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从“海浪”潜艇控制系统性能监控(PM)和故障定位(FL)功能的开发和试验中总结出的经验。讨论性能监控和故障定位功能与开发费用之间的适当平衡、性能监控和故障定位验证中有关的困难以及未来性能监控和故障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海浪”潜艇性能监控软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性工作,因为潜艇控制多个传感器或控制几百个信号,每一个信号与不同形式的四个、两个和单个冗余部件相连。硬件结构的设计和冗余的水平是由性能监控和故障定位方法的需要决定的。它的功能校验是通过完成纯软件试验和模拟全系统故障条件试验而获得的。在全系统水平上,引进了一千多个模拟故障条件,系统要显示出正确操作的能力,并提供正确的维修报告。在甲板集成期间,性能监控系统在发现和纠正舰船控制安装问题上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从最早的美国海军潜艇设计至现在的几十年间,计算机能力增强和部件微型化已经允许与以前的系统相比在同样更少的空间里满足更多更先进的控制特点,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典型地利用相同的冗余产生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系统的容错结构,一直被推广在空间导航台,飞机和其它要求高的用途中使用“海狼”潜艇使用了一个容错潜艇控制系统,它是目前美国海军潜艇使用的最完善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据西方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次美海军甚至出动了最先进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面对可以说是手无寸铁的伊拉克海军,美军的这种“大炮打蚊子”的做法,完全是杀鸡给猴看。“海狼”级潜艇于1989年开始首艇建造,1998年开始装备美海军。该级艇原计划建造30艘,总开支达360亿美元,用于对付前苏联潜艇的威胁。然而由于冷战的结束和近年美海军新战略的出台,美国政府改变了原计划,确定只建3艘深海型“海狼”级潜艇,转而研制适于在沿岸浅海水域作战的、可用于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对付地区性冲突的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海狼”级核潜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相似文献   

4.
军事广角     
“海狼”防空导弹齐射试验获得成功;英国海军“机敏”级潜艇下水在即;英国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碰撞毁杀”拦截试验取得成功;土耳其外购百枚MK54轻型鱼雷;“华盛顿”号航母干船坞维修结束;……[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潜艇作战能力十分强大,生伤深海各种作战任务,但是,在现有预算资金的限制下,海军需要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潜艇,以满足海岸线附近海区作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台湾当局为达到“以武拒统”的目的,不断扩充军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台大量外购各种军事装备,其中包括1988年向荷兰购买的2艘“旗鱼”级的改进型潜艇,分别命名为“海龙”号(弦号793)和“海虎”号(弦号794)。它们是当今台湾海军中最主要的水下作战力量。中国大陆在潜艇的研制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不仅生产了一批常规潜艇,还自行研制了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90年代后,自行生产了新型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常规潜艇;同时,据国内媒体援引外电报道,中国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洛”级潜艇,从而使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水下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拟对“基洛”级636型潜艇和“海龙”级潜艇在性能方面作一详细的分析比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 ,英国海军“特拉法尔加”号潜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战斧”BlockⅢC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 ,为年底实现“战斧”武器验收铺平了道路。“辉煌”和“凯旋”号潜艇已具有发射“战斧”对陆攻击导弹作战能力 ,“辉煌”号潜艇最早于 1998年 11月完成了三次“战斧”对陆攻击作战飞行试验。在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干涉行动中 ,“辉煌”号潜艇发射了约 2 0枚“战斧”对陆攻击导弹。“特拉法尔加”号潜艇是第三艘装备“战斧”对陆攻击导弹的潜艇。 2 0 0 1年 7月 ,潜航于墨西哥湾的该潜艇发射了一枚“战斧”导弹 ,导弹…  相似文献   

8.
[据印度前沿网2008年4月14日报道]美国海军将对由RemoteReality公司研发、制造的先进摄像系统进行海试,它将加强装备有18型潜望镜的所有“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潜艇的安全性和态势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据外刊报道,9月9号,美国海军在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海港举行了第二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德克萨斯”号的服役仪式。作为海军的下一代攻击型潜艇,“弗吉尼亚”级潜艇特别设计用来应对冷战后的威胁,并为海军在21世纪保护国家利益提供所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麟 《航海》2001,(5):23-24
千呼万唤始出来 核动力攻击潜艇是建立强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装备。它最早诞生于美国,即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美国至今共发展了六代核潜艇,第五代为1976年服役的“洛杉矶”级,其武器配备在美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中首屈一指;第六代是新服役的“海狼”级,它被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美国海军目前共拥有55艘核潜艇。前苏联海军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力发展核动  相似文献   

