扣塔由主体5号、6号交界墩、0号段及其上部钢塔组成;扣点利用Q345B钢板在劲性骨架上弦管节点位置焊接而成;扣锚索均采用75 mm(j15.24,Rby=1 860 MPa)钢绞线束;锚碇采用岩锚和桩基承台锚碇两种形式。利用此系统进行劲性骨架单节段整体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注外包混凝土,为解决高山深谷条件下大跨度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的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416 m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本桥交界墩高102 m,综合利用塔吊、缆索吊及工业电梯等设施配合自升式液压爬模系统进行交界墩施工.综合介绍了交界墩自升式爬模使用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交界墩实际施工效果来看,该技术充分保证了交界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可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吊钟岩特大桥实际施工情况,对劲性钢骨架拱桥采用改进的平面转体合拢施工技术,再以骨架为支架进行拱上结构施工。大桥采用的平面转动轴心体系由平面转动轴心、内外保险腿和平面环形滑道组成。根据大桥实际结构,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进行结构应力和变形计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大桥一定位置各阶段的应力和变形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进行应力监控,使实际结构应力和变形均在合理控制范围内。实测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结构应力及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施工结果表明,平面转体施工技术对劲性骨架拱桥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石环高速公路东互通立交桥的施工实践,研究总结了长距离、大跨径系杆拱桥、钢筋混凝土箱梁跨密集型铁路站场顶推施工的方案设计和顶推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对同类桥梁的顶推施工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单环地层-结构模型,考虑肥槽分级回填,分析回填不同材料时车站结构在位移、变形、内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找出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结构的薄弱部位主要集中在拱肩、拱脚及边墙底部;回填素混凝土与回填土相比结构内力和变形差异较小;拱脚处施加钢支撑可显著改善结构拱脚处的受力。研究结果可为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装配化施工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高速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装配式仰拱施工工艺进行研究。结合钻爆法隧道施工工艺,分析仰拱拼装对掌子面掘进的影响,提出仰拱拼装工艺及配套装备总体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有重大影响的环节和因素,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与工艺措施。根据施工工艺,以满足各种施工工况为目的,考虑与现有施工装备的配合,完成仰拱拼装装备的研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实现了仰拱拼装所需各项功能,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钻爆法隧道装配式仰拱拼装施工,对于隧道仰拱的装配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