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环保法规的要求,辉门公司专门开发了2种无铅的衬套材料替代传统的有铅衬套材料CuSn10Pb10。这2种由粉末冶金烧结而成的铜基材料其标准牌号是CuSn10Bi3、CuSn8Ni。介绍了这2种材料的疲劳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并与连续铸造、粉末冶金烧结工艺的CuSn10Pb10含铅材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张黎 《北京汽车》2021,(4):51-54
通过试验的方法考察客车涂装用料和高温对橡胶铰链胶条材料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清洁剂对材料本身性能影响最大,现有涂装过程带来的材料性能改变不足以引起使用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EPDM的耐温性能,对EPDM进行温度老化试验,同时对其老化前后的材料性能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和高低温循环老化条件下,EPDM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拉伸断裂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EPDM在低温老化条件下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热重分析表明EPDM在高温和高低温老化条件下发生了材料氧化,导致化学键断裂,而低温老化对EPDM分子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塞贝克效应,设计了简易温差发电装置,选择Bi2Te2作为热电材料,并通过不独立控制冷端温度和独立控制冷端温度两方面出发进行试验,发现控制冷端温度能提高发电效率,该试验结论对下一步发电装置的改进及工业低品位余热废热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1)
以硬质沥青为代表,研究探索了沥青颗粒化成型相关技术,并确定了工艺参数。钢带冷凝造粒法作为熔融造粒法的典型代表,适用于沥青类物质的颗粒化成型。针对成型后沥青颗粒在高温下彼此黏结的问题,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黏结。PEG和PVC作为不同裹覆方式的典型代表,可作为隔离材料防止沥青颗粒的黏结。裹覆PEG和PVC的硬质沥青颗粒可在50℃环境下保持颗粒良好。此外考察了隔离材料对硬质沥青微观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质沥青中相对低的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使得PEG和PVC难于在硬质沥青内分散均匀。FTIR结果显示,醚基的出现显示PEG对硬质沥青进行了化学改性,而PVC未对硬质沥青进行化学改性。本研究的沥青颗粒成型工艺和隔离措施可应用到基质和改性沥青的颗粒成型,实现沥青材料的冷运输。  相似文献   

6.
桥面铺装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世界级难题,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理想的桥面铺装材料被广泛重视,但我国环氧沥青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限制了环氧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工程中的应用。本文对自主研发的高温型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评价,并对其工艺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自制高温型环氧沥青混合料满足技术要求,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减噪路面具有降噪,透水,防滑,防眩,安全等作用,其作为面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该路面在材料上有特殊的要求,溶剂法生产的丁苯橡胶改性沥青作为路面面层材料及特残路面材料,它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能,是一种良好的道路用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7)
环烷油具有作为SBS改性沥青添加剂的潜力。文中研究发现:环烷油的加入可明显降低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劲度和模量,且可有效减少沥青材料的老化程度;在掺量为1%时,环烷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特性,有效减少了沥青材料的老化程度。推荐1%作为环烷油复合改性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9.
硅藻土化学成分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精土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改性材料,掺配在沥青混凝土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本文通过4种不同的硅藻土,进行硅改沥青高温性能研究,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找出硅藻土化学成分影响沥青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确定硅藻土作为改性剂的基本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沥青材料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其温度敏感性高,在重交通、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易出现早期车辙损坏,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具有耐高温的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现场施工检测和路面质量跟踪检测,对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车辙剂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DMS-150型定速式摩擦试验机及材料试验机等对汽车同步器齿环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洛氏硬度、抗冲击强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采用DSC-TG技术考察了其固化和热氧化分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稳定在0.28~0.38,磨损率保持在(0.04~0.51)×10-7cm3/N·m,抗冲击强度>2.94×103J/m2,洛氏硬度>100,在2.54 kN最大载荷下的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4.06 MPa;DSC-TG曲线显示,所选用的腰果壳油、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高温下失重率增长缓慢,而且热分解后的残余量较高,适用于170~180℃温度下使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该复合摩擦材料适合于100~250℃范围高温下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CRT NU-14气动伺服材料试验仪对AC-13、AC-16及AC-20等3种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温度和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变化规律;在流变学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重复间歇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力学模型,并通过数据非线性拟合建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材料永久变形与荷载作用次数以及温度的预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三轴重复荷载试验环境中,材料永久变形呈现明显三阶段变化规律;偏应力水平及温度升高均会导致材料变形发展速率的增大;高温短时间与低温长时间的永久变形等效性证明了三轴动态重复加载试验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流动变形特性的试验方法是合适的;"永久变形-作用次数-应力"三维曲面具有较好的精度,能直观全面反映沥青混凝土材料高温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3.
