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环保总局将车内空气污染物限制与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计划,参加开题,2007年发布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制定方法,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方法标准的实施为备有关部门开展车内空气污染检测,了解车内空气污染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国标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将整车VOC控制目标分解到内饰各个零部件。目前各主机厂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VOC检测方法有德系车企的气候箱法和日系车企的采样袋法两大类,针对检测原理、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对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针对商用车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车内空气污染来源分析、管控方案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几方面浅析商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强标要求,需要逐级控制乘员舱内饰零部件的VOC挥发量。建立了乘用车内饰零部件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采样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乘员舱中几种内饰零部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采样方法正确、可靠、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正向设计方法目标分解及控制过程要素。即对材料、零件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梳理研究整个开发过程,对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关键要素进行论述。通过对材料、零部件、整车的VOC、气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正向控制,制定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开发流程。实现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日历     
《汽车杂志》2012,(3):68-68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判定车内空气污染将有标可依,自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对车内VOC的管控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车内VOC法规的状况,并将国内外VOC相关法规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整车、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级别的车内VOC检测方法,通过对国外相关VOC法规及检测标准的介绍,为我国车内VOC法规及测试标准提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目前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有5种,即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主要介绍了这5种采样方法的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应用范围、特点和使用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倪佳  夏捷 《北京汽车》2015,(3):27-30
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开始注意研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常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采样方法进行解读,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由于汽车空间狭小,车内空气流量有限,加上汽车密封性好,因此车内的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极大。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车内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进行解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质量控制图是质量控制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是实验室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的有力手段。为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车内空气中甲苯的检测为例,对控制图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质量控制图能够直观且及时有效地控制车内甲苯测定的分析质量,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使检测过程处于稳定而又进行动态受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其中《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经于2009年11月18日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整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水平对整车车内空气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整车、内饰件和材料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提出以采样袋方法测试汽车内饰件(含总成)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相似文献   

15.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16.
空调总成是车内通风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控制其乙醛含量是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空调总成中乙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调壳体乙醛含量占空调总成乙醛含量的86%,通过控制空调壳体的注塑温度、采用低VOC含量的塑料原材料和选择合适的存放温度可以有效控制空调总成中的乙醛含量。  相似文献   

17.
新闻     
<正>Tü菜茵发布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自皮书》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乘用车普及率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4年,TüV莱茵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并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通过开展这一调查,TüV莱茵希望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作为第三方检测检验和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汽车的普及,车内的空气质量引发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糟糕的车内空气质量会增大人们罹患某种特定疾病的概率,因此控制与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成为汽车生产设计商所追求的目标。微颗粒污染物,即PM2.5是车内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负离子因能有效沉降空气中的微颗粒,成为车内快速去除微颗粒污染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我们通过在车内进行微颗粒沉降实验,记录微颗粒物浓度在负离子仪以及车内空调内/外循环净化模式下的变化,并通过SPSS与MATLAB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负离子仪器并无法有效降低车内空气的颗粒浓度,而必须配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在负离子作用下,结合车内空气循环系统,微颗粒浓度迅速下降,下降速度与空气交换速度和微颗粒在空气中的迁移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深入了解车内污染源及相关法规,建立企业标准进行摸底检测,对零部件环保性进行优化和管控,加强材料和整车环保性验证等几个方面探讨客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的搭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汽车杂志》2004,(12):176-176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轿车迅速进入家庭,对有车族而言,轿车堪称生活与工作的第二空间。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0辆轿车车内空气检测时发现,82%以上车辆存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据权威部门介绍,车内自身的污染源一是来自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释放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甲醛类;二是车内积累的污染物,如尘埃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