11.
据《简氏国际海军》1998年12月号报道,马特拉英国航空动力公司可望在1999年从英国国防部获得“海狼”导弹的最终生产合同。这份Block2型导弹的订单将包括常规发射的“海狼”(CLSW)导弹和垂直发射的“海狼”(VLSW)导弹,分别装备英国海军的GWS25Mod3型战舰和GWS26Mod1型战舰。常规发射“海狼”的有效射程为5km,而垂直发射“海狼”的射程则增加到8km。根据风险分析,马特拉英国航空动力公司和国防部已同意Block2的制造过程应考虑使用通用的导弹战斗部和Cadiz火箭助推器,以…  相似文献   

12.
据悉,美国海军第二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德克萨斯”号(SSN775)已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于5月17日返回纽波特。“德克萨斯”号未来的指挥官司称,“德克萨斯”号给美国海军带来了令人惊讶的新能力,革命性的新降噪技术使它成为海洋中最安静的潜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海军装备“海狼”导弹系统据《国际海军》1995年6月号报道,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已决定为其新型护卫舰“Lekiu”和“Jabat”号装备垂直发射的海狼反导系统。英国空间防御公司已和马方签订合同,以提供作战用导弹、备附件、测试设施、人员培训和装舰保...  相似文献   

14.
《江南集团技术》2003,(3):53-53
加拿大从英国接收了四艘“支持”级潜艇中的两艘潜艇已交货,但其作战能力的进展似乎发生得比加拿大海上司令部期望的慢。2000年10月到达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号还未出海,在完成长时间的加拿大化的工作周期(CWP)后,现正在干船坞内维修,在此期间发现海水系统的阀故障率很高。阀的更换引起“维多利亚”号进一步推迟出海。在“维多利亚”号艇侧水线下发现900cm^2凹痕。  相似文献   

15.
光电桅杆作为非穿透式潜望镜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美国海军潜艇系统,该系统具有向操作者提供不断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图像处理、增强和显示能力,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性能。该系统由光电传感器、高速图像处理器、对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电子支援措施和预警天线构成。操作者通过有专用控制装置的舱内工作台控制该系统,其图像和状态信息显示在工作台上的显示屏上。在“弗吉尼亚”级潜艇上,光电桅杆同潜艇其他系统的接口通过电气结构连接。总结了光电桅杆系统的设计经验、系统构造及其作战能力、性能特征,同时提出了光电桅杆系统近年来的一些海上航行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光电桅杆系统平台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借助可以收集到的零散资料,采用现代3D数字设计工具,使美国海军“霍兰”号潜艇于70年以后虚拟重现。第一艘现代潘艇的仿真模拟,可使人们进入虚拟潜艇,对“霍兰”号进行“实际”考察,充分揭示了该艇的现代化特征及霍兰先生有关潜艇设计的开创性思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外界对俄罗斯海军第4代常规动力潜艇677工程“拉达”级(出口型称为“阿穆尔”级)始终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2004年10月28日,“拉达”级潜艇的首制艇“圣彼得堡”号在位于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下水,从而揭开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下水仪式之后,“圣彼得堡”号潜艇随即在芬兰湾进行了首次潜水试验。根据计划,该艇在完成各项测试后将于2005年下半年正式加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尽管“拉达”级姗姗来迟,但它开启了俄罗斯常规潜艇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早潮”号教练潜艇的AIP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潮”号潜艇作为AIP系统的试验平台,于2001年11月末完成了改装工程,并作为教练潜艇交付日本海上自卫队。介绍该潜艇搭载的AIP系统。  相似文献   

19.
潜艇航行过程中受到航迹惯性扰动的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潜艇的航迹性能,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潜艇航迹定位系统设计方法,以潜艇航行的俯仰角、横滚角和转向惯性力矩等参数为约束指标,构建潜艇航迹定位的姿态参量控制模型,对定位姿态参量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融合滤波,结合Kalman滤波进行小扰动抑制,提高潜艇航迹定位的抗干扰能力,实现航迹定位控制律优化。在控制模块进行算法的程序加载,实现定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潜艇航迹定位控制的精度较高,定位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23日,美国海军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首艇“弗吉尼亚”号(SSN-774)将正式服役。该级潜艇是替换美军现役“洛杉矶”级潜艇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是美军谋求在21世纪继续称霸海洋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