橡胶沥青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凝土(RA-OGFC)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橡胶沥青(RA)作为胶结料,进行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凝土(OGFC)配合比设计;对橡胶沥青及RA-OGFC的性能进行评价,并考察抗车辙剂和纤维对RA-OGFC高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车辙剂和纤维可显著改善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弥补RA-OGFC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多孔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材料和用量,对双组份聚氨酯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复合试件进行斜剪试验,在高温、低温、冻融循环下,比较聚氨酯、SBS改性沥青、环氧树脂作为层间粘结材料时层间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抗剪强度,小于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在沥青混凝土上铺筑多孔聚氨酯混凝土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层间粘结材料;中温条件下,环氧树脂的层间粘结效果较好,但高温和低温时,聚氨酯更适合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材料;冻融循环降低了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在冻融显著地区,应优先选择SBS改性沥青或聚氨酯结合料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15.
运用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中的恒高度重复剪切试验考察了沥青混合料高温永久变形过程;通过剪切试验,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高温地区的气候情况,在先前自调温材料低温性能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相变材料、定形材料比选、相变储能微胶囊型调温剂制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试验和数据分析,最终研发了一款适用于高温地区沥青混合料用的相变储能微胶囊型调温剂,并对该微胶囊型调温剂的微观形貌、热性能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成果能起到夏季高温时段路面高温削峰、延迟极端高温出现时间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沥青路面病害,对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构建畅通和谐的出行环境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聚合物合金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该文提出3种基于聚合物合金材料的新型钢桥面铺装结构,考察其高温性能、界面黏结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滑性能等,并与传统铺装结构的路用性能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铺装层厚度对“聚合物合金材料+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0”的高温性能影响较大,而对“聚合物合金材料+高韧性环氧沥青混凝土EA10”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GA10+聚合物合金材料”的高温性能影响较小。聚合物合金铺装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界面黏结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整体性能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及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相似,完全能满足钢桥面铺装对材料及结构的要求,并降低了铺装层的自重,实现了钢桥面的轻质高强铺装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动态剪切、60℃粘度和软化点试验,对8种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试验数据回归分析表明,3种高温性能指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和SHRP推荐的动气剪切流度(DSR)试验相比,使用简单易行的软化点试验评价沥青材料高温性能,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国内夏季高温地区沥青路面推荐较优的沥青种类,采用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35,45,55,65和75℃5种不同温度下,SBS改性沥青、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3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最好,当温度65~75℃时,道路石油沥青的高温性能仅次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当温度大于55℃时,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及动稳定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且其粘性劲度模量最小,降低速率最大。因此,不建议乳化沥青作为夏季高温地区的沥青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20.
自流平沥青混合料是修补沥青路面坑槽的可靠材料。本文采用贯入度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评价不同自流平沥青混合料的静态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结果表明:自流平沥青混合料由于由于矿粉含量高,沥青用量大,高温性能普遍较差,仅适合小面积的坑槽修补。高SBS掺量改性沥青,在沥青中形成了SBS网状结构,提高了沥青的劲度和弹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水稳定性能。由于自流平沥青混合料工艺特性,拌合温度较高,因此应重点考察沥青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