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汽车》2009,(5):6-6
2009年5月14日,在“中国汽车业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透露,我国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推广6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各类混合动力汽车将占95%以上。据悉,我国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车拿到了“准生证”,一批新能源汽车包括“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将陆续上市。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预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燃料可能呈现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分天下”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要达到“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应规模的财政支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未来10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勇 《汽车维修》2012,(10):2-4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与精神实质,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期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的机遇,我国目前采取的战略是,开源和节流并举。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12,(24):7-7
今年4月18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基本原则”中已经明确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已被排斥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之外,仅被列入“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的范畴之列。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当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热潮发展得如火如茶。巴黎车展首展了多款节能汽车,广受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各大汽车制造商也在车展上宣布了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量产计划和上市日期,令人振奋。国内,国家科技部在“十·五”、“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题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的困惑》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中被赋予更高的希望。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财政、税务、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加紧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衔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08,(12):34-34
本刊消息.国家将实施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且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8日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的。他说.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已决定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组织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联盟。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在四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即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率先推广3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和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及我国部分汽车企业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纷纷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和技术路线。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技术的发展,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把“混合”和“电”作为零部件技术研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久陵 《轿车情报》2010,(11):50-5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初稿刚完成不久,科技部又制定了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仅是处于“箭在弦上”,更是已经逐步从研究开发阶段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广城市由13个扩大到25个,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提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明确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量为1000万辆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此外,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柏松 《上海汽车》2012,(10):1-2,1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规模要达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取向,未来10年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在研发、生产、配套、税收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虽然从透露的内容来看,该规划是目前采取措施最为全面、目标最为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但认真分析会发现,发展规划对我国发展新能源车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明显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参加“2008年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科技部正在设想,通过连续三年对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的试验,并形成新能源供应设施的规模市场,使中国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达到1万辆。”  相似文献   

15.
汽车作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理应为解决大气污染做出贡献。我国目前所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鼓励汽车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公布以来,国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经适当修改上报国务院批准。2011年7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谈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现状等一系列问题。估计今年年底,《规划》有可能不能出台。本期东方时评《再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一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等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时代汽车》2008,(10):36-36
据人民网9月8日消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首次给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希望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8.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凸显面前,随着国际油价节节高升逼近一百美元,汽车厂商已经富有前瞻性的纷纷“试水”掀起了新能源热。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已经纷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宝马、通用、丰田、本田等汽车巨头都投入巨资研发氢燃料汽车。奥迪也在前不久正式披露,声称Q7的混合动力版将于2008年上市。自主品牌也不甘居后,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以及部分合资企业;还包括长安、哈飞、奇瑞、比亚迪等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这么算来,2008年国内至少出现1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有分析认为,2008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全面破土的元年。  相似文献   

19.
潘汉荣 《时代汽车》2024,(2):177-179
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工作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进行探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全球及我国汽车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切入,采取数据分析说明、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一方面分析论证了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战略;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开发新能源汽车,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我国惟有坚持开发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并举,才能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